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2.
有论者认为《三侠五义》的灵魂人物白玉堂是甘受招安的投降派,从而批评书中英雄人物是“驯服的走狗”,该书“也没有什么思想见地”。而笔者认为:白受封非其所愿,是受到江湖兄弟的情感绑架,才暂时蛰伏于开封府。作者着意刻画了他的苦闷挣扎与逃离。因此不宜简单认定《三侠五义》宣扬奴性。  相似文献   

3.
盛可以的《北妹》是她继《火宅》、《水乳》之后的第三个长篇,它秉承了作家一贯的朴素描写风格,为我们塑造了“北妹”的人物群像,作家从她们“直觉的生命”和“游戏的语言”两个方面去体现,前者让她们体验生命,后者显示她们在生命中的成长。就这一写作的姿态来看,它足当代文坛中的异质,为“70年代后”已程式化的写作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4.
《金筑大学学报》1995年4期刊发了我的《子犯和钟“五月初吉丁未”解》一文,该文又发在《中国文物报》1996年1月7日一期上。文章主要是讨论子犯和钟历日。结论很清楚。“五月初吉丁未”是连贯和钟所记三事的第一事“子犯佑晋公左右来复其邦”的,并不是铸造和钟的时日。其具体所指,乃公元前639年五月重耳去齐之日。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是“兰陵笑笑生”独创“金瓶梅”的一个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6.
古典现实主义巨著《水浒》以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而显示了作者进步的世界观和作品高度的思想性。《水浒》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一部《水浒》塑造了众多的面目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对于《水浒》塑造人物的方法,茅盾同志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指出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雾里青传奇》是近年来黄梅戏舞台上难得的一出优秀剧目,该戏在主要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着自己显著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雾》剧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节奏以及剧中情节推进节奏把握得颇为准确;《雾》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又一个特色,是始终坚持从"事件"出发,抓住"事件"下功夫;《雾》剧在形象塑造上的第三个特色,是剧中人物在情感起伏变化上拿捏的比较准确,人物心里逻辑线和贯串动作线索清楚。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第三回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故事情节,比较集中地描写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出场。它不象《水浒传》那样主要人物一个一个登场,说书人可据以敷演成宋(江)十回、武(松)十回,它也不象《三国演义》三顾茅庐请诸葛,费了几多周折“千呼万唤始出来”,而是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所见所闻,从不同视角自然而然地让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陆续亮相,使读者自第一眼即领略其人鲜明的个性色彩,真是“天生地设章法,不见一丝勉强”。(脂砚斋批语)作者呕心沥血描绘的生活图景及倾注的思想感情极为深刻而迷人,对人物出  相似文献   

9.
肖邦练习曲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笔,本文通过肖邦钢琴练习曲《离别》的结构和旋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对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速度和幅度两个方面;旋律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奏法分析等方面,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完成对《离别》的一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亚雷是《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一个肉欲主义者,花花公子。对于这个人物,作者从他与苔丝的关系和反复交往中读出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在他后来的“弃恶从善”和“再次堕落”中,又渗透出了某种人性的东西——良知、真爱。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中的“魔鬼式的人物”希克历是个长期招评论家和读者厌恶的人物。女作家关心的不是道德标准,而是摆脱了是非善恶的伦理标准,她运用了超乎常情常理之外的手法去塑造并刻画了一个能引起崇高感的魔鬼式的人物——希克历。他极端唯我,排斥他者,成为可怖的虐待狂。因此对希克历的评价不能仅从伦理道德的单一角度。  相似文献   

13.
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看《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集中描绘了鲁智深的性格特征,从中可以看出《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色,即善于用精雕细刻的笔法从行动中刻画人物;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并以各种描写来衬托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从“人物笺注商榷”、“作品编年辨误”、“地名误注订正”三个方面,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具体考辨。  相似文献   

15.
艾伦.金斯堡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诗人,其所写的《嚎叫》以不拘的风格、充沛的情感而轰动世界,被誉为“美国50年代的荒原”。从五个方面论述它在情感上的表现技法,旨在揭示《嚎叫》的全部内容皆由情感而发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达到四百多人,但是"百人百声口",且每个人物语言声口毕肖,书中形象鲜明、各具秉性人物形象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书对人物对话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描摹。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为例,通过人物对话的个性化、情景化,以及丰富的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来简要探讨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对话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叙事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叙事视角备受广大专家、研究者的关注.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视角的局限性,形象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促进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从全知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多重式人物视角等三个叙事视角类型,揭示叙事视角在人物塑造、主题渲染、情感表达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够为叙事视角研究工作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雷雨》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品之一。《雷雨》的创作与作家的生活情感经历有紧密的联系,本文试从这部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与情感倾向几个方面论述曹禺的生活经历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澄清罪数形态区分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结合犯的立法与理论问题,初步考察了转化犯和包容犯的理论研究现状,针对两者不合逻辑与不成体系,提出扩张结合犯的结合关系以其替代转化犯与包容犯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0.
由《三侠五义》等武侠小说影响广泛联想到对侠义思想如何评价和引导的现实课题,同时联想到《三侠五义》等元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