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根植于人类的认知系统中。隐喻也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本文将探讨隐喻认知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力图突破传统学习词汇的瓶颈,帮助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掌握、交际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隐喻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隐喻理论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隐喻思维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英汉隐喻意义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以利于对英汉两种文化的掌握,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沟通的障碍。利用隐喻来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隐喻思维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思维与行为方式。词汇习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隐喻思维能帮助学习者将词汇学习置于客观世界、人类经验及认知语言结构和意义中.从而提高英语词汇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是整个语言系统发展的原动力,它为词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突破口和视角。教师应该首先重视词汇基本意义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掌握一词多义,培养学生建构隐喻联想模式,并注意隐喻的跨文化差异,导入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旨在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活学活用,从根本上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6.
隐喻认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隐喻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的隐喻,多培养学生尽量学会挖掘语言上下层的思维模式,从而透过现象发现隐喻本质,加强词汇深度学习.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例,简述英语词汇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与认知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深层的关系。通过隐喻,人们以已知去认识和理解未知,以具体去认识和理解抽象。隐喻对我们研究语言及运用语言描述世界举足轻重。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概念隐喻有助于构建连贯语篇。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是人类认知概念的工具,是一种思维方式。将隐喻引入语言教学中,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理解新词义和句子,提升学生语文表达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制约了学生英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隐喻能力概念的提出为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供了新途径。隐喻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隐喻义,理解语篇结构和学习英语文化,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和文化反映.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另外词汇习得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大学生目前词汇习得普遍采用的是费时效低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在研究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概念隐喻帮助大学生进行词汇习得,培...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可有效地运用在语言的学习中。本文将以尝试性的手段,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析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和作用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4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有力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概念隐喻的意义,并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文广告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进行了研究.认为概念隐喻在广告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通过对隐喻的研究,语言学家确定了它对语言的阐释功能。隐喻的这种认知本质对词汇的歧义、一词多义、同义词辨析等方面有充分的阐释力。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该把隐喻的这种概念应用到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中去。通过理论上的推理和实验检验,隐喻教学法对学生更快更准确地习得词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人类语言能力的习得需要依托一定的认知能力。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汉语谚语中的概念隐喻,能够发现汉语谚语的形成和传承规律,增进人们对汉语谚语的了解和认知。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背景下,深化汉语谚语的了解和学习,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历史的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事物。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而现代如果要从语言学角度来对隐喻所具有的本质研究,那么就必须要利用多元、新研究框架的方式。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应用语言学中所存在的隐喻特点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以期说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背景环境。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中英文中关于爱情的隐喻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思维方式。隐喻与语言、思维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克服了人们对隐喻认识的局限,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西方文化对隐喻翻译的影响,并提出正确处理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其中空间隐喻运用最为广泛。本研究基于汉语和英语语料库,以汉语中的"上/下"空间方位词为例,对比英语中对应的空间概念,考察汉英两种语言在时间、范围、状态、数量和社会地位这五个目标概念域中的异同,以期揭示空间隐喻背后的认知模式。结果表明汉英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理论(CMT)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隐喻则是人类思维识解概念最基本的方式。Lakoff和Johnson最早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并且指出概念隐喻遍及于人们语言之中。英语阅读不仅仅是语言解码过程,更是语言、逻辑与认知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概念隐喻则起到桥梁的作用,搭建起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阅读过程进行探讨,揭示概念隐喻在阅读中的具体作用,试图探索出更为高效的认知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隐喻的研究内容已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拓展至篇章层面。隐喻作为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对文学篇章的语篇连贯和话语理解起重要作用。诗歌作为文学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以隐喻来构建整体篇章话语。艾米莉.狄金森和罗伯特•弗罗斯特语言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隐喻性语言来表达内心抽象的情感和深刻哲理。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以艾米莉•狄金森和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为语料,从诗歌主题、语篇连贯和文体效应这三方面阐释概念隐喻对诗歌篇章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