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回溯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考察英、美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的历史发展脉络,基于17个案例总结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效应的主要表现,通过省思域外经验提出本土推进策略。研究发现:体育场馆主要从经济、社会文化、物质环境等3方面促进城市更新,具体表现为土地使用效能提升、促进周边房产增值、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带来常住人口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形象提升、改善城市物质环境等,但更新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英、美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将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选址回归城市中心、设立专门机构、注重与周边社区融合和丰富场馆内容供给。提出我国推进策略:①增量存量并重,将体育场馆新建和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计划;②走向协同治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③促进体育消费,鼓励建设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④丰富内容供给,使体育场馆成为城市更新的触媒;⑤完善政策工具,为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对美国体育娱乐区的建设经验展开研究,以期为中国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美国体育娱乐区建设经验的特点可归纳为:在城市规划方面,以体育场馆为触媒元素促进城市更新,将体育娱乐区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方面,推行公私合作模式,体育娱乐区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于多种融资方式,通过体育娱乐区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在体育娱乐区经营管理方面,依托体育赛事运营机构,发展体育娱乐区的重点产业,以体育消费功能为主,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出台建设体育娱乐区的扶持政策,优化体育娱乐区的营商环境等。基于此,得出中国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与发展的启示:大型体育场馆转变运营理念,建设多功能体育服务综合体;增强体育场馆对城市更新的催化作用,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纳入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规划;创新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资金的融资模式,拓宽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创新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与机制,增加体育服务综合体经营项目;细化体育服务综合体相关政策,强化落实现有政策。  相似文献   

3.
全面把握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内涵、功能定位与长效机制对于保障其科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是多种产业要素的集聚组织模式,表现在城市特定地理空间上,依托相应的资源,集聚体育服务要素与设施,形成以体育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多业态、多功能、高效集约、复杂而又统一的体育服务空间集聚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是突破“围墙式”的体育场馆发展困境、提升体育服务供给能力、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顺应城市空间优化的必然结果.在功能定位上,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挥着资源整合、创新服务、城市发展3大功能.同时,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由核心功能、配套功能和延伸功能3个方面构成其开展的主要功能内容.为推进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健康发展须从政策扶植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多元化融资机制、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以期实现综合体的定位价值与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依据、服务性质。阐述了高校体育场馆规模供给与需求,高校师生员工与社区居民,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体育项目与社区居民偏爱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困境。分析了规模与成本、产权与制度、目标与效益、运营与安全、对象与环境等因素对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制约。提出了策略: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规划;规范多级代理制度,建立运营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及时调整收费标准;探索体育保险制度,规避社会开放风险和建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5.
大型体育场馆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投资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调整我国城市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城市消费水平,提高我国城市就业,促进城市体育产业集群或功能区的形成与发展;大型体育场馆在我国城市社会方面作用体现在完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参与,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城市活力,提升我国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我国城市交通、推动我国城市新区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公平与效率视角出发,探讨城市体育空间分异的概念、理论依据、现实特征、驱动机制以及应对策略等,关注如何通过城市体育空间的公平配置与高效供给,推进城市体育空间建设和优化的科学性。研究认为:我国当代城市体育空间分异是城市体育空间在自然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经过城市选择性更新与滤出、土地出让与住房制度变迁、城市扩张与房地产发展、体育产业化与商业化运营、城市发展的历史惯性与累积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作用下产生的。提出了行政规划制度化、用地政策公平导向性、供给方式差异化、供给主体多元化、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是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政府、场馆、公众的维度,研究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逻辑起点,分析现实困境并提出推进策略。认为,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可以助力政府建设体育强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但现阶段面临政策标准不健全,管理模式单一;平台建设滞后,竞争对手强劲;未能满足公众需求,数据保障不足等问题。指出,未来智慧体育场馆要落实产业政策,加强政企合作;完善平台建设,促进融合发展;保障数据安全,维护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视角出发,以问题为引导,探讨了城市体育空间分异的概念、理论依据、分类特征、驱动机制以及应对策略等议题,关注如何通过城市体育空间的公平配置与高效供给,推进城市体育空间建设和优化的科学性。研究认为:城市体育空间分异是城市体育空间在自然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经过城市选择性更新与滤出、土地出让与住房制度变迁、城市扩张与房地产发展、体育产业化与商业化运营、城市发展的历史惯性与累积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作用下产生的。它呈现出了资本化分异、人口分异、空间可达性分异、与城市空间结构契合性分异等特征。提出了行政规划制度化、用地政策公平导向性、供给方式差异化、供给主体多元化、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大型体育场馆与体育社会组织的互助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认为体育场馆与体育社会组织互助发展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一种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实施互助扶持;政府提高重视程度,为互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设置“以奖代补”措施,激励互助发展;体育场馆协会充分发挥指导职能;各级体育总会充分发挥组织与协调职能;推行试点工作,积累互助发展经验等促进体育场馆与体育社会组织互助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比较、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我国发展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国内实践和总结其国际经验,提出改建现有大型体育场馆、增设服务功能、现有商业综合体转型发展为体育综合体等、以体育综合体理念全面规划新建场馆等发展路径。发展体育服务综合体应把握土地出让、政策衔接、公益性与经营性问题,着力推进PPP模式、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等机制。提出体育服务综合体纳入“十三五”规划、以国企力量为主改造现有大型体育场馆、发挥混合所有制在体育综合体运营的优势作用、有针对性的制定税收与投融资扶持政策、设计合理的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机制等促进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世界性城市大型体育设施赛后运营艰难的现状,从界定城市大型体育设施公共产品属性开始,指出现行城市大型体育设施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进而提出其拥有公共体育产品所具有一定限度的非排他性、消费竞争性和外部收益性。分析了其供给机制及政府在运作大型城市体育场馆中的职能,提出城市大型体育设施的赛后运营的政策设计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政策目标设计应体现公平;2)市场准入制度设计更趋透明化;3)提供预期体育产品设计需突出有效性;4)普遍服务设计应讲求承诺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显得尤为重要。运用产业经济学、新供给经济学相关理论,在现实审视体育产业结构与文化产业结构、旅游产业结构差距的基础上,剖析体育产业结构的内在诉求,提出体育产业结构的供给侧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与文化产业结构和旅游产业结构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不合理;(2)体育产业结构要以满足大众体育需求为目标、要以促进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协调发展为要求、要以推进体育产业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为方向、要以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重点;(3)体育产业结构的供给侧优化目标是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满足大众体育需求;优化要求是加强政策引领,促进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协调发展;优化方向是确立体育主导产业,推进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优化重点是增强体育产业的扩散效应,发挥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对域外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体育治理经验进行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英国青少年体育政策的治理结构及制度分析,研究发现:1)英国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制定者多元化;2)运行机制体现为国家主导、地方及学校有限分权的治理模式;3)政策治理目标体现为促进儿童表现力、养成体育习惯以及形成强健的体格;4)政策治理工具形成了以法律和体育课程标准为主,激励工具与能力工具并行的态势。其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是:1)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制定者需要在政策框架内充分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经过协调、议价以及妥协,才能真正形成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合理的政策工具;2)理顺运行机制,将青少年体育治理目标多元化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进体育认同、减少政策阻力、增强政策实效以及扩大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的边际效应;3)需要进一步构建协同化的青少年体育政策工具体系,以形成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权威工具法定化、激励工具多样化、能力工具标准化以及学习工具的指导化。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回顾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历程及调查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存在差距的基础上,通过对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的研究,认为筹办冬奥会对提升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文化建设的竞争力、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质量和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效应。为更好的开发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正能量的释放,建议北京应借筹办冬奥会的发展战略机遇,构建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网络体系、城市体育文化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加快北京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的发展策略,为北京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促进公共体育服务有效助力于“健康中国”建设,以公共体育服务消费群体为调查对象,利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与访谈等方法建构了“公共体育需求-公共体育供给效用-健康效益产出”评价模型的路径与结构秩序,并结合实证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路径与结构秩序作进一步验证与分析。验证结果表明:1)公共体育需求: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和健康效益呈强相关关系,即需求程度越大获得健康效益的结果也越为显著。2)供给与消费:由于供给效用过低与居民的公共体育消费未达到健康促进的水平导致了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用和健康效益呈弱相关。3)健康效益的评价模型: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作为联结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用和公共体育服务健康效益的核心环节,其结构方程模型配适度不佳。对策建议:将大众居民的需求表达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纳入到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中,以避免制定出偏离需求的决策以致造成供给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刺激和鼓励体育指导员、大众居民和非政府机构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中,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给效用;进一步刺激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6.
健康中国战略是学校体育治理的基本遵循与动力,学校体育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路径与举措。在健康中国战略观照下,我国学校体育治理面临诸多困境,体现在:1)政策缺憾与执行偏差;2)课改失语以及价值冲突;3)发展封闭与地位边缘;4)资源匮乏与文化堕距。出路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执行力;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增强发展活力;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体育健康融合;丰富体育资源供给,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具有现实意义。采用供给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形式,解构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形成原因,探寻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破解路径。研究表明:1)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表现在: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等方面。2)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形成原因有:经济体制决定体育产业结构、体育发展战略固化体育产业结构、大众需求结构钢化体育产业结构。3)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破解路径为: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发挥体育产业在体育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推进体育供需平衡,发挥体育产业在促进体育消费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是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导向性文件,也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了建国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变迁历程、特征、问题及建议。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经历了初步探索(1949-1977)、恢复发展(1978-1994)、繁荣发展(1995-2011)、创新发展(2012-至今)四个阶段,政策演进始终坚持青少年“健康第一”的理念,政策内容从单一性向系统性、综合性转变。当前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在专业性、均等性、协同性方面仍有不足,未来政策应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战略高度,增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全域式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促进和扩大体育消费,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内在需要。基于国家消费促进的政策背景,分析了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困境及致因。主要是:体育服务产品有效供给短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能力薄弱;体育消费环境亟待优化。应建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强化体育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提升体育消费水平;完善市场化监管服务机制,优化体育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20.
摘要:体育权利是体育法学研究中的重点,通过应用逻辑分析以及数据调查等方法,从空间政治学的角度思考体育权利供给有助于改善保障状况。作为社会文化权的体育权利需要国家履行积极义务进行供给,具体又可为精神空间供给、制度空间供给和物理空间供给。加强宣传可以使权利观念在社会中更加普及,从而提高精神空间中体育权利的供给。为了加强体育权利在社会制度空间中的供给,必须提升、改善国家的体育立法,逐步加深司法对体育纠纷的介入解决程度。而在体育权利物理空间供给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体育权利供给的空间分类为国家提高体育权利保障水平提供了一种比较新的思考路径,也丰富了体育权利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