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解放”的思想观点,其核心就是要对“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只有正确把握并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时俱进,并充分利用这一指导思想,正确把握教育观念,并对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及存在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2.
数学以其科学的知识结构、丰富的思想内涵、多样化的方法体系历来被视为教育人、培养人的最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以落实“双基”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重视“科学”的教学,而忽视“人文”的培育,追求“分数之上”.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课标》中指出:数学教育是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数学教学要在重视并落实“科学价值”的过程中,更要重视“人文价值”的渗透教育。  相似文献   

3.
作为素质教育具体化的“一种教育范式”,“创新素质实践行”的提出并迅速成为我市教育界的热点,不仅因为有政府部门的推动,更因为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必然走向,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我们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方面简要加以论述。一、“创新素质实践行”的哲学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创新素质应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产”的科学内涵、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功能的解读,构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意涵。从认知结构来看,“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直接前提,“现实的人”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力量,“异化劳动”“精神贫困”是“精神生产”的现实羁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精神生产”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从实现“物质富裕”、培育文化自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缩小文化的“空间差距”等方面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着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的提升与构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指向,这种价值指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与其独具的“人学”理论,其基本内涵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按照美的规律引导与规范艺术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创造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性的人。在当代西方文论多种思潮不断产生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文论因其价值指向的深刻性而更具普遍意义。它能有效地指导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实践,促使整体的文化生态系统的建设按照科学而和谐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6.
交往、教育与异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是一个过程 ,而过程本身是有开始有完结的 ,人世间的任何过程都不可能是完善的 ,完善实际上意味着完结。那么 ,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完善的人 ,“完善的人”只是一个理念和教育追求 ;而教育在实际中是一个人为地赋值和预设的过程 ,这就是教育目的的不同表现形式 ,人就被各种各样的教育异化掉了。笔者试图用“交往”来分析教育过程 ,把人作为教育的目的。并进一步把教育的本质看成为艺术 ,艺术揭露的教育本质是残缺 ,在这个艺术本质中 ,连人最后也要摆脱掉 ,最终的追求是精神和境界。  相似文献   

7.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条件下,在我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要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创新灌输理论和模式、方法,显示其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命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2012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的创立者及实践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对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思想的研究,对于从理论上梳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思想,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的精神实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表现之一是不同个体的道德行为。而作为人都有选择自我行为的本能和自由,其选择过程也正是人的道德“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这样人们的行为便产生了差异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也就直接涉及和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高和蜕化。 一、道德是人所特有的精神“资本”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在社会实践中长期的不断积累新品质因素的过程。所以,人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改造和积累着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资本”——道德“资本”。 1、道德“资本”积累是在自身矛盾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既不能离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哲学界有些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中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致力于“实践哲学”体系的创新。作者认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大厦,完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用实践来构建整个哲学大厦。现在出的几部流通全国的哲学教科书,如果说是要建构“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