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五”期间,国家已决定要采取五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一是要加强中西部地区资源勘察,优先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增加财政支持和建设投资;二是要调整加工工业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要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五是要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合作,鼓励向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并运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2019年数据,结合区域、行业等异质性,应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专利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都能正向促进上市企业外部融资,不同的专利类型对企业的融资效果差异很大,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东部地区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专利的融资价值,中西部地区企业不明显;对于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专利融资的作用则更加明显。最后,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挖掘我国企业专利在知识产权融资中的价值,拓展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生产率效应,并采用空间俱乐部模型区分了各种效应的地区差别。结果表明,1988-1997年和1998-2009年两个时期,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静态专业化效应,并且在后期东部的静态专业化效应强于中西部;在整个研究期间,东部和中西部均不存在显著的动态或静态的多样化效应;规模效应在两个时期有所差异,前期在东、中西部均不显著,后期东部存在显著的负向规模效应,而中西部存在正向规模效应,显示出过度集聚开始在东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拥塞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地区差距进行产业分解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08年间我国31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发展趋势,且在极化区域内通过集聚的路径依赖与累积循环机制,影响地区差距的演变.尽管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强强集聚区产生了正向增长极效应,但这不足以短期内完全打破两极化发展的分化现象.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考虑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事实与趋势,发现服务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日益强化并可能成长为主导因素.因此,从长远发展看,要缩小地区差距,应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三大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同时,应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培育强势产业,积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分工合作,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情报杂志》2003,22(9):95-97
通过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成因以及弥合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探寻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信息差距的数字化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6.
陈婷 《今日科苑》2007,(20):23-23
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和紧迫。同样地,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也迫在眉睫。本文运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评价了我国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同时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而且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方面,政府支持分别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则对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融支持、政府与企业投入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省市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比较了金融机构贷款、政府与企业投入对创新的效率。研究发现,从全国看,政府科技投入的创新效率最高,而且每年都在稳步提高;企业科技投入的创新效率次之,处于小幅稳定波动状态;金融机构贷款的创新效率最低,看不出增长的趋势,但波动在缩小。从地区看,政府科技投入效率和企业科技投入效率东部比中西部优势明显,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贷款效率已经赶上了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政府投入效率和企业投入效率也超过了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政策     
中国银监会目前在福建泉州召开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现场会,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9):11-15
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强度、工业化和经济梯度的交互冲击响应关系,结果显示工业化对三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均最大,说明我国现阶段工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除中部地区外,工业化的发展会降低能源强度,体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经济梯度的提高会促进中西部地区对能源依赖型产品的消费,从而引起其能源强度的上升;经济梯度对东部地区工业化有着正向的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有着负向的影响;能源强度对工业化与经济梯度的变化影响程度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节能目标的约束性还未完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欧美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社区建设问题,如欧盟制定了“2007-2013年农村发展政策”,美国通过了“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在此基础上,欧美分别对农村发展和社区建设作出一系列政策调整并加大了投资力度.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村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村社区建设更是刚刚起步.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有一定理论成果又存在很大不足,实践层面上还缺乏具体统一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和借鉴欧盟和美国的农村政策,获得一些经验启示,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制度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变强制性为主的供给为诱致性自发型为主的供给,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非正规金融提供制度支持是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工业化战略中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工业化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云南农村工业化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客观现实,从而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此珏须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方式来提升云南农村工业化的水平,解决当前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4.
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振兴,也包括文化及心理层面的振兴,离不开系统的社会心理建设,需要心理学界的参与和智力支持。文章阐明了乡村振兴对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生性需求,分析了农村人口社会心理现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1)将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中;(2)开展符合乡村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3)把乡村社会心理服务有机嵌入乡村社会治理;(4)加强农村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相关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关系重大。叙述了农村物流及其构成要素,并从系统的角度,研究探讨了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而制度因素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量化测度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构建了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决定模型,测定了各制度变量弹性系数的大小,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我国制度变革的取向。  相似文献   

17.
"农民网商"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下农村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主体,其快速发展和壮大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就业和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农民网商"发展的典型案例,对我国"农民网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农民网商"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信托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庆田  吴六章 《软科学》2007,21(2):116-119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信托是通过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信托模式的设计,使农村微观经济主体成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直接受益主体,引导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出于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的而实现土地资源保护的理性决策,从而形成政府政策强制性土地资源保护和农村微观经济主体自觉保护两者结合、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compares four Europea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development projects spawned by national and EU initiatives to create the “European information society.” These projects, which sought to support learning and better use of ICT, were all the result of opportunities opened up by political initiative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that afflict these projects stem from varied expectations and interests of the major actors. These problems can be mitigated considerably if a feeling of ownership is generated among the participants. This sense of belonging, however, is difficult to foster in a “top-down” project. Hence there is a need for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influ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projects.  相似文献   

20.
曹桂英  赵鹏程 《科教文汇》2011,(13):22-22,66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内涵出发,以农村经济的人才需求为视角,寻找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