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凸透镜》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行探究的时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下是《凸透镜》一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片断:师:通过同学们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那么,谁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生:我爷爷看报纸用放大镜。生:照像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生:老花镜是凸透镜。师:凸透镜除了用做放大镜以外,还有很多用途。(出示课件)照相机、幻灯机、摄像机、投影仪,还有电影放映机、显…  相似文献   

2.
赵坚 《物理教师》2005,26(3):5-35
本刊 2 0 0 3年第 3期登载了《凸透镜的“直视像”》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笔者读后认为 ,《原文》作者在文中用横向放大率公式等知识来讨论凸透镜“直视像”的做法是不妥的 ,现在此提出商榷 .众所周知 ,一物体的表观尺寸是由它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来决定的 .如果用肉眼  相似文献   

3.
在凸透镜动态成像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静态的作图法去讲解,学生在短时间里很难理解和掌握。若在作图法讲解的基础上,再配以《蜡烛经凸透镜动态成像过程》的课件,教学效果良好。该课件交互性极强,当运行课件时,可用鼠标随意拖动蜡烛或改变焦距的箭头,其像的移动方向、像的移动快慢、像的虚实,便会连续的动态显示出来。那么该课件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笔者来介绍一下它的制作过程。该课件采用“三层帧法”,其核心部分是关于变量函数的应用。打开Flash5.0软件,新建一个400×300px的文件,背景颜色采用浅绿色。为了完成主场景的制作,我们先来制作…  相似文献   

4.
小学高年级自然课中《凸透镜》、《眼睛的科学》、《近视眼的形成与预防》等课目中,都要利用凸透镜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蜡烛和凸透镜常须移动,单凭眼睛估测它们旋转的远近、角度进行调节,没有多大的准确性。或者蜡烛火焰、凸透镜、纸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凸透镜成像没有正射到纸屏上;或者远近距离不当,导致投影不清晰;或者凸透镜平面与纸屏平面不平行,成像也不能投射到纸屏上。由于会出现以上情况,以致须多次调整,使操作不便,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于是我根据课文中介绍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制作了一个教具,使上述三个教具组合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5.
本课件为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的动画演示 ,通过拖动燃烧的蜡烛 ,改变物距 ,演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其制作过程为 :一、设置文件属性新建一个 Flash文件 ,设置文件属性 ,动画的尺寸(6 40× 4 80像素 ) ,背景颜色 (蓝白渐变填充色 )等 .二、制作燃烧的“蜡烛”动画片符号燃烧的蜡烛是由蜡烛及燃烧的火焰组成的 ,其中蜡烛是一个正方形 ,为了使其有一定的立体效果 ,我们为其填充红—黄—红的渐变填充色 .燃烧的火焰是一个近似桃形的不规则图形 ,为了使其具有动态的燃烧效果 ,我们用 5帧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周敖影 《贵州教育》2010,(21):44-4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课本上册“生活中的透镜”中的“想想做做”让学生制作一个“模型照相机”,并且告诉学生“模型照相机”的制作方法:“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恰好能套人另一个,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厘米的凸透镜,在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7.
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透镜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另一类是凹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的应用极为广泛 ,各种光学仪器都少不了它 ,照像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近视眼镜都是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像机是根据凸透镜到物体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 ,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照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胶片相当于光屏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胶片上成清晰的像 ,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 ,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的景物时 ,镜头往前伸 ,离胶片远一些 ;拍摄远的景物时 ,镜头往后缩 ,离胶片…  相似文献   

8.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定玻璃折射率”等实验,是中学物理光学部分的经典实验。目前,不同版本中学物理教材所设计的实验装置,都存在光源亮度不强、稳定性差等问题,使得分组或演示实验均难以看清实验现象。为解决光学实验中新型光源的相关问题,可利用凸透镜、高亮度LED片状点光源、专门设计制作的电子线路板等材料,制作一个新型光源,能有效展现光的多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说起“牙”,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通常所说的牙齿。不过,“牙”在古语中还有作"牡"来讲的,《说文·牙部》上说:“牙,牡齿也。”牡齿即大牙,臼齿。后又用“牙”指称“牡”。牙,《汉语大写字典·牙部》录有:“牡,指雄性牲畜。”“牡”为什么会成为雄性的代称呢?《说文·牛部》记载:“牡,畜父也。”段玉裁指出它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注》二篇上,第五页)。“牡”字的右半部是个“土”字,在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释祖妣》、《殷契萃编》中,他认为:“土”、“且”、“士”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这就是“男根说”。许多与“土…  相似文献   

10.
开展竞赛式的实验,学生最感兴趣。在自然教学中,我采用实验与竞赛相结合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实验竞赛,引入课题,导出重点。比如讲第五册《凸透镜》一课,教师从学生生活中的趣事“火镜取火”引入课题。发给每桌一个凸透镜和  相似文献   

11.
周绍春 《物理教师》2005,26(11):9-19,21
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阅读说明书并学习使用照相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3页“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中也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并体验操作照相机.这些要求都说明当今社会照相机已经广泛普及,它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已经成为光学部分的考查热点.  相似文献   

12.
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从“五四”开始作为中国整个革命运动一部分的现代革命文学,可以清楚地看到《讲话》所明确规定的工农兵方向在文学史上所引起的传大变革,它促使我们的革命文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讲话》科学地、英明地总结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这个运动在二十三年中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它的许多缺点,并从这个总结中找到了最明确的方向。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经典式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2册第七章第八节透镜,学生通过做实验能很快了解和知道“图743”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但碰到实际解题作答时往往是束手无策,无从作出“快速、准确”的回答。怎样使学生牢记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呢?这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图743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的课题研究中找出了用“图象”直观地表示其变化规律,即称之谓图象法。由于它只要求学生心中记下图象中的两条曲线,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便了如指掌了。见图1所示。图1  从图象上不难看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有:1 曲线A…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在学习《光学》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凸透镜成像规律难以掌握.例如,不能准确地判断物距在什么范围所成像是放大的,又在什么范围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的倒立或正立决定于什么因素?像的虚、实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同学们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通过作图、列夫及有关统习,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及其成像规律作阐述.一、凸进销的光学性质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一来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它将会聚于一点.如图1所示,该点。。I焦点.用字母F表示.测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用字…  相似文献   

15.
我教自然《凸透镜》的一课,通过三个简单的实验,学生初步懂得了凸透镜有聚热、放大,使物体成像的作用。 课后作业有这样一个问题:照相机里的镜头也是凸透镜,镜头后面暗箱里的底片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里的纸屏。要使所照景物的图清晰地落在底片上,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反复讲了多次,学生还是含糊不清。  相似文献   

16.
用信息技术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任务,开展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多方面的探索,我们感到应用“几何画板”与数学学科进行整合,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几何画板”能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用它制作课件比较简单,既有利于教师制作,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协观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引起探究的动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一节中,要求每位学生带一个凸透镜,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在“串联电路”这节中,笔者要求学生用电池、导线等制作一个音乐门铃,安装在家里.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五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让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的组合所产生的神奇效果,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正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工具,以省时省力地解决问题;教育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工具,去以简驭繁地审视教材、处理教材。在对教材的研读中,有三件工具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凸透镜、透视镜与凹透镜。凸透镜,用以对教材聚焦。一篇课文,内容很多,如果我们不能把目光聚焦于一个点上,那么就会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面面俱到而又面面都弄不清楚。优秀的教师研读教材时,总是把目光聚焦在一个点上。如对《散步》这篇课文的研读,可聚焦在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1.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__的焦距较大.2.小强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远离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1,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