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父亲(刘再复)常和我说,作家大约有三类:一是用头脑写作的;二是用心灵写作的;三是用全生命写作的。他说他最喜欢用全生命写作的作家,也喜欢用心灵写作的作家。其实,这种分类也可用于阅读。父亲作为一个读书人,他的阅读虽然也用头脑,但多半是用心灵与生命。我陪父亲到华盛顿参观杰弗逊纪念馆,同样面对墙上杰弗逊总统的名言。  相似文献   

2.
朱烨洋 《中国出版》2012,(11):13-15
阅读是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书,是否书也分好坏优劣?随着阅读方式的转变,作家是否也需要转变自己的写作方式呢?阅读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在凤凰杯中国出版发展论坛上,著名作家王蒙、张贤亮,以及作为此次书博会阅读大使的作家郭文斌和阿舍一起探讨、交流了这些问题。阅读是平等的当主持人请阿舍从女性这一角度来谈谈阅读时,阿舍很平静地说,她觉得阅读不分民族和性别,尤其  相似文献   

3.
我日常的工作,除了所供职报社的本职,就是给媒体写点时事评论.回望2011年,印象最深的不是我自己写了什么好文章,而是读了若干本好书,其中的一本是青年评论家曹林写的《时评写作十讲》.读过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曹林读过哪些书,也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4.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喜欢阅读,现在回想起来,主要是因为寂寞到无可语者;现在仍喜欢阅读,但视力极差,阅读和写作的速度都在急剧衰减中。临窗,一抹阳光一杯茶,阅读和思考,是一种安静的力量。最早的时候,被迫读的是《三字经》之类的东西,父亲早逝,母亲读过一点私塾,但识字和文化都不多。《三字经》的重要性在于,它让作为孩子的我,知道了我的祖先是谁,我应该有怎样的善恶之分和克己反省的习惯,我应该如何对待父母亲戚朋友。这比现在幼儿园就灌输小孩爱  相似文献   

6.
王艺 《全国新书目》2008,(13):12-12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的作者汉密尔顿是一名资深的新闻记者,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书人,他认为读者们乐于知晓关于阅读、写作和出版的赤裸裸的真相,因此他在书中给出了一个包括写作、市场、促销、评论、代笔以及收藏在内的图书业的概况。本文摘自该书的译后记,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在网络社会和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阅读与写作对提升馆员素质的功用,提出了图书馆员阅读与写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建议建立图书馆员阅读与写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由单一阅读转变为多样化阅读,由深阅读转变为浅阅读,由单向阅读转变为互动阅读.随之改变的是新媒体时代的写作行为,如写作主体思维惰性化导致抄袭现象严重,写作缺乏个性;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导致写作载体混乱等.笔者对新媒体对阅读与写作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探索,并结合调查结果初步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刚写稿时,我以为只有设法向有关编辑表示表示“意思”,才能多用稿。正当为“写稿难”,“用稿难”发愁时,我无意从一本书中读到苏联作家高尔基与《铁流》作者的谈话:“每个作家是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的,如果他是真诚的,如果他心灵里有着经过熔炼的金块的话。”我的心灵震动了,通讯员不是为个人、为稿费写作,应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真诚地对待自己的采访,写作。接着,我抓紧业余时间学习,阅读一些中外名  相似文献   

10.
涂石 《大观周刊》2013,(10):I0001-I0001
阅读与写作是需要不断探讨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人们的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两者虽说关系密切.但它并非针对所有人。因为阅读是人类十分广泛的一种日常文化生活.凡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都会阅读;写作却只是极少数人从事的一种脑力劳动。因此,阅读与写作对于绝大多数人说来.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大作家赵树理一次下农村,住在一农家。房东小李想向这位作家求点写作“真经”。赵树理知道他的心思后,建议他先写篇表扬好人好事的稿件给他看。赵  相似文献   

12.
客:据说,读过李修文第一部长篇小说《滴泪痣》的人没有不哭的,作家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数度哽咽”,你呢? 主:小说出来前,修文跟我说过这话,后来上了几家报纸的访谈录。我当时就笑着说我不相信——对他,尤其不相信,因为编完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心都碎了》,压根没有发现任何“催泪”的成分,反而在他的对经典、对世俗生活的解构圈套中有些晕头转向。仔细看报道,有名有姓边读边哭都是小说的第一批女性读者,包括责任编辑。我对女性没有偏见,也不怀疑她们作为作家的好朋友在表达阅读的原初感受时的真诚度;也从不认为我就比别人高明,或者是不是比别人更冷静,更克制,更知道小说的游戏规则。我对自己的哭没有信心,是不相信现在的小说还能有这么强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让人不能自已,又在自已之后骂一骂自己。我最后一次面对小说流泪是在什么时候?哪一部?那太遥远了。不过,出于各种原因,我能肯定《滴泪  相似文献   

13.
@吴熊和:不带任何功利性目的的阅读,是最幸福最美妙之事。@Cui林子:享受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因为阅读,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伟大的心灵,走进自我。然后我们拥有内在的耳朵,内在的眼睛,见人所不能见,听人所不能听,然后拥有幸福清明的人生。@零杂志:阅读是一种偷窥,读者因此是幸福的,总能偷看到些什么。写作则是一种表演,演给读者看,乃写作之苦。更为苦逼的是,同为读者的作家,犹如偷窥之后来表演,压力暴大,演不好要被轰下台的。怎么办?像小白一样读书,见《表演与偷窥》,不但偷窥好,还演得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14.
雷雨 《大观周刊》2012,(7):174-174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清楚一个悲哀的现实:学生普遍不爱阅读。而离开阅读再谈写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资讯的畅通,人们用于书本阅读的时间屈指可数。一位作家感叹,他去美国考察,记忆犹新的不是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鳞次栉比的高楼,而是地铁里一个个捧着书本阅读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以图书馆作为支点,将阅读推广和写作辅导相结合,将会更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阅读与写作相关的网络平台,将为其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辅助。[方法/过程] 以西南交通大学阅读与写作中心为例,着眼于阅读与写作中心的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对10所国内外相关机构网站的模块设置与特色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阅读与写作中心的职能、定位、运作方式与工作内容等要素,设计阅读与写作中心网络平台。[结果/结论] 平台使用情况表明,以平台为中心的教学和管理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辅助,也为高校阅读推广与写作能力培养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亦可为相关职能机构的平台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写作札记     
严肃的写作态度在文坛上有一句话,叫“严肃的写作态度”。这一般是说一个人写得比较少,或是一般不写。它是相对写作勤奋的入而言的,不叫懒惰。严肃的写作态度,这句话产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且一般是专业作家圈子内。当了专业作家却不写作,怎么说呢?就说,他的写作态度很严肃;当了专业作家又勤于写作,于是就说他写得太不严肃了,言外之意是你拿了一份工资还要去多多地挣稿费——这样写作的人与不写的人,也许都找到了平衡。严肃的写作态度,离开那个养懒人的体制,就成了一个逻辑荒谬的例子:严肃的写作态度,就只是怀胎,不生子,…  相似文献   

17.
3月初,继郭敬明、张悦然、韩寒之后,青春文学作家安妮宝贝也正式推出了自己主编的文艺杂志,并表示其办刊目的在于倡导一种"敬畏写作、专注阅读"的态度。同时上市的还有另一套郭敬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在轮椅上坐了30个年头的史铁生,生活中没有出现奇迹,反而又有新的灾难降临。由于双肾功能衰竭,从此以后,他必须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了。当时,一个问题立刻使我满心忧虑:他还能写作吗?在瘫痪之后,写作是他终于找到的活下去的理由和方式,如果不能了,他怎么办呀?现在,仿佛是作为一个回答,他的新作摆在了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9.
案头上,放置着蔡常维寄来的新作《写作漫谈》。这是我读到他的第四本书,前三本是他的杂作品集,这是一本谈杂写作的书,是根据他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讲话稿整理,由中国联出版社出版。老蔡是一位多产的军旅作家。1964年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携笔从戎,当过排长、新闻干事、军区报纸和杂志社编辑、主编和社长。  相似文献   

20.
无论如何,只要在阅读,就是一个好的开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写过这样一篇科幻小说。在2155年5月17日,小男孩马琪发现了一本爷爷曾向他描述过的、真正的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书上的字全都静立不动,一点儿也不像他们平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书'那样,顺序移动。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