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体育意识薄弱,以及城乡收入的差距等,造成了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广西武鸣“三月三”中民俗体育开展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俗体育在“三月三”中开展良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对于此次活动中民俗体育的参与性较高。通过分析民俗节庆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提出在农村地区,利用其地区节日多的特点,将民俗节庆中现有的一些具有较强娱乐健身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恢复并且改造开展;扩大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在民俗节庆中的比例和规模,结合民俗节庆活动,强化民俗体育项目在农村人口心中的地位;建议农村地区在闲暇时间组织举行一些竞技性较弱、交流性较强、大众参与性较高的民俗体育交流会,以促进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佤族民俗体育文化。佤族民俗体育文化是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习俗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个性。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拨腰、打鸡棕陀螺、摄弩、脚踢架、集体舞等;主要特征是岁时节庆性、模式化、部族团队性和竞争性;主要的传承花式是家庭血缘传承、魔巴传承和竞争传承。佤族特殊的体育文化传承花式对保持其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有:(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2)民族传统体育法制保护和发展机制不健全;(3)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和扎实;(4)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缺乏.指出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要遵循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原则.在开发策略上,提出:(1)加强政府主导力度;(2)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文化法制保护与开发机制;(3)深入开展普查、科研工作;(4)着重关注民俗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培养;(5)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6)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竞技、娱乐、休闲等活动;(7)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中有选择地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与活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要途径是依托在学校、社会、节庆民俗及宗教中进行开展的,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此研究为今后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熊伟 《体育世界》2014,(10):64-65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塔吉克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积淀了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节庆日上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为塔吉克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对塔吉克族节庆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了探究,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塔吉克族节庆体育活动,政府要重视,广泛宣传,利用现代化方式对塔吉克族节庆体育活动积极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闫艺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1-4,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传承的最佳路径;“社会市场化”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自然选择;“城市旅游景点式”发展模式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传承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佳方式;“民俗节庆式”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式;“民运会”发展模式是保证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魏丽  张杰 《体育科技》2014,(3):25-26
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的有几百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比如芦笙舞、斗牛,龙舟、侗族摔跤,经2009年和2010年两次全州广泛普查,苗乡侗寨有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80多项(种)其中在民族节庆活动中一直延续的达50余项(种)。节日和传统体育活动似乎有着某种联系,黔东南苗侗族节日传承性如何,节日对苗侗族传统体育有何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探讨黔东南苗侗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关系,以期能够为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年例"是粤西地区盛大的民俗节日,其风俗活动和非风俗活动异常丰富,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也是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为年例节庆增添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韵味与特色。本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利用文献、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粤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在节庆表演中的主要传播内容、传播系统结构及其影响等,以寻求传统体育在都市背景下的发展途径,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合理健康地保留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育课中的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体育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研究着重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民俗、礼仪、节庆历史发展进程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试图通过少数民族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把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汇于农村学校体育课中,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凝聚民族感情,保护、传承、弘扬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提供可行性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节庆体育文化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严峻挑战中,失去了价值依托,丧失了信仰支撑,极大地制约了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传承节庆体育文化,创新开展模式势在必行。要将信仰回归到节庆日中,使原生态的乡土文化气息得以传承;以人为本,依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征、需求和节庆日特色对节庆体育活动进行类化参与、类化开展,创新开展模式,让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永葆内涵并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开发背景下民俗节庆体育活动流变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影响较大的民俗节庆体育活动发现,经济开发背景下,民俗节庆体育活动的举办目的、内容、形式、参加主体甚至举办地等状况均有发生流变,总体呈规模大、规格高、费用多并进行集中开发等现代化流变趋势,促使民俗节庆体育活动在现代经济社会找到更大发展空间,获得更好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中一些活动面临脱离群众、优秀民俗内涵和特色逐渐缺失等困境。提出对民俗节庆体育活动进行集中开发的同时,应重视扶持和指导其在基层的开展。实行两手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8,(7):573-575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滇西北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旅游开发活动进行研究。探讨滇西北少数民族现有的节庆体育旅游项目开发情况以及制约开发的因素。以期进一步开发体验经济背景下节庆体育旅游产品,为滇西北少数民族的节庆体育旅游开发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海南民俗体育的分类,特点和发展现状等.主要结论:海南民俗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分为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现代民俗体育文化;除具有一般特点外,海南民俗体育文化还具有热带休闲性、经济性、多样性的特点.建议实施海南民俗体育文化开放战略、加强机构建设、创新品牌项目和节庆活动、加大加快市场转化力度、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非物资文化遗产发展策略等.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生活着哈萨克、维吾尔、回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独特、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体育活动,受人文背景、居住环境影响在其体育活动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神圣性宗教文化。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性传统体育活动进行解读和剖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多与崇拜、祭祀、节庆、丧葬等宗教文化有关,对各民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方面有着深刻影响。不过,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始性及宗教文化内涵开始受到冲击,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及宗教文化发掘,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遗产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并运用民俗学、民族学、逻辑学等理论对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概念进行辨析.主要结果与结论:民间体育在空间上比民俗体育宽泛得多,其内容包括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甚至外来体育,即指那些非官方的、除统治集团机构之外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岁时、宗教信仰和禁忌仪式等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俗节庆体育活动找到了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其发展呈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广泛等现代化趋势,但也导致其中一些活动面临脱离群众、优秀民俗内涵和特色逐渐缺失等困境。提出对民俗节庆体育活动进行高层次集中开发的同时,应重视扶持和指导其在基层的开展,实行高层次和基础活动两手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流传于黔东南黎平县四寨村一带的侗族摔跤活动,是一项糅竞赛和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有其独特的竞技特点和习俗规则.文章在文献资料和参与考察的基础上,梳理了黎平侗族摔跤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基本过程并阐析了侗族摔跤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5·12"地震后发掘羌族传统体育的社会背景和必要性,并对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归纳和整理.羌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包括竞技类(推杆、摔跤、射击和明火枪打靶、扭棍子、扳手劲和提石墩、斗鸡、甩皮封),民俗节庆类(秋格拉萨、耍狮灯和舞龙灯、秋千),娱乐游戏类(抱蛋、抓石子、丢窝窝、爬天杆、拍球),传统舞蹈类(跳沙朗、羊皮鼓舞、铠甲舞、跳"麻龙"、牦牛愿),武术和气功类,还有其他如溜索、翻杠子等.发掘和整理羌族传统体育需要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20.
袁宏刚 《精武》2011,(A1):73-73
由于云南独特的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造就了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就拥有52个民族,少数民族就占全省人口的1/3,而各民族又拥有属于本民族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譬如说摔跤、弩射、霸王鞭等等,所以该地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对云南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