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新县系列红色景点、郑州“二七”纪念馆等河南省部分典型红色旅游景区(点)的调查,发现河南省红色旅游景区在开发中普遍存在开发深度不够,开发利用投入不足,保护不够得当,缺乏区域协调统筹等问题,但同时河南省也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及机遇条件。针对以上情况,河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按照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区域间红色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的思路,重点从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加大对红色景区的资金投入,打造河南省红色旅游精品,加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和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分析红色旅游景区青少年客源市场特征,构建市场开发系统十分必要。通过对北京三大红色旅游景区的调查,可以发现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在市场结构、行为特征、旅游感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根据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的特征,可从旅游供给系统、需求系统、支持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系统五个方面构建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系统。此外,还需要通过配套设施的完善、营销手段的创新、项目和线路的精心设计、政府和学校的支持,才能促进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区域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一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整合是旅游业升级模式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将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相整合,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延安市不仅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为代表的“红色圣都”类旅游资源;更有黄陵、范仲淹祠等历史文化资源;壶口瀑布等闻名世界的自然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观念,进行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的整合开发,必将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韶山旅游资源丰富,是湖南省重点红色旅游基地。针对韶山景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环境,围绕"观光农业"主题,打造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的韶山旅游绿色品牌,对实现韶山红色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湖南省旅游经济不断增长,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文化为城市旅游名片是传承革命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大众化、提升当地旅游资源利用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针对锦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整体规划,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新红色景区讲解方式方法,加强红色旅游监管力度,丰富红色旅游宣传渠道,提升锦州市红色文化知名度。以充分发挥锦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提升锦州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与锦州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汝城作为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的主战场,境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红色旅游景区的先天条件和格局已成,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限制汝城红色旅游发展的因素,如景点知名度不高且景区分散、红色文化内涵挖掘的不够充分以及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应通过产品创新、开发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体验创新,提升红色旅游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红色旅游是近几年我国国内旅游的新发展点,其独特的旅游吸引点以及旅游资源的历史情结性使得红色旅游市场火热,全国范围内开发红色旅游、组织红色旅游线路成为旅游热点,同时也产生重复开发、简单模仿、市场竞争无序的现象。红色旅游的秩序化、体系化、市场化以及区域化运作成为必要。红色旅游区域产业集群即是红色旅游区域产业化运作的体现,旨在提高红色旅游区域资源开发的整体性、产业化,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必要性的分析研究,构建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分析其内在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对策.为红色旅游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不仅有丰富的长征文化,还有散布全州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发生的红色历史事件、纪念地、纪念物以及革命前辈足迹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目前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现状不尽人意。必须客观认识黔东南红色旅游在全国、全省红色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充分认识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建设红色旅游复合型产品体系,搞好“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结合、与成熟旅游景区、线路的结合以及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并将黎平翘街打造成一个兼具影视拍摄、文化体验、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龙头景区。  相似文献   

9.
张家界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有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随着国家对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视,张家界将红色旅游开发作为旅游经济深度开发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张家界红色旅游的开发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张家界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公岛景区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85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在刘公岛开馆,2008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对外开放,同时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改名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刘公岛景区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则是刘公岛景区规划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刘公岛景区为建成国内一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充分开发和利用岛内现存旅游资源,不断提升景区的品位和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但刘公岛景区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将有助于刘公岛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王莽岭景区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景区在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等方面有待提高,需要借全域旅游的东风,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途径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从而使景区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中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中占据了8个,处在全国的排头兵位置,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再加上中央和河北省各级政府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投资力度的加大、各种传媒手段的宣传与推广、私家车的普及和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都为红色旅游产品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两当县红色旅游资源主要以两当兵变旧址为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两当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两当县红色旅游开发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从两当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两当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对如何加快发展两当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提出若干建议,最后就两当红色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市是四川省红色旅游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5·12特大地震给绵阳红色旅游和资源造成重大损失,但绵阳红色旅游发展也面临重大机遇。绵阳红色旅游要获得大发展,从总体上要以保护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开发路径方面必须全新编制全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和北川地震纪念馆、"两弹一星"国防科技教育基地两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要支撑,实施线路统筹,以主题整合线路,以线路整合景区;重点打造地震纪念游、科技工业游核心产品;加大与周边相邻地区协作,建设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将绵阳打造成为四川省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区域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在分析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探讨开发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开发对策,为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名人名居及纪念馆的功能要求,分析了叶剑英故居和纪念馆的现状及其开发特点,提出了叶剑英故居和纪念馆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的关注和青睐。辽宁省凭借特殊的历史人文背景,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了加大红色旅游文化的外宣力度,提升景区的格局内涵和服务质量,各大景区的牌示解说都是中英双版。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分析辽宁红色旅游景区牌示解说的英译现状并提出其相关翻译策略,旨在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宣力度,促进辽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涉县西戌镇位于太行革命老区的腹心地带.长期的革命斗争在西戌镇及其周边地区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是我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珍贵资源.从红色旅游开发的时代背景入手,从旅游资源、旅游客源、限制性因素等方面对西戌镇及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展开分析与论证.特别强调了该地区开展红色旅游事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梁林 《广西教育》2013,(15):113-115
分析桂林市兴安县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现状及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主题休闲旅游和生态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资源配备布局整合,以有效地提升兴安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桂林市兴安县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现状及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主题休闲旅游和生态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资源配备布局整合,以有效地提升兴安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