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方法:对50名36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和训练6个月后,分别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和感觉统合失调状况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前庭失衡、触觉过敏项有较好改善,本体感项次之,学习能力不足项较差;孤独症儿童语言、交往、感觉和躯体运动能力等障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对自理能力的改善较差.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感觉统合训练对3~6岁孤独症儿童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孤独症儿童的体质状况并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体质的影响情况,对50名孤独症儿童施以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训练前后对他们的体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3~6岁孤独症儿童身高和体重与全国相同年龄正常儿童相比无无显著差异;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小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和走平衡木等素质类指标则显著的差于全国常模.2)50名孤独症儿童各指标测试平均值训练前和训练后相比,除身高、体重和坐位体前屈三个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孤独症儿童的体质状况较差,感觉统合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体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幼儿体育的一个新领域——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内容、作用、方法、特点及指导原则;论述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幼儿体育锻炼手段时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对这一新领域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现状,在对感觉统合训练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感觉统合训练对基础体育教育带来的启示,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合理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以此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模式有关的一种"时代疾病",该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1],国内大量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防治儿童SID的发生或发展。但通常在学校或康复机构所使用的感统器材一方面价格比较昂贵,另一方面对活动的空间及环境设计要求比较高,很难普及。本文则提出并初步探讨了以家庭生活用品为主要活动器械的家庭感觉统合训练概念和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感觉统合失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时代疾病’,可这种‘时代疾病’往往被人们忽视,早教机构虽然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费时、费力、费钱无法普及,让‘感觉统合教育’走进家庭,及时发现问题,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地进行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家庭是素质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早期家庭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保障身心健康、开发基础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其条件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键是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智力开发要人培养感觉统合能力入手,重在语言训练;游戏应该是早期家庭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选择部分幼儿园开展幼儿基本体操训练 ,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幼儿基本体操对增强幼儿体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经过一年幼儿基本体操训练的28名4~6岁的幼儿进入小学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小学生的健康发育水平、心理素质、学习成绩、体育成绩和综合素质均高于同龄儿童,表明幼儿基本体操有助于幼儿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建议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开展幼儿基本体操训练.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应从培养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增强幼儿自信心和鼓励幼儿幻想入手。同时,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和谐的质疑气氛,让幼儿敢于提出问题;加强科学训练,让幼儿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动手探究,在探究中提问。  相似文献   

11.
以自然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对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幼儿扩大游戏活动范围的人数有显著性增加,竞争性增强,活动的焦虑明显降低,幼儿的想像力有显著性改善.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多孩子语言发展迟缓、停滞,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本文主要以一位近五岁名为帅帅的孩子为例,阐述了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训练中,是如何从一个没有任何有意义发音的孩子,训练成有仿说性语言的孩子的。此文详细论述了训练孤独症儿童语言的三个步骤,一是要科学拟订训练计划;二是要科学运用训练方法;三是要科学评估训练结果。着重强调的是,在科学运用训练方法中,主要论述了要想让孩子开口讲话,就必须对孩子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即:指令接收训练、模仿技能训练、模仿转移训练和口型及发音训练。如果这四个方面能做的好,孩子肯定能向无语世界说"再见"。  相似文献   

13.
苏静  王芳  高尔凡 《职大学报》2012,(3):119-124,113
目前,职业院校学前师资的培养普遍存在"研训分离"、"研做分离"和"训做分离"的问题。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压力源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来自社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幼儿的压力、家长的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的压力、其他方面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建议高职院校学前师资通过个体、社会和幼儿园等多途径的有效结合,实现"研训做一体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建构,从而综合性地解决幼儿教师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也是幼儿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家长的不重视、溺爱等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对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减轻家长负担、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教导新入园幼儿区分正确与错误的行为、利用榜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使之持之以恒、教师与家长在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态度上达成一致性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浅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交往障碍,而语言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关怀理论为洞察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幼儿教师专业信念不坚定、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欠缺和专业自我尚需完善等诸多困境。根据关怀理论,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应当采取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待遇、丰富培训方式、拓展教师专业能力以及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调查以阜阳师范大学大学生“顶岗支教”乡村幼儿园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幼儿园教师问卷和访谈,与孩子的交往观察了解,发现农村部分留守幼儿存在一定心理问题:自卑心理严重、安全感缺失,攻击性行为多发、情感交流缺乏,内心失衡、认知水平较差;并深入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政府、学校、家庭等维度提出解决留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