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冲突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严峻的挑战,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面临外来文化的渗透和挤压,全球化也为中国学习国外体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以中国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通过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冲突进行解析,提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共生的建议,以实现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和谐发展,旨在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建议。研究认为:应正确处理武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中华武术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坚持“和而不同”的武术文化发展战略,旨在为中华武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以形成中国武术大发展、大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对目前流行于世界的几种主要武术的技术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尤其把中国武术与国际搏击术从技术对抗和推广模式两个层面对比,发现外国搏击术中也有较高水平的技术;而且中国散打的发展起步较迟,技术推广体系不成熟,推广模式不灵活;目前中国武术与日本空手道、泰国拳等外国武术的全球化发展竞争十分激烈.在中国武术申请成为奥运会项目失利后,提出武术要全球化发展,就要理性地从新自我定位,制定和完善中国武术技术教育体系和构建完善的推广模式,通过政府推广战略、商业推广战略和民间推广战略等途径积极推广,使中国武术在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早日实现武术全球化,为中华民族争光,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形象"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展开理论探索.首先将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界定为一种"文化输出"活动,具有塑造"中国形象"的文化意义;其次从"文化差异"、"文化误读"、"文化认同"三个方面指出当前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建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来推动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发展策略,即:(1)树立正确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消解世界对中国武术的文化误读;(2)树立正确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构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认同;(3)树立正确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武术的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认同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在首先论述了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粘合着中国武术生存纽带的力量后,继续分析了导致当下武术发展危机困境的内因与外因。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对中国武术旧有的功能和价值的遮蔽是导致其认同困境的重要内因之一;西方现代体育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的"追赶"与"效法"则是导致其发展焦虑的重要外因。最后指出: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倡导文化间的对话,进行文化上的输出,而不应过度地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怀旧的情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无论是以“人世”观为代表的竞技武术还是以“出世”观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发展可谓是步履艰辛与困难重重.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发展中两难抉择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其一,异质文化的融合导致中国武术精神层的散失;其二,文化模式的变异导致中国武术传承场的缺失;其三,“文化滞差”导致中国武术发展目标的迷失.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武术"精神"日渐消解这一现象出发,就其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由技入道"是中国武术精神的所在,然而当代武术的发展变得只是崇尚武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背离了对武术"精神"的固守。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是对自我的"迷失"与"否定",其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⑴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使得扩中国武术生存的"精神地带"被占据;⑵"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使得中国武术关键的"精神文化"被冷落;⑶"武术入奥"的发展导向使得中国武术固有的"精神思想"被弱化。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值得当下武术学者、工作者们警醒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为引领,对“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先行官身份、机遇、挑战和先行路径进行了系统思考。研究认为: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中国武术文化海外交流与合作模式有效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武术文化国外认同效益的持续发力增添了新型动力源,中国武术文化彰显助推“一带一路”战略有序实施先行官身份同时,既面临有序做大海外市场、促进中国武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中国武术文化自身创新能力等机遇,又面临“共性文化”缺失引发的中国武术文化在地化传播受阻、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沿线区域武术话语体系失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文化协调发展支持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构筑共性文化,找寻武术文化交流合作切入点,健全武术文化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机制是凸现新时期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武术文化,人类共享”理念的先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对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现实境遇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在文化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正遭遇着文化迷失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对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缺失。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以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基点,在凸显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下寻求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动力,以实现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文化事业新的使命。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对具有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意义和价值的中国武术而言,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历史观视域研究中国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及思想内涵,从文化观视域厘清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的目标地位,从价值观视域阐释中国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从实践观视域诠释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路径。基于此,中国武术应该在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中,做好其文化价值的阐发,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中,实现其健康价值的转化,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引领下,推动其技术资源的开发,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解决人类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担当中,做好中国武术蕴含的中国智慧表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的中国武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化立国"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背景,以"中国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运用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的理论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应该承担起在本土继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世界范围内推介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将保持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个性作为发展武术的底线,将武术的传播基础锁定在最广泛的大众平台上,将个性鲜明的武术套路作为世界推介的核心,来选择中国武术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武术的发展演变是以中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为依托,逐渐走向成熟与辉煌的。不同的地域塑造了不同的武术风格和流派,这与不同地域的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把地域武术与文化研究的观点运用于当今中华武术的研究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深化武术文化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摘要:社会的价值需求是文化存在的依据、发展的动力,当前“中国梦”对各种文化发展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分支,理应承担起一份责任,以自身价值功能助推“中国梦”,当然它也为处于茫然期的传统武术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动力。运用口述史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社会价值与“中国梦”的价值需求主要契合点、“中国梦”视域下传统武术社会价值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回归的传统武术是保护自身文化安全的基石,符合“中国梦”文化安全的要求;繁荣的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动力,符合“中国梦”文化复兴的要求;传统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符合“中国梦”之“人民梦”的要求。要实现助推“中国梦”,首先,传统武术需要文化自醒,确立主流文化地位;其次,从传统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出发,做好传统武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再次,从技术和理论两个层面入手,规范拳种及其内容体系;最后,彰显传统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采用社会普及与精英传承、传播并行的模式。研究结论对传统武术助推“中国梦”及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武术理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代表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武术技术的发展差强人意。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历史回顾和对武术的影响分析,对传统武术精华及其独特价值归纳,认为武术体育化是历史趋势,但被动体育化横向肢解了武术本体。武术应顺应搏击运动历史潮流,以中国传统武学思想为指导,以散打运动为基础,融合传统武术摔和站立拿技术,形成踢、打、摔、拿有机融合的技术体系;训练手段中,将太极推手、站桩、拍打等培养触觉和寸劲的传统训练手段融入现代格斗训练中;竞赛上完善踢、打、摔、拿四种技术为一体的规则体系,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既展现中国武术搏击特点、又彰显现代体育趋势的新型武术搏击项目。对于武术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形象作为国家形象建设重要范畴的现实意义日渐凸现出来。努力塑造本国的传统文化形象,成为世界各国增强本国文化软实力的普遍选择。运用形象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对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时代特征进行研究,提出重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理论命题。认为:“形象”问题是制约武术国内外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其价值特性的弱化、教育意义的泛化、群体认知的固化以及社会功能的虚化使武术文化形象的当代重构具有时代必要性。要破解这一形象难题,其根本路径在于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能否重新拾回武术文化传承中弥散的“根脉情节”,能否重新强化武术文化传播中的“整体观念”,能否在社会武术文化认同中凸显出自身的“功能特性”,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规划出契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指向”。据此,提出重构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可行方法:将中国传统武术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沿着地域武术框架大力拯救村落武术;注重武术文化整体输出化解分化弊端;引入多学科理论增强武术的整体内涵;深刻诠释武术的文化与健康两大功能;努力构建学校武术教育技道共进渠道;实现以他为主向以我为主的道路转变;将本土振兴提上武术发展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6.
摘要: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时代的有序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步入创新性发展新阶段。基于此时代背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对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国家战略诉求下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理论命题进行了学理上阐释。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武术研究理应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强化中国武术是一种文明的新理念;从“文武兼修”的价值出发,重拾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教育意义;从“健康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主体功能。而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武术的本真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拓展和社会责任担当,务必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重新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从“提振精神”的意义出发,重新采撷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文化惠民”的价值出发,重新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胎生于中华传统文化母体,中国武术文化的现代诠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在其历史演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墨家军事思想对中国武术技击影响主要表现为,全胜思想催生强技待敌的慎战理念,尚守理念造就守弱处雌的防御特色,战斗精神涵育以胆为先的武勇精神,制敌策略形成扬长避短的技术风格,谋略意识构建用奇重谋的尚变传统;墨家道德思想对中国武术道德精神的塑造表现为,非攻止战理念迁移为止杀劝和的武术手德,兼爱平等意识形成了和睦友爱的传统,尚义重利取向引领了武术技击实践,墨家任侠精神丰富了武侠精神内涵。以墨家思想透视中国武术,有益于加速中国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通,激发中国武术创新的生命力,提升中国武术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8.
摘要:以模因论和文化结构层次理论为依据,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四大拳种的典型技术动作为主线,以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功法、套路、格斗形式为载体,以与武术“技术”特征和“攻防”特色相关联的文化因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组学量化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田野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专家甄别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挖掘、提取、筛选、凝炼对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体系形成、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拳种拳理、拳法、拳路、拳势(式)等形成起统摄作用的文化基因,建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谱系理论模型。结果显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谱系结构模型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拳理基础”“技击思想”“德行思想”“审美情趣”六个维度所涉及的24个文化基因组成。六维度结构模型既能鲜明的体现出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也可为解释中国武术的文化特色提供较为满意的答案。对认识武术文化基因,彰显武术文化特色,守护武术文化家园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还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共同文化基因和特色文化基因、武术文化基因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短兵与日本剑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多角度对我国武术短兵运动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存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与日本剑道的比较,着重从它们的文化背景、发展衍变、技术特点、竞赛规则以及运行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从这个切入点来全面了解和探索我国的短兵运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内在文化多元特点,给开展形势不乐观的短兵运动给予启迪和借鉴.由此阐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在传承、发展和演变规律,以及它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当代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现实挑战和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历史机遇,指出:作为文化符号的武术文化价值和作为文化资本的武术经济价值,是当代武术文化大众传播的价值定位;只有将武术文化与大众传媒、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