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用西方学术框架整理国故,而墨子的"尚同"说,常被学者们解释为"专制主义",进而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独裁与暴君的始作俑者",受到严厉的批判.事实上如果把"尚同"学说置于墨子自身的"治道"理论框架之内,墨子"尚同"之说论及了基于共享价值观的组织整合与组织管理原则;而墨子时于"义"的设定,构成为"尚同"之说的正当性基石.  相似文献   

2.
兼爱理想贯穿墨子学说.墨子提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原则来正确处理群己人我关系,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修养,这于现代道德建设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墨子在道德评价中所采取的志功合一的标准也是值得借鉴的.墨子兼爱不仅是一种理论理想,更注重践行,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行为准则和"自苦为义"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3.
义利之辨是伦理学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主要观点有:重义轻利、义利并重和重利轻义三种。义利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认清义利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墨公私观的不同走向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时代,尚私观念盛行,孔子以他对谋求利益的正确途径,墨子以他对天志所代表的义利关系的阐述,表达了他们的不以私利害公利的公私观点。但注重德化教育的孔子走的是道德建设的道路,注重践行的墨子走的是制度建设的道路。他们的公私观的不同走向,对于我们今天市场经济社会统一的法治建设与德治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墨子作为下层民众的代言人.用丰富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和平济世"的理想社会.挖掘墨子思想,寻找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点对于构建社会土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儒家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学术流派,她已经成为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本文首先对儒家的整体面貌进行一个勾勒,同时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的阅读和梳理,来澄清"义"、"利"的基本概念,并考察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本文将重点阐释儒家的义利观,论述儒学伦理学"以义制利"和"义利统一"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认为墨家主张义利一元论之哲理,而“义利一元”包含经济、伦理与价值三原则;墨家还以“利”说社会正义,并由此引出对企业伦理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8.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交相利",并以此构建了其和谐世界观;总的来说,墨子的和谐世界观具有特定的建构逻辑和实践诉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当代价值,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义利之辨”作为儒家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千百年来从未丧失过其独特的吸引力,至今仍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命题。在诸多对“义利之辨”的讨论中孟子无疑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义利思想不仅正式将“义利之辨”推上伦理思想史的舞台,更是对后世学者对义利关系的讨论有着重要影响。从讨论孟子“义”、“利”含义着手,通过对其义利观内容的解读和对义利观背后矛盾的考察,厘清孟子“义利之辨”的原本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0.
"义利之辨"作为儒家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千百年来从未丧失过其独特的吸引力,至今仍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命题。在诸多对"义利之辨"的讨论中孟子无疑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义利思想不仅正式将"义利之辨"推上伦理思想史的舞台,更是对后世学者对义利关系的讨论有着重要影响。从讨论孟子"义"、"利"含义着手,通过对其义利观内容的解读和对义利观背后矛盾的考察,厘清孟子"义利之辨"的原本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1.
在喧哗与骚动的现代社会处境下,重新审视冯友兰的境界说,探索其所蕴含的现代价值,用心境超越处境,挺立人的主体性精神。境界说重义尚德,让人们能更好地措置义与利的关系、德与福的取舍,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昭示了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辨析先秦"乐"的含义,指出否定者对墨子"非乐"思想的误解,探究墨子"非乐"思想的真谛,挖掘墨子以及墨家在制定和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礼乐"制度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瑗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解易之人。他把"师儒"看成是教育者的主要责任。就其教学内容而言,他是以解经释典为主的,但他讲经释典,不离人事,很有特色。他极为看重易的功效,把易看成是圣人君子、天下百姓可以万世遵行的法则。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易言道,治国安民,以儒化人。  相似文献   

14.
本真是海瑞所追求的为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其为文的基本准则。海瑞诗歌中抒写其精神世界的本真之作,有很多是通过用典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海瑞诗歌中的用典,基本上是沿袭传统路子,或据事类义、托物言志,或语典意工、情味隽永。用典不妨性本真,通过探寻这些典故的出处本意,再结合诗人的行踪,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当时的思想状态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运作理念的嬗变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奥委会一直为维护和捍卫神圣的奥林匹克理想而长期坚持非政治化、非商业化、非职业化的运作理念,但是这种理念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萨马兰奇和罗格的奥运理念改革之核心是扬弃传统的奥运原则而肯定现代奥运会的商业化、政治化和职业化的运作模式,这并不是不要或否定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相反,是为了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真正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而对奥运运作模式做出的重大调整.同时,这个嬗变与调整过程是使奥林匹克适应时代,融入当代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墨学盛行,为了维护儒学的地位,苟子对墨学发动了猛烈攻击。但是,在对墨学进行批判的同时,荀子受到墨学深刻的影响。对比《荀子》和《墨子》,我们看到,《荀子》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墨子》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转青 《职大学报》2012,(5):13-16,50
关注"国家百姓之利"是墨子独特的幸福观。本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幸福目标,墨子提出兼爱、贵义、强力、尚贤等实现途径,构成了墨子幸福社会的理论体系。墨子幸福观中的兼爱互利、强力坚韧、节用等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如何追求幸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存的王肃《论语》注与郑玄《论语》注,其差异主要是表现在两个学术层面上:第一,知识层面上,因为经文文本文义的模糊不清或经文的断句分歧、字词训解不同,从而造成了郑玄和王肃对同一经文理解的不同,不是王肃故意与郑玄注对立,属于正常的学术争鸣。第二,学理层面上:“王学”反对“郑学”注经时掺杂谶纬,王肃《论语》注既较郑注更为简约、理性,少有谶纬说经,而其少部分又注重义理发挥。郑玄《论语》注和王肃《论语》注的上述差异,远不能反映郑(玄)学、王(肃)学之争,尤其是两者在今古文经学的纷争。仅就此而言,当前学术界似有夸大郑王之争之嫌!  相似文献   

19.
《七侠五义》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侠义之士,讴歌和赞美了其"侠之忠"与"侠之义",并且使这些侠士及其侠行、侠节,侠行成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核心和主体。作为"侠士"的代表人物,展昭的形象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初读《七侠五义》认为展昭只是"侠之忠"的刻骨追随者,但是在深入了解作品的的写作背景后再读这本书,则发现展昭身上所体现的是另一类"侠之义",展昭就是"忠义两全"的完美结合者。  相似文献   

20.
流行于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的养气说,特别注重勇气的培养。漆雕开、曾子和子夏等人的养气说,皆是以孔子的义勇观为基础的。告子将“义”外在于养勇活动,而孟子则主张“集义”应当内在于且优先于养气的过程,体现了养义之勇与培养血气之勇两条路线的对立。从公孙尼子开始,养气说开始与人性论发生紧密的关联,而着重关注身心的和谐问题,并以“中和”为其根本原则。世硕则更进一步,将养气说转进为养性说,而突出了本性善恶的养护问题。孟子集养气说与养性说两大传统于一体,在性善论的主张下特别表发了“操存”与“扩充”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