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学术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55位获得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专题组讨论法对其获奖成果和个人科学影响进行定性研究;利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从SCI论文数、SCI论文被引次数、SCI论文期刊影响因子和著作数等四方面,对其科学产出进行定量研究;通过两种研究结果相关分析,发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学术影响力的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一致程度不很密切,表明能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可能不完全取决于获得者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论文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从SC 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等三个方面,通过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影响力的测度,发现世界顶级生物医学科学家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可能由25-45岁移至31-55岁。同时,分析科学家个人研究水平与其影响力和科学家个人科学能力与其国家科技整体实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科学论文评价主要建立在核心期刊的选择和期刊评价体系之上,但现有的评价机制正逐渐暴露出滞后性、片面性等弊端。随着信息计量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图书馆的兴盛,单篇论文评价指标逐渐丰富,构建单篇论文评价体系的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对现行期刊评价体系积弊的分析、对单篇论文评价体系运作原理的解释和实证研究,论证了构建单篇论文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被引次数适于评价论文的长期学术影响力,期刊影响因子只适合评价期刊而非单篇论文,Altmetrics适于快速评价新发表论文,尤其是社会影响力方面。综合这些指标,建立一种连续、动态和复合的单篇论文评价体系及评价数据库,将会使对科学论文的评价更加全面合理,为学术评价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4):304-304
<正>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可测度近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项指标用论文平均被引率反映了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定义: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公式:影响因子=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  相似文献   

5.
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SCI论文和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以下简称CNS)论文进行了排序—频度分布研究,55位获奖者科学论文数量指标除独著论文数外均呈负对数分布,质量指标均呈负指数分布;各指标的集中度量值波动于0.308~0.637之间,与普赖斯定律有偏差。提示排序—频度分布模型在微观层次也具有可适性;科学精英内部的分层工具有异于科学共同体;科学家在科学共同体的层级进阶取决于科学论文评价目的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情况和历年零被引率的波动情况。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呈现高被引和低被引的双峰分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发表后的前4年为其零被引转化成非零被引的关键时段。2010年发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两年后的零被引率达到了52%,数据库中2010年发表的该类论文中有51461篇论文截至2012年2月未获得引用。因此我们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应严把国家自然科学论文的监督和审查,使其真正实至名归;由于受到基金论文被引双峰分布和高零被引率的影响期刊评价指标基金论文比与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关性不大;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零被引变化规律也提示2年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章娟  段志光  王彤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09-181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h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和专题组讨论法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法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进行了评价。各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不同计量方法对于同一资料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定性评价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和h指数法结果不存在相关性,与层次分析法结果呈弱相关。提示当前机械地将科学论文评价等同于文本评价、同行评议越来越注重和依靠文本机械量化的现象,都是忽略科学论文评价真正目的的反映。因此寻找和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联结点,成为科技评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科技管理决策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是科研绩效评估的热点.为探讨在跨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中,建议一综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代表性论文为例,利用PubMed、SCI数据库收集其相关领域论文、他引量等基础数据,在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下,应用TOPSIS法计算其综合评价值、应用SOM法聚类,然后将传统上利用他引量与期刊影响影子对论文的评价结果与它们一一对应比较,发现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在不改变传统评价结果的趋势下,在跨学科门类学术论文的评价与比较中,更能提升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特征论文的显示度,因此该体系在跨学科门类、不同研究领域间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和比较时能更科学的反映论文学术影响力,为科研绩效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PLoS ONE发表的中国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PLo S ONE近年来在我国炙手可热,为了解该刊发表论文特别是中国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该刊发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国家或地区分布、被引频次、高被引、零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全面分析该刊发表的中国论文在全球所处地位。结果表明,PLo S ONE自2010年成为SCI源期刊后,发表中国论文数量迅速增加,且多是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国家级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但其学术影响力整体表现为篇均被引低、高被引论文少、零被引率高。大量新发表的论文受时间因素影响受关注程度较低,以及论文本身学术水平可能是影响我国论文整体学术影响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2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11个文献计量指标,构建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判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水平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不仅可以解决学报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中指标的相关性和权重选取问题,还可以有效消除自引过高导致的影响力评价失真问题;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或复合影响因子不能作为衡量学报学术水平的唯一指标,主要指标有Web即年下载率、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限、复合即年指标、可被引文献量、引用期刊数、总下载量、复合总被引,其中Web即年下载率、可被引文献量、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对学报学术水平的影响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讨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深化文献计量研究,对于学术期刊评价也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论文质量差异是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差异的原因;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负相关;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呈U型曲线;条件成熟时可以将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对于其他学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论文产出状况、受资助前后的变化,并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产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一流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高质量原创性论文稀少,与诺贝尔奖级科学家获奖前的群体水平差距较大,在科学群体的层级结构中仍处于较低层级;我国目前科研管理中的“定时”和“短时”制度有悖于科学研究自由探索的需要,科研管理应尊重科学规律,还科学研究时间自由。  相似文献   

13.
马信  周辉  蔡晖  吴锜 《中国科学基金》2004,18(6):343-345
本文以1981年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N. Bloembergen发表的SCI论文 为例讨论了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进行原创性研究目标,经过长期艰苦\\\r 的努力,才有可能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才可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4.
《情报科学》2006-2010年高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丽桃 《情报科学》2012,(4):559-562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情报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数据库共收录《情报科学》2006-2010年原文2039篇,被引文献1377篇,被引率为67.53%,总被引频次为7581,单篇最高被引频次81,较少的论文拥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并且以被引频次≥21的前50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年代分布、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汪红萍 《科教文汇》2014,(35):139-142
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2012年出版的30期刊载的1409篇论文为统计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作者合著情况、论文发表时滞、引文等指标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而反映期刊的发展和学术水平,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期刊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院内研究所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选取同样专注于生物医学领域、以研究为主的洛克菲勒大学作为参比对象。对比方面包括两所机构的规模、经费、文章数目、诺贝尔奖以及院士得主情况。分析表明:科研的投入多,不能保证效果好。科技体制包括经费资助体系对科研产出起着关键作用。稳定支持和竞争相结合的科研投入,产出效果更好;通过Peer Review的竞争性项目的计划更完善,产出更好;科研队伍越精干,投入产出比越高。  相似文献   

17.
宋维翔 《现代情报》2018,38(5):32-36
在科技研究的过程中,"睡美人文献"很有可能是意义重大的里程碑式文献,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早期论文亦是"睡美人文献"。本文通过邮件访谈的方式访问了若干"睡美人文献"和"王子文献"作者,对于零被引论文的情况以及唤醒"睡美人文献"的过程等问题进行调查,试图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了形成"睡美人文献"的原因主要有作者的谦虚性、团队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王子文献"多为具有高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等结论,为今后科研工作者识别优秀论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2-2011年《现代情报》高被引论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剑颖 《现代情报》2012,32(12):109-114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为统计源,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了《现代情报》2002-2011年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证实少量的论文却有着较高被引频次的现象与二八定律非常符合。对于被引频次大于等于25次的高被引论文从年代分布、研究主题、研究内容、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为《现代情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揭示期刊声誉与高影响力论文的关联,探讨高影响力期刊作为学术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期刊科学地理解与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通过定义期刊影响力区间,分析一组大样本高被引论文及刊载期刊在不同影响力区间的分布情况,并比较期刊高被引论文刊载量/率区间差异和高被引论文引用层级区间差异。[结果/结论]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高影响力区间期刊上,但无论论文引用层级如何,仍约有2%~3%的高被引论文刊载在影响力居后的50%期刊上;而高被引论文期刊仅占期刊总量的53%,其分布也呈现高影响力区间聚集效应,且刊载量或刊载率越大,高被引论文期刊聚集程度越高。最后提出在不同的评价情境下,辩证使用高影响力期刊指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05年SCI论文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2005年发表的SCI论文,展开如下调查工作:(1)分别针对我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十个学科,调查在世界IF(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期刊(简称TOP10%)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占同一学科我国SCI论文总量的比例;(2)针对我国在TOP10%期刊上发表的每一篇SCI论文,调查其在2006年的被引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期刊IF值(起到"拉升"贡献),并统计具有"拉升贡献"的论文数量,分析其占同一学科我国SCI论文总量的比例;(3)比较了我国与美国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被引次数对期刊IF值起到"拉升"贡献的论文数量。这些调查和分析工作表明我国SCI论文具有数量多,高影响期刊论文少,对IF起到"拉升"作用的论文更少。随后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种高质量SCI论文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