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提出以创新意识繁荣和发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及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创新原则、创新意义及创新作用诸方面,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特征及规律的研究重视不够。本文认为后者是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问题及前提,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催化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首先要营造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环境建设中政治环境居于核心地位,经济环境是基础,文化环境是重要条件,制度环境、体制环境和机制环境为其提供保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大环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关键在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正确分析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创新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的实践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时代的变革是以哲学的发展创新为开端的,当今时代物质发展已远远超越了精神发展,这种平衡被打破,出现了价值真空。哲学创新问题和价值观问题是当今时代发展中的哲学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科研方法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方法创新促进教育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学术创新、学科创新和方法创新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方法创新往往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关键。教育科学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教育科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我们有一支庞大的教育科学研究专业队伍,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教育科学研究非专业队伍。现在高校系统每年发表的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论文大约25万篇,专著大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动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动力、主体动力和制度动力推动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环境动力包括政治环境动力、经济环境动力和文化环境动力。主体动力通过激发创新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来实现。在制度动力方面,需要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个环节中进一步确立优先权制度给创新以最初的制度动力,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给创新以制度的支撑、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监督制度给创新制度以恒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高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肩负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高等教育的创新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因此,如何能在高等教育创新的层面上深入挖掘哲学社会科学的教书育人功能和实现途径则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此,文章对高等教育创新下的哲学社会科学教书育人功能和途径进行了学理与实践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创新心理素质是军校学员在21世纪保持良好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3个因素,即创造性智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动机。我们通过自编问卷,分析影响军校学员创新心理素质的因素。研究发现,对军校学员来说,创造性智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影响比创造性人格要大些,而创造性智力与创造性动机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学校组织创新气氛、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教学创新的关系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法,考察影响教师教学创新的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体因素,其中,学校因素重点考察学校组织创新气氛,教师个人因素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得出如下结论:学校组织创新气氛、教师教学效能感及教师教学创新相互之间显著正相关;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学校组织创新气氛和教师教学创新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分层次创新活动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分层次创新活动促进创新教育的普及化,系列化,营造一种全新的创新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Teachers’ innovative behaviour influences not only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and professional habits, but also has an impact on students’ creation of novel and original ideas. In spite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novative behaviour, and also relatively high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Estonian students i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eachers in Estonia often do not use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TALIS). This study explores possible schoo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may support the innovative behaviour of teachers. A model, where self-efficacy as a trait and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ing practices as behaviour, are components of the model of teachers’ innovative behaviour. It is supposed that teachers’ innovative behaviour appears in school environments and may be supported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interaction and involvement, need and freedom for innovation.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as a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based on a sample of TALIS surve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 three factors mentioned do not constitute the integrated phenomenon, they do describe different aspects of a teachers’ innovativ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更有针对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072名低年级本科生创新创业精神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低年级本科生创新创业精神与性别、大类(专业)、学习任务繁重程度、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等六个因素显著相关;通过进一步观察因素路径分析发现学校激励措施等八个因素虽与低年级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无直接相关,但通过上述六个因素有显著相关,从而间接影响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低年级本科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创新教育的逐步兴起,使人们开始对创新及其创新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随着创新及其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化。关于创新障碍及其影响因素便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之一。笔者从创新障碍的涵义谈起,重点论述了创新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当前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鉴于此,对学生个体因素和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条件和校园文化等制约因素进行探析,以期对地方院校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创新、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并从师生关系、情景建立、鼓励质疑、非智力因素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市11所高校的全国“挑战杯”获奖者创新素养和创造力现状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全国“挑战杯”获奖者创新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支持感知和创新自我效能感6个维度共19个因子。通过构建“挑战杯”获奖者创新素养与创造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创造力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创新人格以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中介对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创新支持感知以创新行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对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而创新人格和创新支持感知作为创新素养的内部和外部动机,通过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文章在分析素质教育内涵及其与大学生创新意识互动机制和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