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开放式创新是企业获取外部隐性知识和扩大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对企业提高自身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对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和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显著正向影响没有得到证实,但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和认知性隐性知识获取显著正相关;(3)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在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前者的调节作用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科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面临资源约束情境下其如何通过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方法,从资源编排视角出发,基于“认知-资源-能力”的理论逻辑,解析科创企业如何打破资源魔咒、突破路径依赖、实现创新能力进阶。研究发现,突破性创新萌芽阶段,市场领先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匮乏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拼凑策略,为以改变市场态势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供信息支持。突破性创新推进阶段,产品本土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受限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探索策略,为以提高行业标准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供给产品资源。突破性创新实现阶段,技术自主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延伸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撬动策略,为以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条件。本研究发现为科创企业基于资源视角制定管理策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创新氛围、知识管理能力和突破性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对珠海市13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这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组织制度、团队合作和激励机制对知识管理能力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在组织制度和突破性创新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高新技术企业的团队合作和激励机制不仅对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知识管理能力间接影响突破性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对突破性创新的特点和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设计初始的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构建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突破性创新的特点和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设计初始的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构建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探究不同内容的技术搜索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0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超前技术搜索和新兴技术搜索正向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而成熟技术搜索却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战略柔性在超前技术搜索、新兴技术搜索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影...  相似文献   

7.
分裂断层是产业技术创新网络演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影响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的热点.为此,将分裂断层引入创新网络嵌入与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中,探讨网络分裂断层的直接作用机制及调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企业网络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均与其突破性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2)网络关系分裂断层会...  相似文献   

8.
互补资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个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突破性创新对长期保持组织绩效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提出突破性创新能力在互补资产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的假说,并在模型要素界定的基础上,就互补资产、突破性创新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突破性创新是产业技术升级、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基石。首先对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夯实研究的立论基础。根据竞争情报研究的定量化要求,将突破性创新分为原始型突破性创新、跃迁型突破性创新、跨界型突破性创新三类;基于专利数据,设计了突破性创新的技术创新强度、市场破坏程度的定量识别方法。提出应围绕突破性创新布局企业竞争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杨刚  王健权 《科研管理》2024,(3):183-192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实现技术超越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关注突破性创新中的群体关联度问题,尤其在文化距离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探索。因此,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探究领导文化距离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传导机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经分析路径回归系数对假设做逐项检验,其实证结果显示:领导文化距离通过知识隐藏降低突破性创新绩效;而任务互依则在领导文化距离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中发挥调节效应,任务互依削弱了知识隐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从新的创新能力视角为深入提高突破性创新绩效提供了反向思路,并有效指导突破性创新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radical innovation as a driver of firm growth and performance, the consequences of resource constraints for radical innovation outcomes remain unknown. Our paper addresses this gap. We combine arguments from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recombinative innovation to construct an overarch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argues why resource constraints can promote, rather than impede, radical innovation. We then build hypotheses on two specific resource constraints, knowledge and financial, and test these by a lagged-variable random-effects Tobit model with longitudinal data from an exceptionally large and detailed innovation survey. Controlling for absorptive capacity, firm age, and firm growth, we find full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knowledge constraints spur radical innovation and partial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financial constraints spur radical innovation. We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and point to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nd path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知识扩散与突破性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剑 《科研管理》2012,33(1):71-78
突破性创新已成为企业盈利和增长的关键性力量。针对既有文献对突破性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不足,考察了高绩效工作实践系统和知识扩散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影响关系。基于165家在华跨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揭示了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三种实践:工作轮换、员工培训和跨部门沟通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前置效应以及知识扩散对突破性产品创新与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同时,本文还发现突破性创新导向的技术战略可以显著提高在华跨国公司的运营绩效。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赵立龙  魏江 《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索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战略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技术能力较弱时,实施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为顾客提供完备的产品支持服务,能有效增加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绩效。当技术能力较强时,实施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能够与技术能力形成知识溢出效应,更有助于市场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的理论边界,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选择和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山行  周匀月  舒成利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64-1572
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三种创新形式,但是既有研究对它们的探讨分属于不同领域,对三者间关系缺乏系统分析,未能提出理论上的整合框架。同时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的合作方(供应商和顾客)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联系对创新的影响尚未在现有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全国24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企业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突破式和渐进式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不平等;(2)企业竞争者联系是三种创新模式间关系的边界条件。本研究对跨领域企业创新的研究和创新管理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竞争战略、创新选择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兵云  李邃 《科研管理》2011,32(4):59-68
基本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研究结论却出现了分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渐进创新和突破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竞争战略、创新选择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对316家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机制不同。低成本战略对绩效存在直接效应和以渐进创新为中介的间接效应;而差异化战略并不能直接提升企业绩效,只能通过突破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吸收能力已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变量,但是这种作用的具体来源仍未得到充分探讨。以广东161家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基于吸收能力的三种组织学习过程及其互补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吸收能力的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正向影响企业的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而转换式学习只能通过与其它两种组织学习的互补效应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战略柔性对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垣  苏中锋 《科学学研究》2008,26(2):414-418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创新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创新企业有时会无法获取创新的收益。本文认为企业的战略柔性会对企业获取创新收益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协调柔性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创新的收益,尤其是突变创新的收益;而资源柔性的影响却较为复杂:资源柔性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渐进创新的收益,而对企业获取突变创新的收益则有着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喜刚 《科研管理》2016,37(2):107-115
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学者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流程创新能力,探讨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对沈阳、大连、长春等市174家工业制造类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对组织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可以促进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流程创新能力的发展,但组织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受到工艺流程创新能力的调节;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产品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实践,对企业绩效有直接影响,但工艺流程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产品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互搏意愿与产品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浩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1,29(7):1113-1120
 近年来,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区域产业升级的关键,企业虽能认识到原始性创新的重大意义,但具体落实到行为却很少,导致企业原始性创新不力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互搏意愿不足。而目前研究尚未明确互搏意愿的内在结构,从而无法解决企业创新实践中的存在认知与行为差异的“知行悖论”。本文以互搏意愿为起点,剖析其内在结构维度,构建“互搏意愿→产品创新绩效”关系模型,并以产品支持作为调节变量,得出企业互搏意愿与产品创新绩效直接相关联。研究结论为企业产品创新或升级决策和提升产品创新绩效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企业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关注的焦点。基于行为科学理论,构建了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根据理论模型建立了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Vensim PLE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具有临界点效应。因此,企业需要对技术管理能力进行长期投资,持续提升技术管理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