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相继报道,在社会上、在各种体育运动场合连续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意外事故。结合运动医学临床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和分级预防。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经常发生运动性伤病,大多是轻伤小病。但是也偶有严重的伤病伤害突发,顶级的事故就是运动性猝死。运动参加者必须提高警惕,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运动性猝死发生后的法律归责以及大学生体育运动性猝死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体育教师、学校和大学生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对体育运动伤害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相关理论和立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综合研究法,对近年来高校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在分析高校28例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内外原因和潜在诱因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生理机制,并针对高校体育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教学措施与对策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了要加强运动前的医学检查和随访,要重视运动中、后的医务监督,要具有运动现场的急救知识和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猝死、过劳死41例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体育运动、劳动、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场合、连续发生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不幸事件,引起社会各界惊恐及关注。结合41例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论述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预防和急救,有针对性对此问题加以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期高校体育运动中猝死现象的发生情况,并深入探讨其病因,从而提高对猝死发生的预防及应对水平。方法:利用资料搜集、实例调查等方法,对1991-2011年多所高校69名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发现大一新生(19岁)猝死比率最高(55.07%),男女猝死比率为6.67:1,长跑猝死为各项运动猝死之首(46.38%),猝死的原因以心源性猝死为主(63.78%)。结论:对多所高校大学生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及取证,且仔细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猝死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具体、合理、系统的相关预防与监控措施,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猝死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运动医学专家对运动性猝死的研究与探讨从未停止过,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病因及其预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着体育科技的进步和全民健身运动参与群体的增加,开展对由于超负荷运动引发猝死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无论是对运动医学临床还是体育运动保健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创伤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南大学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发生运动创伤的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运动创伤的时间多发生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造成大学生运动创伤的体育项目,多见于对抗性较强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创伤部位以踝、腕指关节、肘、膝处最多.建议大学生多做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这是减少和预防运动创伤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与监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运动性贫血在体育运动 ,尤其是耐力运动中 ,不仅严重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 ,而且对身体也十分有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 ,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 ,而运动训练中红细胞溶血和铁储备状况的监测则是预防运动性贫血的重点。本文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就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做一简述 ,并筛选取血量微、测试简易、灵敏的指标 ,加强运动训练中铁代谢和红细胞溶血等状况的监控 ,将对预防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进行回顾式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2例案例中,心源性猝死占9成,脑源性猝死仅占1成,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是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超量运动、心理应激是影响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严格体检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等6条对策,预防或减少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访谈调查法,探讨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运动性免疫机能“原认知能力”及其作用与培养途径等.主要结论:运动免疫学揭示的运动性免疫机能的有关规律应该在大学生锻炼与健身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认为: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大学生运动性免疾机能“原认知能力”,可通过对自身的运动性免疫机能变化规律的认知,有效调整运动方案,以增强自身的免疫机能;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定向与激励、标准与评价、控制功能及终身体育产生重要作用.而通过知识传授、教学模式的改进及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活动规律等方式,可有效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运动性免疫机能“原认知能力”,提高其原认知水平.提出尚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猝死事件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频繁出现的运动损伤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了体育工作在组织管理、活动方式、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科学健身理念,认清自身的身体、心理、工作负荷状况,做好三类运动人群的区分与预防,进一步提出全民健身保险,呼吁维护体育参与者的健康权益,以及高校、社会、医院三方牵手设想.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回顾显示:心源性猝死占九成,脑源性猝死仅占一成,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是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超量运动、心理应激是影响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因素。提出严格体检制度,加强宣传教育,重视运动前、中、后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挖掘出国外运动性猝死研究的热点,包括:(1)胸部钝性创击和心震荡有关的运动性猝死的研究;(2)青年运动员中发生的非创伤性猝死的研究;(3)运动中猝死的发病率与生活习惯等因素关系的研究;(4)运动型猝死的医疗预防研究;(5)运动员心肌肥厚与结构性心肌病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显示全面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越来越得到更普通群众的认可,但是诸如城市马拉松等群众参与的体育运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包括“猝死事件”等相应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整理并分析若干例马拉松猝死事件,并通过个人角度、商业运作、等对猝死事件进行分析,结论是商业运作不佳缺乏应急措施、城市马拉松文化沉淀不足、个人体质不佳等多方原因引起猝死事件的发生,文章最后以“猝死事件”为基础对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进行冷思考并对完善城市马拉松赛事及其提高全民运动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分析可帮助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被认为是预测心梗后发生心性猝死危险性的独立而敏感的指标。笔者从HRV的生理基础,测定方法,临床和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几个方面综合评述了这一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理念引领下,人民群众将更加重视和积极参与健康运动,不断推进我国国民健康运动事业迅速发展.在健身热情渐渐提升和运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健身风险事件也频频出现,比如运动性损伤、疾病,甚至猝死等,导致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生命安全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威胁.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国民健康运动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根据其特点分析了国民健康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从不同主体出发提出了治理国民健康运动风险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对于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逻辑法在对加强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的动因进行解析与对WSR系统方法论特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提出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机制。其中,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以零风险管理、让人民共享健康福祉为目标导向,以营造良好的马拉松文化底蕴为根基,采用PDCA范式对影响马拉松猝死“物理—事理—人理”风险因素进行全面防范、闭环管理。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机制以建立健全马拉松赛事运行机制、完善马拉松猝死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马拉松猝死风险评估机制、健全马拉松猝死风险应对机制与优化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协同机制为主要抓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共同体,实现全风险、全要素、全主体、全过程的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8.
论西班牙体育崛起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西班牙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在世界上最热门的"足、篮、排"以及网球、环法自行车和F1等项目上的异军突起,西班牙成为体育强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西班牙竞技体育发展的强劲势头对于正在向体育强国方向努力的我国竞技体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