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弹性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课程弹性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日本、韩国和英国弹性化数学课程都有各自的具体表现方式。数学课程弹性化的丰富内涵应当从数学课程发展维度、数学课程项目维度、数学课程对象维度进行认识。构建我国弹性化的数学课程应当坚持3条原则:分析各国数学课程弹性化的新近发展,吸取先进的课程理念;研究我国数学课程弹性化发展历程,把握我国数学课程弹性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数学教育现状,全方位构建我国弹性化的数学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课程理应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有更大的弹性,数学课程的弹性化设置也是现今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在借鉴日本高中课程弹性化设置模式的基础之上.对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弹性化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学素质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校理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体系设置特点与教学现状,阐明了构建理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梯级弹性体系的必要性,并就建设研究生一流数学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的开设对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结合宁夏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情况,分析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构建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的三大模块,供不同的学生选修.  相似文献   

5.
葛建生 《华章》2007,(3):90-90
随着三年制高职不断发展和二年制高职的试点和推广,构建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适合二、三年制高职的数学课程体系并尽快予以实施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现状,从构建模块化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和加强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对加快数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学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对数学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该体系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数学课程开发以及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学课程体系建立的基本程序可归纳为6个步骤:(1)市场调研和工作分析;(2)确定专业目标和核心能力:(3)确定数学课程结构和内容;(4)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学课程;(5)检查控制;(6)评定反馈.课程开发过程中应重点注意营造开发环境,构建优质团队,提升教师能力,拓展教学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面向新世纪,集中体现“大众数学”思想的实践性本,《课标》需要修订与完善.就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合情推理、二次函数、学生成长记录袋、数学交流、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群等内容,提出13条具体修订建议,就评价制度、课程资源、课程弹性化、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5条宏观层面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变革.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数学课程的现代化演进的轨迹及其理论基础,认为现代数学课程经历了由人文主义数学课程到实用主义数学课程、再到建构主义数学课程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构建出更好的教学方式,进而促进课程教学的最优化。本文主要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体系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采取转变教学理念、夯实基础学科、增设实践课程、扩大选课范围、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等措施对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当务之急。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具有很复杂的结构,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智力三个层次。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的养成策略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反思性实践和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幼教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问卷调查,进行量化分析,找出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开发职业指导课程对切实增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实效、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发展、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互动有着重要意义。从课程理论、课程体系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教材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意识是教师课程与教学素养的基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力的集合,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自觉行动和积极参与的前提。教师课程标准意识建立在对课程标准认识的基础之上,是教师使用课程标准的意愿并表现为一定的教学行为。生成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途径主要在于增强教师的主体性、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等方面。对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评价主要衡量教师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如何,能否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十年过去,教师对课程改革仍存阻抗。人们对教师课改阻抗进行了多方位分析,但都没有深入到教师课改阻抗的背后寻找最本原的东西。现象学研究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遵从现象学研究方法和原则,对教师课改阻抗进行研究不失为一个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特点,通过走访众多智能楼宇企业,文章提出了该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思路,有效建立实训基地,尝试以工作任务为引导的课程体系建设,大胆进行新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课业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课业评价质量难以保证;函授学员功利性强,破坏了函授教育课业评价的严肃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函授教育课业评价质量缺乏有力监管.因此,提高教师在课业评价方面的素养,引导函授学员建立正确学习目的,以及建立有社会参与的课业评价的监管体系,是提高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课业评价水平的三个关键方面.  相似文献   

18.
如何促进大学生结合专业学习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发展数字时代的英语读写技能,是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北京大学学术英语通选课Doing English Digital 的课程构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融教学与评价为一体的、基于数字读写项目的大学学术英语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9.
积极课程意识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课程角色的转变、教师主体意识的唤醒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它是教师以积极心理状态为依托、在课程领域内形成的专业意识形态,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系统明了的认知状态、积极的支持态度、较高的反思水平以及主动的建构精神,具有生成性、正向性、个体性、缄默性等内在表征,需要在“内化——接受”、“转化——理解”以及“外化——建构”的过程中逐渐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