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尚海涛 《出版广角》2015,(8):108-109
读图时代,受众因为从众心理影响,追求简单直观的表达方式,选择绚烂多彩的阅读信息.在此影响下,阅读取向出现目的性的阅读,呈现功利化的特点;关注的范围越趋狭窄,并停留在浅显的理解层面;娱乐化的阅读倾向更加明显;图像阅读带来的真实性更强.读图时代大众阅读习惯改变的原因,主要是科学发展使得受众的阅读多元化,图像阅读比文本阅读来得更简单,错误的认知改变了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刘芳 《编辑之友》2016,(8):80-83
数字阅读日益成为新闻信息获取的一种流行趋势,但它也引发了受众数字阅读的心理负效应,这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受众的引导:以原创性的内容吸引受众阅读,多平台加工推送吸引不同受众,善于运用营销思维进行新闻导读,善于用人际化互动来吸引和稳固受众群.这样才能减少受众信息需求心理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创新扩散理论,构建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模型;根据数字媒体阅读受众行为特点,提出影响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性、社会特性及创新特性,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变量,从而形成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模型的外部影响变量,为进一步实证分析建立基础,并为深入分析数字媒体阅读受众行为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振宇 《编辑之友》2016,(10):99-102
当下我国新媒体传播中,数据新闻的实践已经展开.受众正在逐渐接受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就数据新闻的各种要素而言,形象化问题是最直接与受众阅读体验相关的.形象化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受众注意力的选择.文章试图从价值、可视化和故事化三个方面分析形象化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阅读方式伴随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革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新媒体阅读满足了受众的公共信息需求,本文以新媒体阅读对受众思维的影响为视角,探讨新媒体阅读方式嬗变对公共信息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人类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也是信息知识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借助于文本实现的一种信息知识传递过程。”最狭义的阅读仅指文字阅读,狭义的阅读包含图片与动态图像阅读,而广义的阅读似乎也可包含“听”,乃至其他感觉等接受信息的途径。受众的阅读习惯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主要是指受众在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包括阅读的动机、阅读的心理、阅读的方式等等。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多种新媒体以丰富的形式大量的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发现了利用新媒介进行阅读时的优势,更愿意使用这种方式阅读,进而阅读的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受众阅读习惯的转型。通过对受众阅读习惯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受众阅读的心理和动机,对于传播者而言,传播出适合受众兴趣和要求的内容来获得更多的受众,新媒体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创造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而这种发展变化又进一步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可见,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内容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声音对于阅读的具有重要意义,贯穿着阅读的两种形态,朗读和听书.朗读可以表情达意、言志传神,拓展阅读的深度.听书可以扩大阅读受众,拓展阅读的广度.文章探讨了图书馆以朗读和听书为切入点开展阅读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学术期刊编辑质量和竞争力,运用整合营销4C理论,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分析认为,结合整合营销理论,学术期刊应从四个方面对编辑工作进行优化:以读者为中心,传递最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制订合理价位,寻求受众认可;提供便利渠道,方便受众阅读;建立灵活有效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闻阅读在改变 在一个市场化的媒体环境中,竞争最根本的层面在受众,受众的多少、受众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着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决定着媒体内在业务的调整与改变.传统媒体感受到来自网络媒体的强大挑战,其一在于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性增长,其二是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传播背景下,“标题党现象”充斥网络新闻.标题失实、标题模式化以及“标题党”造成的新闻可信度下降,引发了受众的逆反心理.“标题党”的制作由于大量关注报道软新闻扭曲了受众的阅读取向;同时,通过使受众产生陌生化,引起受众无意注意,又对新闻传播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最终当陌生化消失后,“标题党”的命运也只能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1.
屠海燕 《新闻通讯》2009,(10):25-26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爆炸、传媒方式多样、受众阅读需要的变化以及快餐式阅读方式的到来,新闻的改革也出现了新的势头,新闻策划与新闻杂志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争议的焦点。赞同者认为它适应了受众选择性阅读和分阶段阅读的需要;反对者认为新闻策划和报纸杂志化不合乎报纸的特性和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科技的革新不断对传播媒介进行着创新,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作为阅读工具的传播媒介不断更新,使得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为新媒体使用方式之一的触屏阅读,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不但改变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方式,更加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宋悦  陈蕊 《编辑之友》2010,(6):72-74
一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的特点 1.由大众传播转变为订阅式传播 传统期刊的制作和发行是一种大众传播的模式,面向所有受众的内容是一致的,无法顾及具体受众的单一性或者特殊性需求.在网络环境下,RSS阅读软件的运用和普及,致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同时订阅不同的期刊,甚至某一期刊的某一栏目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杨玲 《编辑之友》2015,(7):88-91
数字网络媒介因其经济性、开放性与可参与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版式设计应用于新的介质会产生新的问题,导致受众在查询、阅读信息时遇到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我国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背景下,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角度优化阅读版面,是吸引受众阅读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我国全民阅读国策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徐力军 《出版广角》2015,(15):104-105
随着手机、iPad、学习机等移动数字终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选择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倾向于数字媒体,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本文从人的审美体验角度出发,分析图书设计对受众阅读体验的影响,指出数字阅读产品的设计在满足受众审美需求方面的不足,而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徐来  蔡凤娟 《出版科学》2009,17(6):64-67
借用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分层方法,将以图书为媒介的受众划分为阅读趋零型、目标明确型和营销导向型,分别分析三种类型受众的特征,初步探讨图书出版针对三种类型受众的可行发展途径。研究表明:培养阅读趋零型受众的阅读习惯(兴趣)、保证目标明确型受众的图书资讯和购买渠道需求的双满足、综合运用好威信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以引导营销导向型受众的图书购买决策,是建立在受众分层基础上的图书出版的可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卫明  郑俊 《青年记者》2016,(18):43-44
新媒体的发展带走了一部分传统媒体的受众,也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从“翻阅式”阅读到“点击式”阅读再到“触屏式”阅读的转变已经形成,人们不再只从报纸等传统媒体上获取信息,电脑、手机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受众的信息需求变得复杂多样,传统媒体“我报什么你看什么”的传播模式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由地缘、志缘而聚集的小众,对专业化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强盛,舆论生态变得极为复杂.党报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中的主流媒体地位受到挑战,因此,党报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崔磊 《编辑之友》2012,(4):37-39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图书出版业市场化、娱乐化、开放化等适应性变革,媒体、出版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也愈加紧密,也由此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受众阅读时代.数字出版环境中的受众阅读习惯呈现出内容的娱乐化、形式的新体验、场所的形态变革等特征,新阅读方式中的社会群体多样化的现状以及是否符合人类理性阅读的趋势,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微博生态下的阅读新特征呈现出阅读本体新特征和传播模式新特征,阅读本体新特征包括微博阅读的便利化、碎片化、广场化和多媒介化等特征;阅读传播模式构成元素中的传播者、媒介、受众也体现出新特征。图书馆应该辩证对待微博生态下的阅读新特征,不能全盘否定。对于微博,可以做如下手段引导阅读:建立微博精粹电子阅览库、订阅著名媒体微博和名人微博、联合微博意见领袖、培养深阅读受众。  相似文献   

20.
张世涛 《青年记者》2017,(32):49-50
新媒体时代,传统报刊的发展之路可谓困难重重,一方面,受众结构遭遇洗牌,社会阅读习惯发生变化,传统报刊的市场份额减少;另一方面,新媒体相继涌现,传统报刊面临双重压力与挑战.如何整合传统报刊与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在夹缝中寻求数字化转型之路,夺回市场主导地位,是传统报刊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转型对传统报刊的重要意义 1.适应受众阅读需求的动态变化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需求由单纯的“接受信息”逐渐演变为“消费信息”,这是传统报刊阅读群体老龄化、新生代阅读主体不断涌出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主动发现、搜索信息与资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纸质报刊承载的特定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