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庄猛 《新闻爱好者》2011,(10):78-79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的"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网络电视等。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形式上。新媒体的特征有交互性、及时性、融合性、延展性和分众性等等。  相似文献   

3.
岳琳 《新闻前哨》2021,(2):25-26
新媒体是在媒体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更多受众参与提供条件的媒体形式。新媒体传播,要注重这种受众参与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在新媒体传播中,提高受众的参与体验效果,同时也要强化媒体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新媒体传播要想实现社会广泛关注,就要将受众文化的民主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进行探究,加强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常会把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指的是电视、广播、报纸、周刊(杂志)、户外广告等媒体形式。而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播技术发展进步带来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多元化,传统媒体原有的受众日渐分散。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崛起,"两微一端"以及抖音快手短视频APP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融媒体的优势愈加明显,传统"把关人"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媒介融合和竞争并存的新格局下,对"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形式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两岸媒体的"反服贸"微博报道为切入点,发现在涉台信息传播方面,微博平台上形成了以大陆专业媒体和台湾综合媒体为主、大陆其他媒体为辅的舆论场。研究抽取两岸代表性媒体在微博上呈现的"反服贸"报道共362则,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解读,发现两岸媒体在微博平台上的报道以事件发展为基础,但呈现出各有侧重的报道框架和特点;两岸在新媒体传播的基础、语言、内容和形式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融合之势。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微博报道差异和融合的原因及未来两岸新媒体交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国开始了对新媒体的研究。“所谓新媒体是在一般媒体基础上产生的,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骨干而形成的复合媒体,比如有线电视、字电视广播、静画电视广播、双声道立体多用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等。”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媒体是信息载体。新是相对旧而言。一种新出现的信息载体,其受众达到一定的数量,这种信息载体就可以称为“新媒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互联网技术和云传播等新型媒体传播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依据网络系统的众多优点,结合基于网络系统形成的新媒体传播结构,促进了信息传播平台的发展更新,尤其是新媒体中,存在互动性和反馈性等特点,使得新媒体的运营成为当前传播方式的主流。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媒体产业结构的重组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抗震救灾特殊条件下,新媒体优势得到认证,在舆情引导、信息发布、聚集民意、实际参与等方面发挥"正能量"。本文从新媒体自身服务形式的创新、服务大局发挥"正能量"、公益性特征的具体体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突破传统新闻传播视域,为有效利用新媒体信息资源,结合公众参与特点正确引导新媒体"正能量"发挥形式,依靠新媒体开展工作形式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谭薇 《新闻窗》2015,(3):16-17
近年来,"新媒体"一词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新媒体究竟为何物,很多人却不甚了解。那么,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呢?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报刊、手机app、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所谓的"新"体现在技术和媒体的状态上,并伴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现在的社会中,新媒体的  相似文献   

11.
杜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216-217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电视、广播、报刊、影视书籍类的传统大众传媒,新媒体是新近技术支持的,新的媒体形式.这个概念不是固定的,而是伴随着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被重新定义的.现今阶段新媒体有着交互性强、受众广泛、信息量大、无边界传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祥 《传媒》2017,(15)
高校校园媒体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是转型工作面临的新难题.本文在分析了校园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园媒体平台融合发展、校园媒介协同创新、校园亚传播圈用户分类引导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微视频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方式。时政短视频成为重大时政活动的必备,如每年"两会"期间,央视等主流媒体推出多条短视频,占据时政内容的重要部分。政治传播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形式,它可以很正式严肃,也可以借助新手段,通过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受众。如:人民日报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拥有两千多万粉丝,展现了近几年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新途径。从种种现状背后也显现出了许多新问题。因此,本文将以时政短视频为例,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政务新媒体运营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挚 《新闻世界》2014,(5):146-147
新媒体是一种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媒体的"富矿"与核心资源,新媒体也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式,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传播风险。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的发展,既面临着技术问题,也面临着策略重构的问题,将对未来的媒体生态和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媒体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其出现对报纸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新闻制作、媒介体验等。对此,文章重点从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新闻制作的形式更多、受众的媒介体验更好等,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军力  郑静 《新闻传播》2023,(7):118-120
新媒体环境中,媒体传播的社会责任得到一定强化,其中环境传播具有传递信息、监督信息、传承文化与社会协调等职责。通过分析我国过往典型环境事件反映出的问题表明,其在新媒体语境中环境传播结构已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及话语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国媒体在环境传播工作中需增强自身效能,担负起自身职责,做好舆论监督与环境信息沟通等工作,同时贯彻核心价值观,遵循健康传播理念开展环境传播工作,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环境传播责任及媒体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技术与理念已在媒体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媒体的影响力以几何级数式的增长.高校精品课程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信息传播的重要裁体与形式,其在传播的教学信息在内容和形式上虽与新闻信息有不同之处,但对传播形式最优化和对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追求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引入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元素和传播新理念,力求使精品课程成为高校教育信息传播的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社交媒体、网络媒体等基于互联网技术传播的媒介形式,可以统称中文语境中的"新媒体"。日本的新媒体普极较早,社会信息系统中,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顺应互联网发展不断变革,走向数字化或在线播出,新媒体则在保持发展势头的同时兼顾着传统媒体的利益,形成了当下日本较为良好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中合作的媒介生态。传统媒体在公信力、运营体制和受众粘度方面仍优势明显。日本新老媒体协同共进的现实,对中国媒体很有启示意义。媒介融合是大方向,但又是渐进的过程;建立在传统传播基础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也需在稳定中求变;未来传播是新媒体主导,但变革不仅是传播介质的改造;应立法保护纸媒内容原创,终结免费午餐,否则传统媒体难以为继,新媒体的创造力也难以激发。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  相似文献   

20.
疫情期间线上购物成为了大家居家防疫购物时的便捷模式,直播带货受到了广大受众的热烈欢迎,让线上带货逐步走向了新高潮。在这拨线上带货的高潮中,除了自媒体网红直播带货外,一些政务新媒体也尝试开展线上直播,通过政企合作、媒体助力的形式进行线上带货,取得了较好的带货成绩。本文将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南海旅游"微信公众号线上美食旅游节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传播学理论知识,对"南海旅游"线上旅游节举行的系列带货活动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善于把控受众消费心理等对活动进行传播,并探讨其优势,为未来其他的政务类新媒体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