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制度创新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现状,并参考两所国外著名高校科研管理的方法,从制度完善、基金设立、管理创新三个方面对创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制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创新,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在厘清学术观点创新概念和明确观点创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引文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概述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及研究质量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立即建立与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研究成果查新制度,完善检索体系,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基础训练,改革考核办法,举办学术沙龙,开设学术批评专栏,营造激发新观点氛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暨高校社科管理研究工作会议于7月29日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发表书面讲话。会议着重就如何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袁贵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而且应该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袁贵仁强调,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以国际眼光、先进理念,真正按照世界先进大学理念、大学体制、大…  相似文献   

4.
视野与视角——谈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野与视角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学者的视野应有三个维度:时间、空间和学科维度,表现为历史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和多学科的视野;学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角的选择,视角的独特性、精准性和多维性是学术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关键。因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在进行学术创新的过程中尤应注重视野的拓展和视角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本文结合中国人民大学自然科学素质教育教改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情况,分析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阐述了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内容和方法,探讨了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创新,以及素质教育管理体系的架构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需求为导向 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面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怎么办?能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和精神支持?我们必须回应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的大学,最近几年, 为了寻求发展,坚持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向导,走文理互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之路,推动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创新要素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力的基本条件。本文分析了创新主体、创新机遇、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诸要素的一般属性和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的要素特征及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科学、社会科学整合为统一的人社会科学并建立人社会科学学科是目前学科建设的必然走向,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的有机联系,科学内部分化与综合的运动发展规律决定了这一点,章就此方面进行了粗放的论证分析并提出了建立人社会科学学的些许构想。  相似文献   

9.
8月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戴河亲切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讲话深刻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充分表达了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刊约请北戴河会见时在场的部分学者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状态,一是如同做时装,就是出思想,对社会进行引领;二是如同做服装,即量体裁衣,开展对策性研究;三是如同缝补、浆洗衣服,这类研究属于修补式、解释式的研究,在法律领域就是修法、释法。对社会科学来说,最高水平的创新则是创新思想,对于人文科学来说,最高水平的创新是文化上的创新。经济、政治、军事是衡量大国  相似文献   

11.
倪娟  沈健 《学科教育》2009,(4):36-46
理科教育的人文化历程可以揭示当前理科教育变革之基本理念“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之应有要义。在理科教育变革的政策文件与实践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并非指以文科的方式进行理科教育。通过比较中西方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传统及其影响下的不同现实,可为当前理科教育变革指出适合的人文路径。我国的教育传统与现实决定了理科教育应当肩负科学的人文使命,但此处的人文当是科学精神基础之上的人文精神,在理科教育中强调对科学本质及科学探究的理解、提倡“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重视理科教学中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HPS)等,都是理科教育人文化的具体的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学科分类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二分法将学科划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两大类;学科三分法将人文学科从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把学科划分为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基于学科三分法基础上的学科建设是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西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在西方历史上,人文教育以人的心性完善为目标,注重理智的培养,率先在历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近代科学的发展促成了科学教育的形成,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并逐渐取代了人文教育的社会主导地位。然而,科学教育的过度膨胀带来了对文明社会的破坏,人们重新呼唤人文教育的复归。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相互排斥逐步走向相互融合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是近代以来我国教育的一对基本矛盾.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赫钦斯的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对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不同的侧重,他们分别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视角,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与融通.实用主义与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具有互补性,需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二者,从而真正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与融通.  相似文献   

15.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与人文是辨证统一的,他们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和谐的一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与人文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有利于彼此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文章从《周易》出发,讨论了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看法,并兼及在现行高校体制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索人教育与科学教育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在中西方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中的变迁,描述了西方高校人教育的复归潮流,对中国高校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略论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曾是早期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石。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的增强,科技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人文教育的基石也随之受到动摇。本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在严酷的客观现实面前,发出了重振大学人文教育的呼唤,从而引起大学人文教育的再度复兴。在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实施和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改变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受到冷落和削弱的现状,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论20世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位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位序的演变特征表现为:在科学主义与专业建制特征的背景下,大学教育出现科学化倾向,人文教育因其科学化、泛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而导致人文精神遮蔽和人文教育缺场。要切实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大学教育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够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文章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重点分析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理工科大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怎样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教育,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地融入课程体系之中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