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比值和化简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们常用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它的前项除以它的后项,化简比则是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后项同时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零除外)。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我在教学时首先引导他们全面分析对比,抓住“比值”与”最简比”之间的区别,同时又启发他们寻找两者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拾零     
求比值与化简比赵海兵  凤庆县城完小 教学拾零求比值与化简比历来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问题。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不同,其结果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首先,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可以得到一个分数、小数或整数。小数、整数均可用分数形式表示。即比值可看作是一个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而化简比是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互质的数。由化与分数间的关系可知,比值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后,这一分数的分子就是比的前项,分母就是比的后项,写成比的形式,就是最简整数比。这样,求比值与…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的现象,苦口婆心的说教与大量的题目练习仍然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究竟怎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依据不同。求比值的依据是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叫做比。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不同。求比值的方法一般使用除法,例如16∶18=16÷18=89。化简比的方法却有多种:(1)求比值的除法。例如3÷13=3×13=19=9∶1。(2)比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4.
师 :下面复习比和比例中的第二个内容“求比例和化简比” ,你们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 ?生 ( 1) :什么叫比值 ,什么叫化简比 ?生 ( 2 ) :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师 :求比值和化简比容易混淆。生 ( 2 )提出的问题是复习的重点 ,请大家先回忆、思考生 ( 1)提出的问题 ,再独立解答P10 2的两道题。生 (板演 ) :求比值 :4∶25=4÷ 25=4× 52 =10化简比 :4∶25=2 0∶2 =10∶1师 :以上板演正确。请同学们先对照板书 ,阅读书上表格里的内容 ,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后小组讨论、交流。组 ( 1) :求比值和化简比除了方法和结果不同外 ,还有在结…  相似文献   

5.
教材上提供化简比的常用方法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例:0.18∶9=18∶900=1∶50,26∶39=2∶3,12∶43=48∶68=4∶6=2∶3。可学生在化简过程中发现,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即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也可以化简比。如上述12∶43=12÷43=21×43=32,用分数形式保留化简结果,读作2比3。再例如34∶57,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为34∶75=2281∶2208=21∶20,如果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为34∶57=43÷57=43×57=2201。从过程上看,此方法简单、快捷。那么,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用求比值方法来化简比,事实上也是利用了比的基…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无处不在,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练习的设计与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练习课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是个普遍的现象。练习课教学的设计缺少精度。下面即以"比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认识。案例回放:设计这节练习课之前,我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有以下这些知识。1.在同一道题目中既要求化简比,又要求求比值,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求比值和化简比,要求学生弄清楚化简比和求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的基本性质”及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理解“最简单整数比”及“化简比”的含义。 3.能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整数比和小数、分数比。 4.弄清化简比与求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弄清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36/72=9/()=()/36,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中。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而化简比则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同是一个比,求比值是一种方法,化简比却又是一种方法。这样,有时无形中就增大了解题难度,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例如:  相似文献   

9.
看了贵刊1983年第二期《数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一文,颇受教益,但也有一点值得补充的意见。我觉得在阐述两个不同概念的区别时,也应重视它们的互相联系。如果只强调概念间的互相区别的一面,而忽视概念间的互相联系的一面,往往容易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利于学生较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文中只谈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没有谈到两者的联系。实际上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化简比,一般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有时也可用前项除以后项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教学中,常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例如在比的化简中出现:①126:84=126/84=3/2=3:2;②28:14=28/14=2/1=2;③200:150=200/150=4/3=1(1/3)。在求比值中出现:3:15=3/15=1/5=0.2为了避免发生这类错误,我认为教师要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除法、分数、比  相似文献   

11.
"求比值"和"化简比"一直都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多数同学表现在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求法混淆。其实,"求比值"和"化简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第一,概念不同。求比值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是一个结果。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  相似文献   

12.
"求比值"和"化简比"一直都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多数同学表现在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求法混淆。其实,"求比值"和"化简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第一,概念不同。求比值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是一个结果。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比的化简与求比值容易混淆。例如:12:18=2、3,这里的2/3既可以看作是比值,也可以看作是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回顾师:有关比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生1:我知道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生2:我会化简比,还会求比值。(通过投影出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师:看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复习课练习题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五种。1.延展法。即以某一知识为起点,把与其联系着的知识延续伸展开来,使某一方面知识的全部内容分层次、有过陧、系统化的呈现出来。这一系列题目,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提纲挈领地复习数学知识。例如,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上课伊始,要求学生回答问题:(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比的基本性质怎样?(4)怎样化简比?它与求比值有何区别?(5)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怎样?无须提供别的复习材料,学生就能抓住这部分知识的主要内容,实现知识的整理、归纳。 2.变换法。所谓变换法,就是扩变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交换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复习题组可以帮助学生认清题目结构,把握前后连贯、纵向引伸的知识脉络,达到系统复习之目的。例如,复习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解答基本题:一项工程,甲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等。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解答。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归纳与整理。  相似文献   

18.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最近,我们进入了复习阶段,老师正带着我们系统的复习呢,在复习代数初步知识的时候,我对于求“比值”和“化简比”总也搞不清楚,我想请你解释一下。谢谢! 江苏省南通市:汪晓伟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认识与应用的复习与整理。复习目标1.在活动中对比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从而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化简比、求比值,能合理地应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渗透一些复习的方法。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相似文献   

20.
数学第十册     
比和比例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中比的定义是广义的: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求比值用除法计算。教学时可以通过既有同类量,又有不同类量的实例引出比的定义。讲实例时,先说明它们要用除法计算,再指出“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使比的概念与除法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