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医学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的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和儿科学的166种期刊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为源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间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919、0822和0455,P值均<0001。 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较强,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应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182种学术期刊为例,分析h指数与其他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将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内收录的河南省学术期刊的h指数与期刊被引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和期刊来源指标(基金论文比)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h指数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指数与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及基金论文比均呈统计学上的显著正相关。在182种河南省学术期刊及其中的106种自然科学期刊中,h指数与被引半衰期也均呈现了统计学上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他引率对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宪民  刘仁涌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191-191,197
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以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大期刊和小期刊,由于发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在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数、他引总引比以及被引半衰期等各项期刊评价指标中,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无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年JCR网络版,对128种食品科技类来源期刊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包括期刊所属国家和地区、出版语言、出版频率、出版机构、年发文量、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立即指数、被引半衰期、特征因子分值,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确定了24种食品科技优秀学术期刊,并探讨了我国食品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举措。  相似文献   

5.
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莉  陈惠兰 《现代情报》2009,29(12):156-160
以SCI期刊引证报告JCR(2005-2007)数据为依据,统计了近3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并就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分类排名、被引半衰期及CSCD、CSTPCD收录情况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科技期刊近年来影响因子等各项JCR指标持续上升,指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英、日、德等国家,但实际影响因子均值、被引频次均值等表征期刊质量的指标均落后于欧美等科技大国。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存在收录比例小,就被引频次及IF值而言择优不明显及学科分布不均衡情况。上述分析为科研人员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明确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近年发展状况。【方法】 依据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研究了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均值的变化,并与前人研究核心期刊2008—2013年主要计量指标均值变化的部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扩刊版刊均海外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和机构分布数增幅较大,而影响因子、他引率、作者数和地区分布数总体变化不大。部分指标增长趋势不稳定,如影响因子、海外论文比、即年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在2010年达到次高后有较大幅度下降。与核心期刊主要均值指标变化相比,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两者增速相差不大,而扩刊来源文献量增长速度要远高于核心期刊,中国新增发表的科技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非核心期刊。【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在向前发展,对于海外作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但其发展的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美国ISI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2008年收录的我国3种纯力学期刊的14个基本计量指标,包括收录文章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收录范围、排序(按IF)、被引半衰期、引文半衰期、篇均被引频次、自引率、篇均引文率、被引期刊数、引用期刊数等,并与JCR收录的IF>3的5种力学期刊进行了相互比较。与所收录的112种纯力学期刊有关的计量指标的平均值作比较,找出了差距。最后,对提高我国力学期刊的基本计量指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有利于改进我国力学期刊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4~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依据2004~2010年CJCR数据,分别讨论中国科技期刊来源指标和引证指标的变化趋势。期刊登载的论文总量、参考文献总量、基金论文总量、最大他引量、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等各项评价指标均呈现增长趋势,年总被引频次少于50的期刊越来越少;年总被引频次大于1000的期刊增长很快,影响因子小于02的期刊数逐年减少,影响因子在[03,1]间的期刊逐年增多。结果表明,期刊的影响力是逐年提高的,期刊对科学信息量的吸收与扩散能力、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继承和尊重的素养程度提高,学术研究传承速度增加,学科自身的引用和学科间的交叉引用更加频繁,也反映了目前科学研究的广域化、开放化和合作化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的数据,统计分析了2007~2011年化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文献计量指标,通过各项指标的均值和年均增长率探讨期刊的集中发展趋势;讨论了5年影响因子和5年总被引频次平均值排名前15位的化学类期刊的情况,对比了10种化学期刊的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化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逐年稳步增长,其中高学术影响力的期刊所占比例较大,位于中国科技期刊的前列。分析化学专业期刊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处于化学类期刊的领先地位。然而,CJCR化学类期刊主要计量指标的平均发展速度低于CJCR全部期刊相应指标的平均发展速度。化学类期刊应进一步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以提高学术质量,创造精品期刊,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0.
本统计分析依据2010 ~2012年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提供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核科学技术类12种期刊2008~2011年间的变化趋势.首先对比了期刊的基本信息和收录情况,然后对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可被引文献量和即年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核科学技术类期刊整体国内影响力较高,但国际竞争力需提升,平均复合影响因子(U-JIF)为0.413、平均综合影响因子(MS-JIF)为0.279,但他引影响因子与平均影响因子位次有所不同,说明存在自引率偏高的情况,绝大多数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各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相差悬殊,总被引频次与可被引文献量呈正比关系,需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国内国际影响力.统计分析结果对提升上海应用物理所的刊物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elf-citations of the most productive semiconductor journals by synchronous (self-citing rate) and diachronous (self-cited rate) approaches. Journal’s productivity of 100 most productive semiconductor journals was gathered from INSPEC database, 1978–1997 through OVID. Data of citation frequency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2001 CDROM edition by the title-by-title search. The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Citing Journal Listing and the Cited Journal Listing of the JCR CDROM version 1990–2001.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suggested by the JCR. Eighty-seven journals common to INSPEC and JCR in semiconducto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and were listed for statistical test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 that high self-citing journals are usually older than low self-citing journals. In contrast to the self-citing data, the journal self-cited rate i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ublication year but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journals. Journals with a short time interval of publication are more possible with high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Journals with higher self-citing rate tend to be more productive and receive more citation than journals with lower self-citing rate. The journal self-cited rate has no associ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articles that a journal published and the citation it received. A journal with a higher self-citing rate tends to be cited more by itself. The mean self-citing rate is 9.59% and the mean self-cited rate is 15.0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lf-citing and self-cited rates within the same set of journals.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HIFU领域的国内发展情况,把期刊评价指标引入主题研究,进行主题被引频次、主题影响因子和主题即年指标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0-2009年被引频次不断增加,至2009年篇均被引数达到3.3次;主题影响因子在2002、2008年最大;即年指标在02和06年达到最高.可见,十年间,被引频次呈逐年增加趋势,文献交流速度无明显增长,HIFU领域整体学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文献引用、吸收和利用较之其它学科尚存在差距,学者间应加强协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In both the UK and Australia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move to use citation analysis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individuals. In particular, the future UK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REF), proposes using citation data in the research evaluation of articles published as recently as the year prior to the evaluation. In response to this move,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n indicator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articles that, when normalized, can supplement peer review. The new hybrid indicator is the weighted sum of two indicators in common usage: the article’s total number of citations in a citation window, and the Impact Factor of the journal in which 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This research compares this new indicator with the article’s total number of citations in a longer citation window (the standard indicator of article impact). For citation windows of 0 or 1 year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implified weighted sum with long-term citation i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tandard indicator of article citation with long-term citation. Moreover, for citation windows of as long as 3 years the standard indicator of citation correlat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month of publication, in that articles published earlier in the year are on average more highly cited than those published later in the year. By contrast, the skewing of the simplified weighted sum towards articles published early in the year is considerab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standard indicator.  相似文献   

14.
杨利军  万小渝 《情报科学》2012,(7):1088-1092,1114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以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和JCR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情报学报》等6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对其2009年刊载的学术论文从引用文献的时间、类型、数量三个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引用习惯对期刊论文被引频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并据此呼吁学术界应保持良好、规范的引用习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高校学报主要计量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3--2007年版)连续收录的24个农业高校学报的主要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4个农业高校学报的栽文量、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总被引频次、被引用刊数、影响因子和他引率逐年上升.学报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与该引证报告的所有统计源期刊相比,农业高校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和他引率均高于其相应指标的年平均值:而总被引频次(2005--2006年除外)、影响因子均低于其相应指标的年平均值.统计结果反映出了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学报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期刊影响因子的学科差异、领域差异以及绩效考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JCR各学科5459种期刊的被引用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学科内不同领域之间的期刊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涉及到使用影响因子的时候,用影响因子的绝对值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进行比较是不合适的。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而言,用所谓的前15%或30%来进行考核也不合适,因为不同领域JCR收录的期刊数不一样,这种差异是基于SCI数据库的结构,不是出于学科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这对于被SCI收录数量少的领域的科学家是不公平的。因此,建议使用影响因子的相对值进行绩效考核,即对影响影子先进行标准化处理,方法是将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除以该领域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得到相对值,使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领域的期刊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情报科学》创刊30年来(1980-2009年)载文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刊创刊以来,共发文6141篇,被引文章4077篇,平均被引率66.4%,被引25319次,平均单篇被引4.12次,被引文章平均单篇被引6.21次。回归分析表明,被引文章总篇数,被引率(%),被引总次数,及平均单篇被引次数随年份的线性变化趋势明显,各指标都随年份而增大。在统计意义上,被引文章总篇数,被引率(%),被引总次数,及平均单篇被引次数分别每年增加11篇,1.23%,75篇,及0.13次。结果表明,《情报科学》文献被引逐渐增多,引文分析型,综述型,及方法型的文章被引频次较高。  相似文献   

18.
胡敏 《情报杂志》2012,31(4):14-18
对期刊论文网络下载研究作了简要回顾,从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分布规律研究得到启示,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通过大样本抽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期刊论文网络下载频次分布均遵循负对数函数衰减,衰减速率由最高下载频次、篇均下载频次与载文量三个因素决定,并拟合出经验模型;期刊论文的网络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不稳定,不同期刊的差异较大,但总体上表现为显著的(中等)线性相关关系.从期刊层次考察,不同期刊的网络总下载量与总被引量为高度线性相关,网络篇均下载量与篇均被引量的线性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讨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深化文献计量研究,对于学术期刊评价也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论文质量差异是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差异的原因;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负相关;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呈U型曲线;条件成熟时可以将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对于其他学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1981~2005年55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例,用被引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两个指标进行了其科学论文质量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表论文被引次数在发表后10年内增长明显,高影响力论文的被引高峰更迟。提示期刊影响因子计算中论文被引两年的时间跨度需要适度延长,以引导期刊避免"短视",发掘更多真正高影响力论文;指出过度依赖文本计量评价的做法是机械的,只有有机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才能真正实现科学论文质量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