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在宋明理学发展中,朱熹较早提出了“心本体”的思想.但由于他理学体系的需要,这一思想没有被最后确定下来.后来,王阳明进一步发展朱熹的心学思想.具体而言,在心、理关系上,王阳明克服了朱熹“心与理为二”的矛盾,把主观和客观融合统一,用先天道德性的内容把心与理沟通,将朱熹的“性即理”引向“心即理”,实现了“心与理一”;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在朱熹知行相须互发说和重行说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在格物致知上,王阳明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说,而接受了朱熹的致知说,并提出了致良知说.朱熹的心学思想经过王阳明的阐发,从而完成了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以二重性的良知为哲学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个性表现,以伦理品格和审美品格的高度统一为价值标准,是道德修养与审美自由的统一。它既注重个体情感愉悦、追求精神自由与超功利又追求与天地为一的境界。“谦谦君子”、“狂者胸次”、“圣人气象”是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也是王阳明理想人格内涵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3.
精神是社会意识的最高层面,贵阳城市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区域化、具体化、特殊化和个别化的典型案例,是具有时间原发性和空间原创性的思想传统和地域文化,是伴随着民族兴衰、时空延伸而不断损益的反映一个民族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核心价值和心灵支柱。中共贵阳市委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来加以培养,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知与行的关系,需要作一历史考察,孔子对“知”有多方面的论述,从孔子到王阳明,知行关系展开为若干方面,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终完成了他的理论建构。“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同心”与“协力”、“协力”与“争先”等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得出结论认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它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种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和具体的处世原则,是人们实现其价值目标的方法论原则,是人们行动的指针和催人奋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1.矛盾法。提出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例:西安事变时,在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后,就“杀”还是“不杀”蒋介石,提出矛盾的问题,请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说“杀”,有的学生说“不杀”。教师进一步提问:“杀”为什么?“不杀”为什么?如果杀了蒋介石,中国会出现怎样的历史局面?西安事变最终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思考。2.反向思维法。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进  相似文献   

5.
美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曾说:“作为哲学各学科中的一个学科,美学还是最年轻的一个孩子,还是一个‘辛德莉拉’(灰色的姑娘).”我觉得这种提法较清楚、较准确地说明了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美学是哲学家庭中的一个“辛德莉拉”有多层含义:一方面,美学既然是个姑娘,那么她就不能脱离哲学这个家庭,需要依靠这个家庭而生活;但另一方面,美学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那么就意味着过不了几年她会长大出嫁,脱离这个家庭去独立生活.我们为什么说她目前还是哲学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呢?首先,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美学是什么,它研究什么对象,并且表明对该对象的研究没有对它的哲学理解是不可能的.”象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美学史上对美的对象、美的实质的研究完全取决于美学家的哲学立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审美意识对现实对象的关系问题.不但美的问题,而且崇高、悲喜的问题的解决要取决于怎样解释人关于这些审美属性的概念对客观现实的关  相似文献   

6.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7.
“生而知之”是孔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这个命题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该命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它当作唯心主义先验论来加以批判。人们对它的解释是:人生下来不需经过学习就具有各种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通常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语文课上尤甚。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进步,是新型课堂文化建设的一种体现,是值得充分肯定和赞赏的。对学生的“质疑”要鼓励,对学生的“创新”要保护,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这样的共识,无疑也是完全正确的。但凡事不可走极端,一走极端,往往就会干出我们头脑冷静后想一想就会汗颜的事来。现在有些课堂,出现了只要学生一“质疑”,只要学生一“创新”,就一味依着学生,一味宠着学生,甚至老师盲从学生的现象。这就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做法与新课改根本精神显然不符,且不说它。单从常理上看就明显失“度”。有道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一方面他们身上潜藏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文学特性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文学的特性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一种认为文学是人学。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了新的发展。人们觉得“形象说”只从形式着眼来规定文学的根本特征,认为文学和哲学的内容一样,却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反映形式,这就违反了内容决定形式这个辩证法的规律。对于“人学”说,人们没有彻底否定它,而是认为它较为宽泛、笼统,缺乏科学的具体规定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而便有人在“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基础上,作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阳明的为学历程,多认为有从“溺于辞章”到“始慕圣贤”一变,但王阳明其实是把辞章当作“作圣贤”的用功途径,在王阳明看来,读书中举,学习辞章,乃至学工学农,都是可以使自己成为圣贤的方法。因而,王阳明的为学历程中,不存在从“溺于辞章”到“始慕圣贤”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具有纲领性的建设方针,又表现为一个带有哲学性的命题。说它是具有纲领性的建设方针,是因为它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原则;说它是带有哲学性的命题,是因为它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法,反映了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它把建设方针与哲学命题形式统一起来,以哲学命题的形式表述建设方针,使建设方针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它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校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或者通俗地说,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可能成绩平平;而一个智力水平中等,看上去并不那么聪明伶俐的学生,却可能成绩优异,甚至在各方面都获得很大的成功。不少同学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只是他们更用功呗!”,那么为什么他们能用功,而另外一些同学不能用功呢?提出这一问题,不是因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和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是在于信息技术是人类的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城里的学生是如此,农村学生也是这样。正所谓“…  相似文献   

1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是心理学第三种势力,“似本能”概念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似本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但它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它的表现和发展需要后天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由“似本能需要”出发,马斯洛建构了自己的“需要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从而强调了人的潜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对王阳明思想体系的研究,迄今为止,多半还囿于他的哲学方面。然而王阳明在经济方面的阅历和心得也同样具有真知烁见。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人的身份地位,从而对职业的尊崇荣辱也必然有一个认识的渐进过程。从管仲的“四民分业”世袭制度到王阳明的“四民平等”观念,不仅说明了王阳明思想的先进性,更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长期缓慢发展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吴稚晖并没有掌握“清党”的实际权力,他没有资格也没有实力促成全面清党,蒋介石的态度才是“清党”问题的核心。其实这时的吴稚晖只是蒋介石的代言人。但由于吴稚晖为“清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清党”气走汪精卫以及他在“清党”后至死支持蒋介石的立场,所以吴稚晖在蒋介石和部分人的心目中就成为了“首议清党”之人。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着“致良知”的德育宗旨,协调统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阳明德育思想中,“立志”是德育的根本,“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原则,启发式教育是德育须遵循的规律,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是德育的有效方式,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的思想曾一度被人们作为唯心主义予以批判,然而至今其心学思想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王阳明的“心本论”思想中的身心观,认为心理是生理的主宰;他的人性观反映了现代心理学的人性论;心物观及致良知观反映了现代建构主义知识观与学习观。  相似文献   

18.
人鼠对话     
公元2085年的一天,我正坐在电脑面前,屏幕显示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我紧张地操作着电脑,把老鼠的声音翻译成人的语言。“请问鼠先生,为什么你们有如此强的免疫力?”我问道。“被你们逼的!”它嘲笑似的回答,“如果我们免疫力不强,你们人类还不同样要把我们送进动物园保护起来。”“为什么你们误食毒药后其余同类就知道不吃这种有毒的食物呢?”我有些汗颜。“那是我们老鼠特有的,也是一个六维空间问题。”它有些()了。“六维空间?请具体说。”“你们不是利用五维空间造出了比飞机更方便的空中轨道吗?”我知道它说的是我们的一种形如五角形…  相似文献   

19.
我班有个“刀子嘴”叫赵滢。他中等身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大家刻骨铭心的是他的嘴巴。他那嘴巴好像是专门用来教训人的,班上不少同学都被他教训过。我与他同桌,“受训”的机会自然不会少。当我因为数学测验获得高分而忘形时,他会冷冷地说:“别高兴过头了!小心,骄傲使人落后。”当我不小心丢了零钱而伤心时,他会指着我的鼻子说:“谁叫你把钱带到学校来的?丢了活该!要是我捡到了也不会还你的!”为了这些事,我跟他急过许多次。与他相处时间长了,我发现,虽然他有一张人人都讨厌的“刀子嘴”,但他都是善意的,他还拥有一颗不被人注意的“豆…  相似文献   

20.
(一) “奇正”,本是兵家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奇正”应用到文学理论批评领域,赋予它以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文心雕龙》以及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组重要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没有辟专章论述“奇正”,但这一组概念的应用是贯串全书的。他常常用“奇正”来说明文章的某种总的特点和要求,或对文章作总的评价。例如,《正纬》篇概括儒家六经和纬书的根本区别是“经正纬奇”,《辨骚》篇说屈原的诗歌中存在着“奇”和“正”两种因素,要求人们学习屈原时要“酌奇而不失其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