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实际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现状如何呢?经过近两年的调查.我还没有发现身边哪一个小学在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后提倡学生使用计算器.而禁止学生在学校里使用计算器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绝大部分老师在上完“计算器的认识”这节内容后.就让学生把各自的计算器收起来.打入“冷宫”,为防止学生在课后使用.甚至要求在计算时写出竖式。使用计算器只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段小插曲,一段让学生想留也留不住的幸福。对计算器来讲,一句话,想说爱你太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2.
“严禁携带计算器进入考场这一直是各地中考、高考的一大纪律。1998年上海市率先打破坚冰作为国家试点允许科学计算器带入高考考场。一石激起千重浪,计算器能否带入考场引起广泛争论。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呼唤科学计算器入课堂进考场。一、计算器进课堂入考场,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即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学者孔凡哲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科学计算器就学生而言就是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2005,(8):40-43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TI杯高二年级数学竞赛于2005年5月28日再次拉开序幕,这是全国惟一允许使用计算器的赛事.计算器型号不限,包括可以编写程序的、拥有计算机代数操作系统(CAS)的图形计算器,竞赛分个人赛和团体赛,每个参赛学校指派3名学生参加团体赛,参赛学生允许对试题讨论、分工和合作,他们的个人赛成绩与团体赛得分的总和为学校团体总分.本刊2002年第3期曾经报道了上海市(首届)TI杯高二年级数学竞赛,2003年5月因非典原因停办一次,今年举办的是第三届.计算器的熟练使用已成为此赛事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刊登本次大赛的试题和解答,以飨读.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1页例题1、2以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的“探索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在第一学段已经积累了部分“探索规律”的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其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乘除法运算的一些规律。乘除法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数...  相似文献   

5.
2001年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会使用计算器,因此计算器首次进入了新课标的实验教材,同年,部分地区的中考开始允许使用计算器.计算器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辅助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会使学生形成对计算器的过度依赖,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如何在教学和考试中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计算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考试题的角度出发,分析计算器环境下的中考试题的命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振新 《江西教育》2004,(13):70-71
计算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会使用计算器乃至计算机正成为各类人才的一个必备技能,但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此,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对计算器的使用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计算器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积极推进使用计算器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07,(4B):14-15
华东师大二附中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以后,我校发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两纲”,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德育工作,切实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内容目标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7~9年级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题学习”是《标准》中最富特色的新增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数学“课题学习”领域的设置,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发生重大的转变.如何搞好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新任务,本结合宁波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中的一道压轴题,谈一下这方面的体会,以便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试验本),不仅增加了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片,而且在教材结构上增加了“广角镜”、“想一想,做一做”、“发现之路”、“阅读与思考”等栏目。用好这些栏目,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课改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市《生命科学》高中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恰当使用教材中的“广角镜”栏目,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2006,(8):37-39
竞赛简况 为了贯彻《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推动数字化数学活动和数学课余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求知和应用技术的能力,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上海市数学会中教委员会联合举办了2006年上海市TI杯高二数学竞赛。由于该项竞赛允许学生使用包括图形计算器在内的各种型号计算器,因此竞赛试题的内容和形式都与通常的数学竞赛有所不同,它涉及问题更宽广、更有趣,解决问题途径更多样。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教育知名人士卢志指出:“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而探究性学生实验,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经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基本理念编制的《面向2l世纪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先后提出以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中的主体地位为目的,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本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健全,注重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等基本思想,以充分体现“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计算机、计算器的教学和使用作为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六大理念”之一,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利于数学实验的开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联系表示”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TI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设备有效地实现了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11期发表了黄红成老师的文章———《小学生考试不要使用计算器》(以下简称《不》),虽然通篇以调查数据为依据,但是我们还是对“使用计算器进行考试有害而无益,学生考试时不要用计算器为好”这个结论,不敢苟同。“电子计算器的使用”这一内容,人民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将内容目标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7—9年级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题学习”是《课标》中最富特色的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作为数学欣赏,介绍尺规作图与几何三大难题、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专题,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新增的“数学文化”专题中也提出了“黄金分割引出的数学问题”.笔者认为“黄金分割”这一题材是中学开展数学课题学习的良好素材,其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笔者对黄金分割及其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和主动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上海市《进入21世纪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我校作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率先开设了拓展课与研究课,特别是尝试在高三年级开设研究课,旨在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强化复习效果.目前已收到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来,上海市第十中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追求每个学生的最好发展。该校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核心办学理念,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上海市第十中学课程建设方案》和《学习自主、道德自律、人格自尊》德育运行的操作体系为抓手。经历不懈的努力,上海市第十中学建立和完善了学校“自主教育”德育运行的操作体系和“自主发展”的课程建设方案。本期我们刊载该校相关经验与做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