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武汉高中生艾天.一举获得全球最高奖学金“弗里曼亚洲奖”。这一少年学子的传奇经历,产生了一本新书《架个天梯给孩子》(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孩子的母亲。随着书的推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阳光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2.
黄鸽 《教育文汇》2013,(8):33-33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她的书《看见》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是柴静讲述自己在央视十年成长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我花了两天时间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读《看见》,我自然看见了教育,思考着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教学本不为考试,但我们的教育教学却因为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沦为“应试教育”,可以说,考试竟然导致了整个教育教学的异化。这似乎是一件颇令人费解的事,当然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一、异化的原因———考试从教育需要转化为国家需要所谓备、讲、辅、批、考,照此看来,考试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却成了“指挥棒”,可以左右整个的教育教学?实际上,考试虽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又不仅仅是或更主要的不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考试首先并不仅是教育行为而更是国家行为;考试的产生首先并不是教育的需要而是国家的需…  相似文献   

4.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对人才培养就有其独到的见解。孔子的教育分为两大部分:道德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以前者为重心,主张“文、行、忠、信”四教,其具体内容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世所称的“六经”,并有“札、乐、射、御、书、数”六艺,包括了当时重要的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内容。这是中国最早的科学与人文并举的教育,但它的重心是在人文教育。此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基本遵循了这一思路,并在实践中改造了孔子的思想,使其更加偏重人文道德教育,而逐渐忽视了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5.
深吟浅唱地走过书中的每一页,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走进了“生命化教育”。这是一本让人啼哭并微笑着、痛苦并快乐着的书,但不管你是欢喜还是流泪,这本书都会让你对生命有新的感悟,迷恋上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对于有关教育之“爱”的话题,也许是听得看得太多太滥,无非是些高尚的、无私的东西,所以也就没有了热情。正因如此,在书店淘书时,看到《爱的教育》,起初并没打算买,但封面右上角那椭圆标记里的“世界文学名著精品”字样叩动了我的好奇心,难道这是一种特别的“爱”不成?否则,何以能成为“世界文学名著精品”呢?于是,我淘回了一本。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教育,是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主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题。但这与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压抑人性,压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因素及其效用是极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突出地表现在日下盛行的教育考核评比体系上。反思教育考核评比操作中的问题,克服追求教育“GDP”而导致的教育过程的“去人化”、“材料化”倾向,对在学校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是因为“教育也许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但它并不是历史和社会的消极产物。教育是形成未来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处于教育第一线的各学科教师,也要尽可能站在努力接近教育的理想境界的高度,来把握自己的教育实践。科学学  相似文献   

9.
石其才  何圣俊 《教育》2012,(9):59-6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教育思想家,西方教育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论教育》一书。这是一部半小说体、半论文体的著作。卢梭在这部书中提倡自然和自由教育。此书的问世,形成了此后影响世界的“自然教育”思潮,卢梭亦被认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创始者。  相似文献   

10.
黄解放先生是生命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我们享受教育》一书记载着他探索的心路和践行的足迹,它仿佛是一张“生命教育”学校的“导游图”,指引我们走进了这座花园般的“生命教育”大校园。  相似文献   

11.
本书是钱理群老师巡回五地,连续15次演讲的教育演讲稿合集。“梦想”正是钱理群老师教育演讲的中心词。这不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眼光、学养来谈教育的书,这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生命体验中的教育,这是一个人文学者眼里的教育。于是,也就有了钱理群老师的两个教育关键词:“生命”与“立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怎样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通行证”。但中国传统教育的“划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了个性化教育的重大缺失。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和完善物质条件是获得这一“通行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育本质研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本质基本问题的研究与其说是教育问题的研究不如说更多的是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根源于“本质”本就是一个哲学概念。从教育本质研究的行为事实演变到教育本质研究的研究,这既符合科学研究的内在发展逻辑,也表明我国目前教育本质的研究正在深化和发展。 一、教育本质的“有”与“无” 在教育本质的诸多研究中,一直是以教育本质的“有”为前提,甚至在教育本质开始的讨论中大家都没有怀疑或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随着众多研究者多年的一以贯之的教育本质的苦苦求索,但均没有寻觅到理想的、并为众多人基本认可的答案牙是教育本质的存在与…  相似文献   

14.
二次大战以后教育发展的轨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始终是我国教育研究的空白。但那却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人类从那时开始重新认识了教育。本将围绕“世界教育危机”问题,对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戏称自己是“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不妥;细加推敲,其中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认识误区: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我们的宗旨并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终极目标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来看,我们也并不是仅仅用“书”来教育学生。诚然,“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但物化了的书本在很多情况下每每会显出它的“功力不济”来。  相似文献   

16.
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先于广大读者阅读了“纪念《甘肃教育》创刊三十周年”系列丛书之《教苑漫笔》这本书。读罢全书,我的最深印象是:这是一本厚重的书,因为其中承栽了几代人对教育事业的爱和梦想。  相似文献   

17.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概述 首先,杜威概括、总结和分析了历史上曾出现的主要教育目的论。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分析研究了西方历史上八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理论,并从中概括出三种教育目的论:(1)自然发展论。以卢梭等儿童本位论教育家为代表,其口号是“遵循自然”,要求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杜威对这一教育目的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以自然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能使人们重视儿童身体及儿童个性的发展。但杜威也批评了自然发展论的不足,他称之为“唯一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作为一个现代的人,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文化的,第二本是技术的。传统的人才只要掌握这两本“教育护照”就能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只掌握这两本“教育护照”已经不够了,还要掌握第三本“教育护照”,即有关创业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学术和职业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创业风潮如火如荼,与之相应的创业教育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或“非人”为本的。以外物为本的教育由来已久。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教育是以功名利禄为本。“学也,禄在其中”——这是文雅一点的说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直白的说法。这种教育价值观不绝如缕,绵延至今。在现实教育中,分数、名次、文凭、证书、户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理论关注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理论研究要走到教育实践之中,但需要问责:“走到教育实践之中去的正当性是什么?”、“走到教育实践之中去对于教育理论意味着什么?”、“教育理论是否自觉‘走到教育实践之中’的后果?”。否则,“走到教育实践之中”并不明晓。“走到教育实践之中”须得对教育实践之本质有明白的概念,教育理论关注实践的目的恰恰在于此,在于形成“对实践的知识”。这是“走到教育实践之中”的前提和基础。这显然是“思”的事情,绝非简单易行。“知识即美德”,教育理论关注实践是教育理论的一种道德重负。它拒绝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任何失重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