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文化和国家形象都是构成软权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权力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国际文化传播,借助富有魅力的民族文化,可以直接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但目前中国文化软权力面临的困境已影响到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中国要通过文化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美誉度,推动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优良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一是在政策决策和施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民本思想对政策决策的影响、"和"文化对提出双"和"思想的影响、大同社会理想对健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等;二是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祖国统一,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三是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人们的精神生活,引领文化生活;四是传统文化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西方列强的势力在亚洲地区快速消退,中国及其邻国的自主能力正稳步提升,改变边境地带社会经济滞后状态,开始成了双边和多边的共识。特别是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无论是综合潜力,还是国际声望都能对边境地区的发展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上述特点表明,当前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正当其时,正当其用。历史的经验表明,社会经济要取得发展必须确保文化生态耦合体系的完整,故文化制衡观理当成为“兴边富民”行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可分为"硬塑造"和"软塑造"两个方面.到五四时期,由于社会基本面的变革和传统文化的衰落,其中"硬塑造"的作用已基本消失,但"软塑造"的作用却顽强延续下来,其表征是传统文化先验地决定五四知识分子看待西学的思维逻辑和评判依据,其重要影响是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首个传播高潮.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借鉴与本土阐释方面处于较为严重的失衡状态,言必称"国外"或"美国",这种过于谦卑的心态与研究者的文化自信有关。故有必要回顾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互动历程,既包括西学东渐的"明线",也包括东学西渐的"暗线"。前者序列中除了中西学战外,中西文化融合派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当代意义,后者序列表明中国文化对于欧洲乃至全球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以加拿大学者许美德提出的"中国大学模式"的命题为例,梳理了使用历史文化方法和当代社会政治方法的相关研究,前者将命题嵌入儒家传统中进行研究,后者将讨论放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境中进行。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优势互补,应"将叙事置于更加宏大的全球化语境中进行。"综言之,高教学者处理"国际借鉴"与"本土阐释"关系应当注意对中西文化以及具体学科知识、事实等方面准备充足,秉持对中国文化适度的和有底线的自信,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真正做到扎根本土办大学,服务国家发展和个体幸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我国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来华留学工作作为我国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界影响、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留学生教育甚至成为一个国家抢占教育市场和扩大国际影响的媒介。在"全球化"语境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日渐重视本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在高校留学生教育  相似文献   

7.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1940年1月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着力建设的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在"第五时期"的体现和发展。根据毛泽东等人的阐述,这个文化的根本属性是"人民大众的",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它在形式上应该是中国风格的,又是大众化的;它的建设途径必须是到大众中去。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解放区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革命的知识分子投身到大众生活中去,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劳动生产成为文艺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人民大众在作品中如同在社会中一样,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毛泽东所期望的中国新文化体系终于确立起来。这个文化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夺取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丁明 《考试周刊》2013,(43):37-3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中国书法中汉字书写的元素对中华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的作用及中国书法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的联系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希望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一场旨在自立、自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个回合)的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完成它的历史进程的.由于洋务派主张对中西两种文化拼合,主张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纲常加上西方的近代工业技术.这就使"中体西用"这个历史的命题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它是作为近代文化的过渡环节而存在,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于中国现代的进程起着不可忽略的消极作用.研究"中体西用"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多种多样文化样式中,从影响力看,其主流大体可认为有三极。如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具有数千年传统、深厚根基及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可称为"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植根于中国文明传统,同时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它以倡导文化多元化为前提,尊重文化的差异,反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世界文化必然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中国式的"第三极文化"以"和谐"为理念,践行创造,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身位置,自主适应时代变化,与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共建一套共同认可的秩序和守则,一起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第三极文化"是学术命题,更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目标。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资源整合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学校育人过程中文化自觉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性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通过自主的适应,取长补短,确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加强文化自觉性培养是育人规律的基本要求,是主体文化人格养成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传承的基本要求,更是使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保证。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就是培养其对于当今时代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文化自觉性培养的路径包括传播全面的知识,突出教育的主体性,加强制度建设和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化建设不能一味地“向外看”,也不能“不向外看”。化建设的导向中的“西化论”的实质是主一切向西方化看齐,把西方资本主义的观念和制度全盘搬到中国来。如果不是这样来理解,就会导致对“西化论”这一概念的认识上的偏差。向西方化学习,也包括对其进步的价值观的学习。对“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提法和做法,我们既不能笼而统这守肯定,也不能笼而统之地否定,而应进行具体的分析。在 许多经济技术领域及相关的法律领域,我们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做法不是过头了,而是还不够。  相似文献   

13.
亨延顿的“明冲突论”或许具有某些审视当前国际关系的理论价值,但他将“儒教明”列入冲突的源点却是错误的。因为儒家学说不是宗教,不会构成作为宗教冲突的化因素;儒家化是一个开放的化体系,它是由多种化集合融通而成的;中国自近代以来由于民族危机激发出了强烈的“化民族主义”,但随着中国未来的强盛,这种阻碍中外化正常交往的思潮即将消亡,不会成为“明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型活动的吉祥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递了国人对世界人民的友好,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非凡的角色.其汉语名称翻译成英语,大都采取直接音译的策略.音译已成为翻译本民族文化特色元素的有效途径,这些“中国式英语”也是文化外交的独特手段.本文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海宝”为例,旨在探讨吉祥物名称的合理英译对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琴弦悲歌话《梁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可称得上是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长期以来,人们总喜欢把其说成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梁祝》的成功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中、西方音乐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文化底蕴和成就模式,在价值评判中不可能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中国音乐有自己独到的个性,它和其它国家或民族的音乐一样,都是世界灿烂音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同样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的文化创新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新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当今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文化战争一触即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崛起进程中",汉字文化圈"却已然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南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大幅减小。因而需要尽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一,和平崛起需提升文化软实力;其二,"汉字文化圈"辐射力亟需重建;其三,注重当代人的幸福指数与灵魂安定;其四,"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希望;其五,和平崛起需注重"文化创新";其六,警惕东亚文化战争与重建中国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国际推广决不只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华文化一起推向世界。这需要我们建立国际文化观念和跨文化交流意识。但目前,在学界已形成的文化理念——包括"交际文化"论、"文化定型"论、"文化依附"论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巨大的文化事业的要求,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需要进行文化观念的转型。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突破狭隘的"交际文化"观念,建立国际文化的大视野;第二,突破"文化定型"观念,以克服跨文化理解的障碍;第三,变"文化依附"为"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9.
中央要求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同时建设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其谋也深,其责重大.为此,必须审时度势,成立“关天历史文化基地建设研究院”,加强研究宣传“周公文化”,在渭南建设“《诗经》文化基地”,西安专题博物馆建设要实施“跨越式战略”.  相似文献   

20.
《语丝》作为文学革命之后出现的文化期刊,对民间文艺的发掘延续了五四文学精神,在对民间文艺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不仅从文学、历史、民俗学的层面高度评价民间文艺,而且因此发现了将启蒙意旨传播给民众的可能途径。将民歌视作新诗创作的文学资源之一。如果说,民歌的收集具有新文学建设意义的话,那么对民间故事传说的收集就具有历史与学术的价值,可以将此视为从民间角度构建民众的被湮灭的历史。在此意义上,民间传说是“民众们的历史”。《语丝》中关于民俗的讨论提高了刊物的学术价值,也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门类。因此,《语丝》对“民间”的找寻具有深远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