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反思,与时俱进.近年来,连云港市的连岛小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推出“三色德育”(“红色”德育、“绿色”德育、“蓝色”德育),让“红色”、“绿色”、“蓝色”为海岛师生生命成长奠基,打造“三色德育”系统工程,构建出一个“...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中学德育内容缺乏层次性当前中学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导致德育内容的空泛化和缺少预见性,与中学生的可接受性脱节。德育内容没有根据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形成层次。长期以来,德育内容"上下一般粗",往往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德育工作是成人高校担负起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神圣使命的生命线,是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政治保证。强化成人高校德育创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做到“德育为先”,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是在新形势下对成人院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德育体系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德育体系的建设要成立统筹管理高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氛围;此外,还要深入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完善德育内容,拓展高校大德育方法途径体系,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需要,解决高校德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效果,是高校德育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通过学生道德行为记录袋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寻求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的途径,满足社会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师院校德育和谐机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的德育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和谐系统,学校制度环境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制度环境的作用,建立和谐规范的制度环境体系,来加强高师院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文件中,强调指出高校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确立为指导高校德育创新必须坚持的新理念。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在当代高校德育的发展和延伸,也是对传统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既要切实把教育、引导、激励大学生的个人需要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结作为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又要把尊重、关心、帮助大学生成才作为德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更要把提高、增强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从而不断推进德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人文关怀是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基本维度.要明确强化人文关怀是德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德育的现实需要.强化德育人文关怀必须构建和完善高校德育人文关怀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倘若没有正确的德育导向,将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德育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然而,当前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德育的效能。因此,本文以“用爱唤醒学生的心灵”为主题,研究班主任德育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师范院校的德育工作在教育中始终处于首位,这已毋庸置疑,然而面对当代中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学校教育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树立全员参与德育的意识,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努力构建一个崭新的适应当代社会的校园德育框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公民道德建设“应从娃娃抓起” ,“育善在家”的家庭道德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处于基础地位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家庭道德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应遵从身正为范 ,潜移默化 ;寓慈于严 ,严慈相济 ;注重实践 ,养成品质 ;创设情境 ,及时矫正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德育过程主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而在这种互动中最重要的就是"爱"。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像无水之池,总是空虚。儒家的德育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德育,"仁爱"思想在儒家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德育也应该从儒家"仁爱"思想中汲取有益养分,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的互动,这种"爱的互动"决定了德育能否取得成效以及取得成效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教育必须以学校体育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明确指导思想,改进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蒙学教育源远流长,蒙学读物更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蒙学读物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符合儿童特点,注重文道统一。蒙学读物更饱含着丰富的德育意蕴,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以"仁"为本、仁者爱人,以孝立身、忠孝一体,以诚为本、诚信守信,以礼为本、修身做人,以学为本、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5.
论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应发挥和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应和功能,寻找学校体育与德育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和教育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会现象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他们良好的德育素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的优化组合,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是现代社会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卢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道德教育上有诸多见解。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是向善的,人天生充满着自爱、同情性、对幸福的关切。在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卢梭主张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整体的自然人,同时也是"美德共和国"的公民。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卢梭比较看重情感主义润育,注重道德感化和情感激励。不过,卢梭虽然反对理性主义教育路线,但是他也并非完全否认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础物理教学把学生引入浩瀚的自然科学世界,但在教学中往往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特别是德育分割开,没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和高尚的、美的道德情操的形成,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教师只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会很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引导学生把爱好、兴趣升华,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性的人材。  相似文献   

19.
摘要:在道德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运动教育模式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具体的德育实践形式与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为我国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为开发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载体提供启示。研究结果如下:1)运动教育模式下围绕某项体育比赛组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模拟的集体社会生活世界,这是一个渗透德育理念的道德实践场域,参与者在该场域中作为担负不同角色职能的道德实践个体,被不同的道德实践单元接纳;2)道德实践个体在活动中,通过道德实践单元内的言行交往,生产出“角色职能、团队认同、分享成败”道德事实,而在所处道德实践单元与其他道德实践单元之间的言行交往,生产出“公平竞争、分享成败、行业认同”道德事实;3)生产出道德事实的言行交往,不仅实现了其“社会群体归属感”和“纪律精神”的属性,更是将社群属性的纪律精神内化为“自律”属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德育不能仅靠开设"两课",在专业课教学中也应融入德育,会计专业的学生还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提高认识,遵循教育规律,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将德育寓于会计课教学之中,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