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的世界美学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长期执著于西方二元论文化传统,总是企图在诸如核心命题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理论视域的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研究对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思想基础的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等方面有所分别、判断与取舍,乃至形成了知识美学的主流品格,最终导致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学科缺憾与困惑。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思与检讨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提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艺术美与自然美、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平等不二、不取不舍的智慧美学,是克服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世界美学之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的基本对策。而知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与智慧有所分别而又无所分别,对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不取不舍,更是智慧美学的真正化境。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是现(当)代诗词的典范,蕴含着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将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个视角观照指出,崇高美是毛泽东诗词的主要美学特征;并进而分析说明,在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结合、统一中,毛泽东突出、高扬了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从而为我们进行美的创造和欣赏提供了黄金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罗斯金的一部小说《金河王》作为结构上的切入点,从中提取"自然"与"道德"这两个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元素,指出无论是在对美与自然的体悟,还是美与道德的思辨之中,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始终关注审美主体的感受,以及审美过程中审美客体对主体引发的道德思考,体现出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学论相结合的特点。罗斯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西方古典美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理论家。  相似文献   

4.
与以往美学理论有所不同,海德格尔的美学理论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现代美学思想,其具有革命性质和创新性质的地方主要在于:此种美学思想是以主观和客观相融合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的主观与客观相割离的形而上学,也正是此种美学思想内核,使得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以及在语言问题上都显示出了区别于传统思想的新思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美学是一个完整的关于艺术美的理论体系,它把艺术上升为一个普遍的美学范畴,并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这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它对艺术思维规律和艺术本质的深刻论述,对艺术类型、艺术体拔的历史性质的深刻揭示,则是它在美学思想上的主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存在,艺术的审美本质应从主客体关系中去把握。马克思艺术理论认为艺术的审美本质既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物质存在,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主体存在,而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对应所产生的和谐自由的审美关系决定的。审美关系是主体(审美主体)与客体(审美对象)相互对应形成的。审美主体在感知和理解审美客体时,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同构关系,主客体进入同构关系之后,不再是原来独立存在的事物,而变成了这种同构关系产物。艺术创作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又称革命历史小说,其重要的美学研究对象就是创作主体与客体。本文就是从"文学"本身的视角,通过对相关作品的分析研究,从创作主体和客体辩证关系的角度,对红色经典小说进行了浅要的美学探析。  相似文献   

8.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这种艺术形式有其富于个性的美学特征与创构依据。脸谱艺术所具有的装饰性、夸张性的形式美,表现性、概括性与性格化的传神美,象征性、寓意性的意蕴美,构成了其最基本的美学特征。脸谱美的创造与构建,有其丰富和切实的多重审美依据,择其要者言之: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创作根源(植根于生活),各种艺术的"技"与"艺"的元素作为生成依据(涵养于艺术),中华哲学美学之大"道"作为内在灵魂(升华于大道),这诸种因素的合力作用成为戏曲脸谱美创构与实现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武器库与主心骨。  相似文献   

9.
从工具到艺术作品最终到凝聚天地神人四方为一体的“物”,在这样一个思想历程之中,海德格尔的思想走入了四方游戏的大道之境,是艺术指引着海德格尔,也是艺术使他摆脱了本质主义的思想方法。如果说是海德格尔为生态美学奠定了存在论根基的话,那么艺术就是这一根基的基石。在此我们把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升为一种对待世界的方法,这就使得艺术作品与生态存在论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是通向生态存在论的现实道路,以对待艺术作品的方式对待自然与一切存在者,是建构理想生态关系的起点,艺术是生态论美学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暴力美学"是由"暴力"与"美学"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相结合、经由纯粹趣味的追求演变成的一种电影风格和形式体系。作为一种美学主张,暴力美学消解了观众对暴力的恐惧,提供给观众特殊的形式感,承载着伦理与教化,折射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暴力美学为切入点,探讨东西方暴力电影在场景铺排、艺术展示和表现方式上风格迥异的美学表达,通过对东西方电影中暴力美学运用进行比较,审视并深度挖掘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这样一来,"生态"就不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态美学的知识框架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现代陶艺文化形态构建的角度,阐述其应立足于博大的本土民族文化,具有时代的人文审美理念,追求艺术与技术、主体与客体、美学与科学、人文价值与人文环境的完美和谐统一的构建,表达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郑端 《美育学刊》2021,(2):59-67
现代德国著名的系统理论家尼克拉斯•卢曼提出的艺术系统论独具“二阶观察”的慧眼,洞鉴传统艺术美学理论执着于“美学”“艺术家”“艺术品”等“一阶观察”概念范畴而产生的观察盲点,转而将艺术及美学置于现代社会的多元脉络中综合考量。在他看来,艺术是一个社会沟通系统,美学是一种审美沟通,美学沟通也是艺术沟通。卢曼将艺术沟通描述为一个封闭自指、自我生产的网络化的沟通系统。然而,艺术沟通面临着发生概率较低的困难,艺术作为成功媒介,其结构的二值编码化则提供了问题的解决之道:艺术编码的“美/丑”二元图示成就了艺术的象征性普遍化之功能,操纵沟通,降低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莫言文学作品《红高粱》富含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东方言词汇,是传承和传播山东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翻译美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将传统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审美调节、审美共情、审美再现等美学翻译策略进行有机整合,对《红高粱》中山东方言词汇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呈现易于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的方言翻译新范式,可有效拓展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家具有独特的揭示丑的本质的能力,进入艺术殿堂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把丑变得更典型,便从反面肯定了美,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潘金莲是一个被社会、家庭、生活扭曲的畸形人物,是封建男权土壤下孳生的恶之花.<金瓶梅>用"化丑为美"的手法,从她身上挖掘了与众不同的人性的异化和毁灭.她残忍阴毒、淫荡成性这一独特性格的形成是独特的客体环境和主体环境所决定的.<金瓶梅>采撷恶之花有其特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的本质、特征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是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客体的追求及其价值客体所具有的教育属性对主体的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特征,主要体现在内容体系的先进性、主体指向的人本性、主流意识下的多样性、继承发展的开放性、实践运作的创造性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要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这一前提人手,正确理解需要与利益的动因,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本质,通过"内生性"与"外源性"两大途径,同时构建起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监测机制、调控机制等运作机制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存在为运思目标,它标志着现代美学思想的完成并开启了后现代美学思潮,他也以其存在之思而完成了对传统美学思想的超越。他认为美本身就是存在的显现,存在之光嵌入物本身而成其为美。在现代社会,美本身是在诸神远去而上帝未来之际的一种拯救形式。美有其自身的世界也关涉及着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约翰·罗斯金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为重要的艺术评论家,向来被视为华兹华斯的直接继承人。他的艺术评论著作中处处体现出了与华兹华斯诗作中隐含的泛神论"整体"相呼应的印记,这种呼应,是浪漫主义思潮在维多利亚时代中一支独特的回声,为新时代的美学思想注入了新气息。  相似文献   

19.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全新的美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音乐表演艺术及形式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强调了现代音乐表演是"创造性"与"再现性"的艺术,它参与音乐艺术的意义生成,能够丰富和填补音乐的内涵,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因此表演者必须拥有较高的现代视界和历史视界,通过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将现代人的艺术感受、审美体...  相似文献   

20.
图像的发生、传播及其带来的结果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图像学研究内部,对图像技术化的批评有之、褒奖有之,不一而足。海德格尔更是用“世界图像”一词来概括现代世界的本质特征———技术化和图像化的进程是同一的。这种图像化带来种种新的可能性,也带来种种问题。本文回答海德格尔对世界图像化的思考,并最终解释这种思考是如何引导海德格尔由“技术图像”走向“艺术图像”的救赎之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