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技术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产业部门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层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碳解锁;增加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改善科技活动环境都会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我国的碳解锁,其中改善科技活动环境产生的碳解锁效应最大;虽然技术进步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但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来间接地产生更大的碳解锁效应。  相似文献   

2.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首要动力,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阵痛期等“四期叠加”阶段,有必要深入探析绿色技术创新的碳解锁路径。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以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市(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和西藏)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度各地区碳锁定水平,并基于经济结构调整视角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碳解锁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要素结构优化机制以及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碳解锁效应,且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未拥有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地区对碳锁定的抑制作用更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绿色技术创新促降碳锁定的有效机制,要素结构优化则起到遮掩效应;正式环境规制能够显著调节要素结构对碳锁定的中介作用,使其发挥积极的碳解锁效应;环境规制并非所有结构优化机制促降碳锁定的有效调节手段,正式环境规制有利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高效化和要素结构对碳锁定的促降作用,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提升“双碳”目标下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碳解锁效应的认识,同时为地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5,(10):33-38
基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总体上得到了较大改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可以直接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同时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还能够通过优化能源消耗和产业结构来进一步实现碳解锁;制度创新还可以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锁定形成机理及解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军 《软科学》2016,(11):15-18
在对Arthur等技术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产业内部技术锁定、制度锁定与市场锁定三个方面分析了三者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锁定效应,并探索了制造业绿色发展锁定形成机理。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技术研发并商业化以及相关制度等配套建设,才能最终实现绿色技术体制对原有非绿色技术体制的替代。基于绿色技术、制度创新与市场培育协同演进,提出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解锁模式,并建立了制造业绿色发展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碳锁定”是指在一系列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碳基技术体制主导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阻碍低碳技术应用和扩散的现象.碳基技术体制的形成要经过碳基技术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进而导致“碳锁定”的出现.“碳解锁”的实质是实现碳基技术体制的替代或低碳化转型,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治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本文从技术体制的视角定义了“碳锁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碳锁定”形成的机理,以及“碳解锁”的基本模式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中的锁定效应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深圳市150家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部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进程缓慢,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创新困境直接或间接地与现有技术的制约相关。可见,锁定效应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广泛存在。文章在深入分析锁定效应构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研结果,剖析锁定效应的各构成要素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并试图寻找打破技术锁定和加快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进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要素投入锁定效应模型,从系统瓦解成本、技术重构成本及预期风险成本三方面入手,分析其与技术锁定效应的关系。研究表明:转换成本的壁垒作用是高碳产业技术锁定效应难以突破的主要根源,解除技术锁定效应,须从高碳产业的系统重构、技术创新和财税政策等方面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8.
"碳锁定"已经成为阻碍低碳技术扩散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碳锁定"的形成一般会经过碳基技术系统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其中,市场化过程中由于报酬递增和系统转换成本所导致的碳基技术系统锁定是"碳锁定"形成的关键环节。报酬递增产生的原因包括生产的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以及使用的网络效应;而资产专用性产生的沉没成本、技术互补性产生的兼容成本,以及与沉没成本和互补性相关的交易成本则导致了转换成本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企业如何走出创新困境——基于锁定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最终要依靠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来实现,然而在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我国部分企业陷入困境,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之一,锁定效应与技术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技术能力.因此从锁定效应的角度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困境及成因,并提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策略,力求对培育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国家自主创新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资本和创新理论,制造业企业跨越技术锁定获得创新绩效的过程被广泛关注。本研究详细考察了锁定效应下制造业企业关系资本的运用以及不同类型的技术战略选择对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技术锁定效应显著抑制企业对创新绩效的获取,利用商业关系资本和政治关系资本帮助企业跨越了不同类型的锁定效应,提升创新绩效。而且,在当前中国转轨经济时期,模仿跟随战略比技术领先战略更适合中国企业,正确的技术战略选择也可以对冲锁定效应的影响,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对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与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实践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学术界关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的讨论日益激烈。但后发企业面临自身条件与环境压力的双重限制,其突破性创新难度颇大。首先提取后发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17项内外部影响因素,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对17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厘清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能帮助后发企业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扫除技术创新障碍,突破技术路径被动锁定现状,实现技术路径主动锁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技术变迁路径依赖或“锁定”的发生过程与形成机制;以中国葡萄酒产业1998-2014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葡萄酒产业技术进步状况;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讨论深化开放中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锁定效应及要素资源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葡萄酒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速度为12.40%,整体技术水平是提升的,生产率增长是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2)进口贸易对要素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导向作用十分明显。葡萄酒进口每增加1%,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使用分别增加0.35%和0.143%,出口贸易对要素资源配置的弱化作用明显,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竞争力低下。(3)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技术锁定效应,且人力资本是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锁定的主要影响途径。要素资源的提高将有利于中国葡萄酒产业摆脱开放中锁定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汪中华  成鹏飞 《资源科学》2016,38(5):909-917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出现碳锁定现象。中国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很有必要对碳锁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选用合适的指标来衡量碳锁定有助于理解碳锁定。本文通过测算1990-2014年中国碳汇量和碳排放量,用两者的差值作为碳超载量,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对碳锁定的程度以及变化趋势做出基本判断,然后利用ECM模型对碳锁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以2003年为界限,1990-2002年期间中国未出现碳超载,从2003年开始碳超载为正,以后逐年增加,碳锁定程度越来越严重;②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技术投入在长期和短期内对碳锁定都有抑制作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对碳锁定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内是相反的;③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中国碳汇量比2014年增加5%~15%的目标,以期在“十三五”结束时基本实现中国碳平衡。本研究以丰富中国碳锁定及碳解锁理论研究为侧重点,着重为中国碳锁定程度和碳锁定变化趋势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对中国碳锁定解锁路径提出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有关路径依赖与锁定的研究中存在文献信息繁多、领域学科交叉复杂、发展脉络不清晰等问题。基于科学计量的可视化技术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探析国外人文社科领域有关路径依赖与锁定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国外对路径依赖与锁定研究的发展脉络可归结为:①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政策制度-案例分析-锁定或改革-路径创造;②研究的三个热点领域:路径锁定、公司变迁、政治制度;③研究发展的三个趋势:研究层面由宏观趋向微观,研究思路从解释现象的基础研究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开发研究,研究方法由案例分析过渡到锁定模型构建。该研究系统的展示了国外路径依赖与锁定研究的全景图谱,利于研究者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轨迹和选择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徐宁  姜楠楠  张晋 《科研管理》2019,40(7):163-172
设计有效的激励契约以引导高管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进行理性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是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本文采用2007~2014年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均值T检验与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中小企业双元性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授予高管股权激励的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水平、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水平等均明显高于其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路径方面,股权激励强度越大,中小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内部自主研发,而非外部技术引进;在技术创新模式方面,股权激励强度与突破性创新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是传统委托代理理论与行为代理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为创新导向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汪明月  李颖明 《科研管理》2022,43(10):71-80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尽早“脱钩”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本文借助642家工业企业调研数据对政府价格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试图回答清楚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态演进过程中,政府价格型规制的作用节点和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路径是显著存在的,绿色工艺创新是中介变量,且间接路径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直接路径。政府价格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但是调节的作用节点仅存在于绿色工艺创新向绿色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且政府价格规制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边界性。上述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贡献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数字创新颠覆了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然而目前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复杂机理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技术创新,对实现制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黑箱”进行探究,以丰富数字创新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界定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赋能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对创新主体、过程以及结果赋能;(2)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3)提炼出三条路径及其选择机制,即以技术整合为中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以产品智能化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路径和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两端创新路径,从而为数字技术赋能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