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高原泥炭地一直是第四纪气候变化和地质活动的研究热点。通过210Pb放射性测年技术的恒定补给速率模式建立若尔盖高原花湖泥炭地30 cm泥炭剖面的高精度年代框架(1824-2011年),得出该年代序列下泥炭剖面的厚度沉积速率为0.16 cm·a-1,加权平均沉积通量为0.082 g·cm-2·a-1。通过泥炭的干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计算出泥炭剖面的有机碳沉积速率,即近现代碳积累速率为86.12 g·m-2·a-1。结合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卫星观测模拟数据以及气候代用指标重建的气候数据,探讨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对该泥炭地碳积累速率的影响,得出花湖泥炭地对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响应主导因子为降水。为进一步研究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的泥炭发育和碳积累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和提高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连续2年(2014和2015年)的小区施肥控制试验,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如下。1)施用无机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其均值分别是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1.67倍和1.28倍。2)单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N2P0(15g N/m2,0g P2O5/m2)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空白处理显著降低60.39%和29.2%;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当施磷30g P2O5/m2时,施氮15g N/m2处理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比不施氮处理增加61.54%,差异显著。3)单施磷肥各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于空白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15g N/m2的基础上增施15和30g P2O5/m2磷肥,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59.8%和279.98%,1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3.78%和38.66%;施磷7.5g P2O5/m2时,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比不施磷处理显著增加68.35%。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松嫩草原野外条件下,采用人工刈牧的控制实验探讨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地表照度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响应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羊草群落地表照度随着刈牧强度的增大显著增大,7-10月份群落中土壤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地表温度依次高于地下5cm和地下10cm处土层的温度,土壤温度的大小是由羊草群落地表吸收太阳光热能的多少以及群落自身的保温和散热能力来决定的,当吸热过程占主导地位时,土壤温度升高;当散热过程占主导地位时,土壤温度下降。30%和50%刈牧强度对土壤水分含量影响不明显,刈牧强度继续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对刈牧强度的反应更明显。随着刈牧强度增大,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均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讨冬季兰州城市大气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于2011年12月5—12日采集兰州城市大气PM2.5样品,利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量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浓度.结果显示:EC和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48μg/m3和22.71μg/m3.降雪是EC和OC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EC和OC的相关系数达到0.98,表明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来源相对简单且基本相同.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是3.26μg/m3,仅占OC含量的14.4%,揭示出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OC的主要来源是直接污染源.对碳气溶胶8种组分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对冬季兰州城市大气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有最主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是中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之一。准确估算参考作物蒸散发量(ET0)是吐鲁番地区农田灌溉系统设计和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利用吐鲁番站2000—2015年作物生长季(4—10月)的气象资料,基于线性回归、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评价指标,以FAO-56 Penman-Monteith (FAO-56 PM)模型为标准,评价Priestley-Taylor (P-T)、Hargreaves-Samani(H-S)、Jensen-Haise(J-H)、Turc、Makkink-Allen (M-A)、Trajkovic(Traj)、Makkink-Hansen(M-H)和Berti-Hargreaves(B-H)模型在吐鲁番地区的适用性,并分析各模型偏差原因。结果如下:1)所有模型在生长季期间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H-S、Traj和B-H模型高估月ET0,其他模型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低估现象。2)Traj温度模型模拟精度最高,其RMSE、MAE和MRE分别为6.38 mm、5.69 mm和4.29%; M-H辐射模型模拟精度次之,Turc辐射模型模拟精度最差。3)Rn和VPD是影响温度和辐射模型计算值偏差的主要气象因子。同时分析FAO-56 PM模型计算的ET0和蒸发皿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为利用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估算吐鲁番地区ET0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N)是气候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综合结果,开展典型区域植物δ15N的研究可以指示气候环境的变化。沿400mm等降水量线测定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本植物和土壤的δ15N值,并将δ15N值与气候环境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样带草本植物δ15N值分布在-5.5‰~15.3‰之间(平均值4.02‰),其中,C3草本植物的δ15N值范围(-5.5‰~15.0‰)比C4植物(-2.85‰~15.3‰)宽,但平均值显著低于C4植物;土壤δ15N值范围为1.42‰~9.11‰,平均值为4.74‰;2) C3、C4草本植物整体以及2种广适性草本植物的δ15N值与经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C4草本植物δ15N值与经度关系不显著除外),但与海拔关系微弱;3)植物/土壤的δ15N值均随温度升高呈显著偏负趋势,其中C3、C4草本植物的温度系数分别为-0.41‰/℃和-0.39‰/℃,但植物δ15N值随降水增加呈微弱偏负趋势;4)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降水变化后,草本植物δ15N值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更加显著,而在控制温度变化后,植物δ15N值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更加微弱。研究表明在水分变化相对较小的条件下,温度可能是控制本样带植物δ15N值变化的关键因子,意味着植物δ15N信息可以指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集湖泊自然湿地及其周边围垦农田的代表性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总有机碳含量,讨论了天然淡水湿地围垦成农田后的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地表层(0~1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5.35~25.63g/kg;而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则为6.77~23.42g/kg。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表层和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围垦到30-40年后,有机碳的损失趋于稳定,年均损失在1.04-1.06%之间。开垦为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显著低于开垦为稻田,一年两季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高于一年一季稻。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黄河源区土壤干湿状况时空格局变化,基于2007-2016年日序数第193~257天的MODIS 1 km分辨率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产品反演10年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0年实测土壤水分与TVDI的线性关系的相关系数达到0.7,说明TVDI可作为干旱指标有效地指示黄河源区的土壤干湿状况。在年际变化趋势上,10年间日序数第193~257天的TVDI均在0.4~0.6之间,属干旱分级中的正常状况,但东南部地区整体处于干旱-重旱。中、低植被覆盖区域的干旱趋势较为相似,10年来旱情均较为严重,TVDI数值均在0.6~1.0间浮动,其中低植被覆盖区所有时相的TVDI在10年内数值均在0.6及以上,表明旱情持续。高植被覆盖区域严重干旱的情况较中低覆盖区域缓解,但是干旱依然在10年间持续发生。旱情的空间变化特征显著,严重旱情多集中于东北部和东南部区域,分布趋势基本与中西部整体土壤水分较充足的客观事实吻合。  相似文献   

9.
摘要:以2015年中国男篮高原期间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过程中对中国男篮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干预并进行追踪测试,并对高原前后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高原体能训练进行科学化探索。方法:使用韩国Bio Space公司Inbody3.0体成分测试仪分别在上高原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成分;使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GEN.S血细胞分析仪等仪器分别在上高原、高原中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机能。结果: HB、RBC和HCT在高原训练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1);BUN与CK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T与C则先降低、后升高;T/C则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成分中除了脂肪含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有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1)高原体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这种能力在高原训练第11天的测试中发现有明显的提高,并于第21天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因此要改善篮球运动员机能水平,高原体能训练应至少持续21天。2)BUN和CK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BUN和CK可以作为今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控制的参考指标。3)T和C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C则呈升高趋势,说明此次高原训练负荷安排科学合理,运动员没有发生疲劳现象,机体合成代谢能力得到提高。4)高原体能训练可以降低篮球运动员的体脂含量,但对肌肉围度的影响则与高原训练的高度、形式及负荷有关。5)此次高原体能训练模式可以作为其他高水平篮球队进行高原体能训练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壤含水量是气候、水文和生态等研究的重要参数。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法是遥感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常用方法。以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为研究区,使用MSG-SEVIRI (Meteosat Second Generation-Spinning Enhanced Visible and Infrared Imager)晴空数据,构建地表温度日较差-植被覆盖度特征空间。在此特征空间上,结合研究区土壤质地数据,建立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反演土壤体积含水量。利用西班牙REMEDHUS (REd de MEDiciòn de la HUmedad del Suelo)土壤含水量观测网络的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均方根误差均在0.05m3/m3以内,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常用的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特征空间的结果对比证明,以地表温度日较差替代地表温度,能够减小地表温度反演误差导致的土壤含水量估算误差,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1.
生物固氮是生态系统有效氮的重要来源,目前存在多种测定和计算方法.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豆科植物团垫黄芪(Astragalus arnoldii)为对象,对比自然丰度法和同位素稀释法的差异,探讨4种计算方法、4种参考植物和2个取样时间对团垫黄芪生物固氮百分率(%Ndfa)评估的影响.结果 表明:参考植物的δ15N在自然生长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方向的70个表土孢粉样品,进行孢粉现代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以下认识。研究区不同植被带下孢粉组合存在明显差异,如松林带以松属花粉为主,冷杉和云杉林带以冷杉属-松属-云杉属组合为主,阔叶林和灌木带以栎属-桦属-松属组合为主,高寒草甸带以莎草科-蒿属-菊科组合为特征,高寒草原带以蒿属-莎草科组合为特点。其中,AP/NAP(乔木与非乔木花粉)比值可很好地指示植被变化。利用花粉含量的PCA分析,重新建立2个花粉-气候指标(Pi,Ti),它们分别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并通过0.01显著性检验,说明它们能够用来定量重建该地区过去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溶解碳随森林溪流水体流动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的重要内容。为了解溪流水体溶解碳输出的潜在能力,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山森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溪流径流量最大的降雨季节,在集水区4.31 km2的范围内,调查所有15条溪流水体中溶解碳的输出特征。结果表明,单位集水区面积溶解碳的最大年输出速率为12.99×103 kg·km-2。高山森林溪流水体中全碳、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单位集水区面积的输出速率分别为3.56×10-2、2.12×10-2和1.43×10-2 g·m-2·d-1;全碳、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单位溪流面积的输出速率分别为2.01×103、1.20×103和0.81×103 kg·m-2·d-1。长度大于30 m的溪流,全碳和无机碳的浓度表现为源头>入河口,而有机碳的浓度则相反;长度小于30 m的溪流,全碳、无机碳和有机碳的浓度均表现为入河口>源头。这些结果表明,降雨季节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水体流动导致大量溶解碳的流失。本研究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山森林陆地系统与水体间的生态联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中国东部E-W和N-S两条环境断面的表土,对其进行磁化率测定并分析土壤磁化率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年均温、年均相对湿度和年均降水量(MAT、MARH和MAP)等现代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E-W断面上土壤χlf(低频磁化率)和χfd(频率磁化率)空间分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N-S断面上χlf随纬度变化复杂,χfd有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在0℃≤ MAT ≤ 12℃或MAP ≤ 1 000 mm时,χlf随MAT和MAP的增加而上升;当MAT>12℃或MAP>1 000 mm时,χlf表现出相反的变化。χlf与MAP的回归方程表明磁化率可以作为古降水的定量重建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磁化率在用于古环境重建时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200 ≤ MAP ≤ 1 000 mm的地区较好反映古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4种含硫肥料对2种镉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油菜和三叶鬼针草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吸收铅、镉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铅的吸收量,含硫肥料降低了三叶鬼针草对铅的吸收.硫磺和(NH4)2SO4增加了油菜对镉的吸收量,含硫肥料对三叶鬼针草吸收镉没有显著影响.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硫磺和(NH4)2SO4可以作为有效的肥料提高油菜对铅或镉的吸收,而对于三叶鬼针草,添加含硫肥料不能促进其提高对铅、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新疆典型山区草地——高寒草甸、亚高山草甸和山地草原的野外实地监测,在草原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氮特征研究结果比较基础上,讨论了围栏对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围栏后草地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的提高,使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温度明显减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氮的恢复,但出于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相对较慢,大部分又积存在土壤表层,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围封的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