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想成为高等级的体操运动员,就得从童年起开始从事这一项运动,这是不容置疑的道理.那么,关于体操的早期专门化问题,目前是怎样解决的呢?1954年实行了三个青少年等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同年也规定了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学生的年龄标准:儿童从12岁起可以参加预备班的体操作业,从13岁起可以参加青少年三级班的体操作业.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心动图研究30名体操运动员和30名普通学生在安静时、伐式动作时、伐式动作结束后3种状态下心脏功能的指标.结果表明:安静时对体操运动员而言,早期专门化训练对他们心脏的发育、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操运动员的心功能在伐式动作这一应激状态下,表现出较强的代偿能力;长期系统的训练,体操运动员的心血管调节机能获得了适应性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体操等级中,三级是最具有普及意义的一个等级,它共有双杠、单杠、自由操和跳箱四个项目约29个动作.因此,自国家体委颁布了"男子体操等级运动员图解"及有关规定后,全国许多大中学校和各体育院系都相继开展了三级体操运动员的教学训练工作,一些大中城市还举办了专门的体训班及比赛.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性体操运动的开展,本文仅就男子三级体操运动员的教学和训练工作,从体操教学的反馈控制;男子三级大纲动作的序列;男子三级体操运动员的练习等三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根据8—12岁儿童学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兴趣学习的特点,笔者通过暑期游泳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于8—12岁儿童学习"蛙泳技术"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多种体位"和"水陆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更快、更直接掌握蛙泳技术,以此为儿童游泳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延长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长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主因是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一般从5岁开始训练,15岁出成绩到17岁就退役,运动寿命平均只有10~12年,其中贡献年限仅有2~3年.研究表明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般为15~16年,贡献年限为5~6年,而俄罗斯优秀运动员霍尔金娜至今24岁已达到20年运动寿命,还准备参加2004年奥运会,贡献年限达11年.为充分发掘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巨大潜力和充分利用体操人力资源而提出对策,使我国女子体操运动水平保持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经过一年幼儿基本体操训练的28名4~6岁的幼儿进入小学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小学生的健康发育水平、心理素质、学习成绩、体育成绩和综合素质均高于同龄儿童,表明幼儿基本体操有助于幼儿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建议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开展幼儿基本体操训练.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青年体育教师和专业学生在学习体操技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我感到有两点必须引起重视.一是安全问题,二是质量问题.一、体操学习中的安全问题(一)学习竞技体操必须十分重视安全教学.青年教师和学生的上进心强,总想尽快多学一些体操动作,提高技术水平,为今后的教学训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想法很好,但在学习时一定要有计划、  相似文献   

8.
国内通常将 3- 6岁学龄前儿童参加体操训练的时间划为幼儿体操训练阶段 ,在此阶段中 ,小朋友的各项生理指标、心理活动状态皆处于比较脆、低下的水平 ,学习掌握动作主要需通过教练的诱导、个人的模仿等途径来实现 ,这就对幼儿体操的训练提出了应当注重讲解的艺术、突出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9.
女少儿体操运动员甚至比普通儿童更容易出现骨发育延缓现象。导致骨发育延缓现象的因素比较复杂,实际上同机体的内分泌状态有关。单从钙代谢的意义上讲,通常补充维生素D。即使体液中钙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所出现的神经系统抑制,肌肉变得迟缓无力等后果并不利于运动训练。但是女体操运动员表现得尤为突出的骨发育延缓现象,确实使从事早期专门训练的教练耽心女孩子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会受到影响。为此,作者搜集了从事体操训练和从事非体操训练的6~11岁女运动员38例骨龄指标和部份从事系统的竞技体操训练运动员的三项相对力量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处理,在条件基本相似的前提下进行比较,目的是为探讨6~11岁年龄阶段女运动员骨发育延缓状况是否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同时期出现的"冷热"现象,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指出:体操要走出低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以竞技体操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实施健身体操的教学新模式,挖掘、开发体操健身的功能与手段,是体操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发展儿童足球,是"足球从娃娃抓起"的具体体现.在3-6岁儿童足球的教学中,教学手段方法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特征和足球人才培养规律是教学的关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和长春市多家开展儿童足球教学的幼儿园和社会体育俱乐部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前儿童足球教学手段及存在的问题,从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角度,针对3-6岁儿童足球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操早期化训练问题已经历多次讨论,许多问题已有相当程度的进展,本在对其再思考的过程中,就“早期化训练中产生弊病的根源”、“早期化训练的核心问题”以及“早期化训练的始训年龄”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通过26名花样游泳少年运动员基础选材及训练的分析,提出少年体校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入选年龄应从8岁开始,从有运动史(含舞蹈、体操、游泳等项)的运动员,并已进行基础训练2~3年挑选。要重视对12~14岁运动员的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14.
武术启蒙训练年龄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参阅大量的儿童心理、生理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 7~ 9岁儿童开始武术启蒙训练的心理、生理学依据以及是否符合武术运动训练专项特点、要求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 7~ 9岁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武术启蒙训练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发展规律的 ,可以在专项训练以及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等多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提示教练员 :选择该年龄阶段作为武术启蒙训练年龄 ,具有经济、节省、事半功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三方面对学生在体操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紧张和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克服方法与建议,为体操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操规则在体操的训练和竞赛中具有重要作用。1997年国际体操评分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降低了起评分中的基本分,提高了加分。为适应这一变化,从提高起评分的方法着手,对当前提高起评分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体操的分类,对促进我固体操理论的发展、以及发展各类体操的内容与难新技术,指导教学训练,组织体操竞赛,普及体操运动和加速提高体操运动技术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有如下三点,第一、通过体操分类的研究可以认识体操的本来面目(即体操的本质);第二、可以了解体操的起源,把握规律性的演变。预见未来的发展;第三、通过分类研究可为教学与训练提供依据,促进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这次全国体操教材编讨会议,虽然对今后体操分两大类木得了基本的统一,但仍有不同看法,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体操分类,现对分类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随着它们的普遍开展,及武术、摔跤、垫上运动的开展,对自由体操场地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笔者针对这种主观上需求大、客观上场地不足,经费困难等实际问题设计、加工了一种简易实用的自由体操场地,经过长期的教学训练及1988年华东部份城市儿童体操协作赛的试用,证明它适用于业余少年儿童进行体操、艺术体操、技巧、武术、摔跤,柔道的训练和比赛等活动。对体操项群项目的开展,对基层体育的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系统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经济转型期中体操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设想.指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对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转型期从社会学及系统论视角,对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扩大各省市体校的输送功能;珍惜退役运动员的技术资源;加强各省市体操中心与体育院校的联合办学,是转型期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应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源"的拓宽与开发;将学习层路径"与"训练层路径"有机的"融合";注重"宽进、多层、多向"的办学理念.使运动员的"入、训、出"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吉林市体操学校文化课教学和体操训练所取得成果与经验的述评,指出在运动学校里既可以搞好文化课教学,也可以搞好运动训练。认定竞技与教育有机结合的办学经验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