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具有统合性质。综合性和丰富性是古代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综合性与丰富性是统合教育的必然结果。古代语文教育具有综合性,但究其本质特点,它是一种偏重于思想政治的"为道"的教育。诗书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修炼这种"德性",礼乐文化熏陶感染也是指向"德性"这个目标。一、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功能古代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古代语文教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越官方和民间对于古代中越关系存在不同的解读。越南官方因不同时间和场合有不同的解读,越南学者和民间多强调古代越南的"从属"和中国的"压迫"。中国官方和学者在不同场合对古代中越关系也有不同解读,但总体立场稳定且相对客观。中越之外的第三方多倾向于越南的观点。对古代中越关系不同解读的典型事例是"二征事件"。实际上,历史上的中越关系绝不同于目前中越的关系模式,不能以现代国际关系准则来衡量历史上的中越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私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古代朝鲜、越南、日本最为典型。中国古代私学的教育思想、私学大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私学的独特类型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早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1946年10月8日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颁布194号法令,建立了越南师范教育学科,至今越南教师教育已走过六十五年的历程。六十五年以来,伴随着越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教育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进入21世纪,越南政府和社会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出现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越南《国籍法》为包括华人在内的越南外来族群获得平等的生存权利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而且也为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试从越南华人民族权利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越南华人教育多样性发展的可能前景,希冀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越南华文教育问题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科技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中国的科技文化不断传入越南,同时中国也吸收了越南的科技文化,这有助于中越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文章从印刷术、医药、织锦技术、建筑技术、天文历法、陶瓷技术、数学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与越南关系特殊,越南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约有一千多年曾是中国封建王朝直接统治之下的郡县,约有一千多年它是独立的封建国家.越南文学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极大,公元968年越南建国后,中越两国文化交流频繁,在文学上,越南深受中国的影响,同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8.
世俗女性人物的悲剧美是越南《传奇漫录》女性形象中极为独特的一类。《传奇漫录》中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的11个故事中,世俗女性人物悲剧美的代表故事仅3篇,却集中反映了越南封建社会风貌、制度以及古代女性价值观和传统思想,充分揭露了越南古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越南虽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然而我们对他的了解远远低于对发达国家的认识。在发展中国家里,越南的教育也是比较发达的。1986年12月.越南召开的“六大”,制定了革新路线,1991年的“七大”完善了革新路线,采取了一系列的深化革新开放的措施和步骤,使得越南的经济连续稳步增长,与此同时越南的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教育体系及内容有了相当大的变革,国民识字率达94%。随着国内经济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越南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育思想的目的指向或最终归宿,理想人格是人生价值观的最终归宿,其为教育规定了高远的目标和人性改造的发展方向。自从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成人"概念,对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加以描述以来,中国古代哲学家便开始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并对其最终实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做出了种种尝试。作为我国古代哲学及教育关于人的培养的终极目标,理想人格的提出对于丰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义重大,而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教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发达的社会教育已被世人列为学习的典范,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社会教育活动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日本社会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对其研究可谓了解日本社会教育的一条捷径。因此,笔者试图从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文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找出其日本文化对社会教育活动发展的深层影响,希望能给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从社会运行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开拓该学科研究的视野、深度与广度。从契合性上看,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质、推动社会运行向良性转变的动力性、社会良性运行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及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呼唤学科介入等,赋予了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研究的使命。同时,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必须以职业教育学、社会运行学、发展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基础才能有效建构。而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作为一门学科,又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提出一种新的社会教育观,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区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狭义上的社会教育,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环境的社会教育体系。同时在理论上对社会教育的实践做出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能够对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民初各项教育事业的推进,尤以社会教育最为艰难。处在中央政府和民间力量夹缝中的民初教育部,在推进社会教育行政体制形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社会教育制度体系并采取系列举措加以落实,奠定了近代社会教育的根基。这些作为提高了近代国人对社会教育的认知,促进了各项近代社会教育设施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社会教育新模式,为民初教育增添了亮色。受制于各种不利因素,社会教育的实际成效与教育部施政目标相距甚远,其间的经验教训当为目前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化教育(简称电教)在我国自诞生之日起即首先应用于社会领域。随着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社会电化教育(简称社会电教)领域逐渐形成并具有诸多中国特色。南国农的社会电教思想是中国社会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典型代表。该思想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社会电教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电教的应用领域;三是社会电教中的“大电教”观;四是社会电教的服务对象;五是新教育理念中的社会电教。南国农于1987年首次提出“社会电教”的概念,标志着社会电教研究领域的正式确立与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电教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主要包括农村电教、党员电教、企业电教、特殊教育电教和社区电教等。社会电教的施教对象、理论基础、研究对象、范围、特性等方面都突破了学校教育的狭窄局限,体现出“大电教”的理念。南国农的社会电化教育思想为开展我国社会电化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探讨我国社会电化教育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20.
“开民智”、“作新民”是我国近代发展社会教育的主题。自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以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事业就受到教育家群体的关注,陶行知、俞庆棠、傅葆琛、雷沛鸿、陈礼江等对社会教育都有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创造的社会教育、扩大的社会教育、丰富的社会教育、制度化的社会教育、消极与积极的社会教育等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理论。这些社会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社会对策性和教育对策性,总结他们的社会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民智”的开启、“新民”的养成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