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司题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妈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IO块,小明吃了其中的4块小明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_。,_._4。。_学生很快答出是H,学生回”——”——”——”一IO”一『一答后,我接着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剩下的蛋糕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可以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学生对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议论,争相回答出爸爸和妈妈都__.__、、。_…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与否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选好“前奏”吸引注意 好的教学“前奏”,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迅速到位。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播放《祝你生日快乐》乐曲,并笑容可掬地说: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请我们吃蛋糕(示出硬纸做的圆形蛋糕)我们用整数1表示一块蛋糕。现在我们来分蛋糕,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分?使大家都分到一份同样大的蛋糕。 生:平均分。 师接着说,对,只有平均分,大家才能吃到一份同样大的蛋糕。这样的前奏开讲易于学生接受,把“平均分”烙印在学生的头脑里,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注意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町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通过复习转入新课后,教师用幻灯出示孙悟空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八戒抱着大西瓜回来了,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要吃1/6,最少也要1/5。悟空听了哈哈大笑,沙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星期天小明和他的同学一块来到了动物园,小明带了一块蛋糕,想把这块蛋糕分给4只小猴,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分吗?(板书:平均分)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分得这块蛋糕的1/4。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05-106页。 教学过程: 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 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 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 小明吃3块,妹妹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 吗? 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 个蛋糕的1/8。  相似文献   

5.
活动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特地请咱们学校食堂的师傅们精心制作了一些蛋糕,带到这里请同学们品尝。不过蛋糕的数量不多,一人分一块不够,只能两人吃一块。你能把蛋糕分开吗?(生亲自动手切蛋糕)活动二:建立模型1.认识12。学生分好蛋糕后,请他们分别说一说是怎样分的。(1)学生首先演示了平均分的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能吃到多少呢?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4、5等数字能不能表示出一块蛋糕的一半?你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吗?像12这样…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我的生日。 吃过晚饭后,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大蛋糕,妈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5份。正当我们要分吃蛋糕时,家里又来了5十客人,妈妈就把蛋糕横切开来,这样蛋糕就够吃了。非常巧的是,妈妈刚要拿剩下的最后一块蛋糕吃,邻居小东进来了。于是,妈妈把自己的那份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与小东分享。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分数的了解,可能是从切水果、分蛋糕开始的,将苹果或者蛋糕切成两半,一半就是二分之一。二分之一就是用来表达这个特定的量的一个数。对于分数的基本概念,例如苹果的一半,甚至蛋糕的四分之一,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能理解。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他们先学了整数,由于学生会本能地使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去认识和理解新的知识,所以在学习分数的时候经常会与一些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混淆。而且,分数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含义,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道路上出现了种种困难。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弄清楚分数的不同意义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冬子 《师道》2003,(7):29-30
听了香港老师上的一节有关分数知识的数学课。有什么特色吗?且看下面的实录。老师带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纸,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大的有小的,一上课就发给学生。“小朋友,这个圆形像不像你们过生日吃的大蛋糕?小朋友过生日,是不是要把蛋糕分成几份,让爸爸妈妈也一起吃?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蛋糕分一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好不好?”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分好了。“请这位小朋友说说,你是如何分的?”“我先把蛋糕分成两等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再分成两等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份。”一个学生这样说。“这位小朋友分完…  相似文献   

9.
<正>【预设情节1】认识分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创设情境:今天宝宝和贝贝要去秋游,妈妈给他们准备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你能帮他们分一分这些食物吗?课件演示: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两份的动画过程。把哪一份分给宝宝?哪一份分给贝贝?这样分公平吗?(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再小组交流讨论:蛋糕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版第十册"分数与除法"一课.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分蛋糕、分饼两道例题,让学生经历分的过程,从而揭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初次看这节课的内容,感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不困难,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非常理想. 初次教学:课堂陷入僵局 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我首先教学例1,创设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把三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研究每人得到几个蛋糕.然后减少蛋糕的数量,让学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研究这时每人得到几个蛋糕,从分整数个物体开始过渡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和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得出每人分得三分之一个蛋糕.  相似文献   

11.
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2: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98-100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师生谈话:三年级同 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休息的时 候,小明和小红拿出带来的食品准备 分着吃呢!他们商量着准备平均分食 品,平均分是什么意思?那每人各分得 多少呢?怎样用数来表示呢?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秋游场景中 分吃食品引出数学问题,弄清平均分 的含义,提出如何用数来表示分得的 食品的数量,为下面的分数学习埋下 伏笔。这样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 感受分数来源于生活,经历分数产生 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一、情境引入师:小明与小强是好朋友,他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他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然后两人各吃了剩下西瓜的一半。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生:两人都吃了这个西瓜的14。生:两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12,每人吃了这个西瓜的12×12=41。师:他用了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板书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生:这个算式是分数乘分数,以前我们学的是整数乘分数。师:你也能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吗?(生写,然后汇报,师板书)13×1314×2435×3423×5623×3215×1637×5632×32二、探…  相似文献   

15.
一天,在射阳县实验小学六(10)班的教室里,小明和小强正在为分蛋糕的事争论不休。原来,他们俩都是班里小有名气的“象棋高手”。他们在全班同学的建议并公证下进行象棋比赛,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同学们为他俩准备一块大蛋糕,规定谁先胜了三局,就得到全部蛋糕。结果,因有其他课外活动,不得不终止比赛。此时,小明已胜了两局,小强仅胜一局。小强认为谁也没赢,应该平分这块蛋糕;小明则认为他赢了两局,占优势,应得到全部蛋糕。他们各执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同学小华提议按照各人胜出局数分配,即按2∶1分配,但小明表示反对,同时也有许多同学认为这种分…  相似文献   

16.
1.现实性策略。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任务之一。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选择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社会生活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使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后设计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星期天,小明去给王明补习功课,王明问:“你家到我家有多远?”小明回答说:“我家到你家的路程,再加上返回路程的一半,正好是1200米。”你能帮王明算算,两家相距多少米吗?此题的解法很简单,然而,许多同…  相似文献   

17.
<正>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对于“几时差几分”这样的时刻,学生经常会读错。如何提高学生读“接近整时”时刻的正确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创设情境,化曲为直呈现时针轨迹1.初读几时几分图1展示了小明的日常生活。教师依次出示前3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明什么时刻在干什么。学生观察发现:小明7时起床,7时10分吃早饭,7时30分到学校上学。  相似文献   

18.
柳静  刘北荣 《山东教育》2003,(28):47-47
[教学内容]这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师:(课伊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吃蛋糕。(用课件出示圆柱形蛋糕)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看到这熟悉的蛋糕,感到新鲜有趣,接着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用一张白纸放在这个蛋糕上,白纸就把蛋糕上的底复制出来,再用剪刀把上底剪下来,然后,折叠就可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师:分得真好!像这样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师:请…  相似文献   

19.
切蛋糕     
这个星期天是小明的10周岁生日。他的妈妈特意给他订做了一个正方形的大蛋糕。小明想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使家里每人都能吃一  相似文献   

20.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