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需要传达最准确的意义,做到信、达、雅.兼容各家之长,灵活地加以运用,化解矛盾,寻求共识,以期达到最佳的忠实于原文的效果.在翻译时既要注意使译文忠实原文,还要注意译文的可读性.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言层面的含意和文化背景的意义,探求原文语句与译文语句的对应涵义.通过译者的内化和再创作,优化译文,灵活有效地处理翻译中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2.
高杰 《科教文汇》2009,(35):118-119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信、达、雅"是对古文翻译的要求,本义是忠实原文,通顺,流畅,优雅,美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鉴这一要求,既要注重语文的基础性教学,更要做到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愉快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杨红凌 《百科知识》2021,(33):67-68
"信、达、雅"即忠于原著、译笔流畅、文字典雅.严复标举"信、达、雅"的真正用意诚如王佐良所言:"吸引心目中预定的读者."所谓"信"是指为心中预定的读者传达准确的内容,所谓"达"是指译本尽量运用为预定读者所熟悉的表达方式,而"雅"是指译者通过艺术再现和加强原作的风格特色来吸引预定的读者.商务信函是商务活动的重要一环,与之对应的,商务信函翻译也是商务英语翻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信、达、雅"标准下,立足商务英语信函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文体风格,配合直译、套译等翻译技巧,对商务信函翻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商务信函翻译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严复提出翻译标准"信、达、雅"",信"在三者中尤为重要,本文阐述的是其中之一"信"",信"的意思就是忠实、准确。因为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翻译时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忠实,做到尽可能的忠实于原文,要处理好两方面:一方面是忠于原文并不意味着要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的翻译,另一方面是忠于原文总是要求译者带给读者与原作相同的内容、思想、情感、立场、风格等。只要遵循这些规则,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满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在涉外专利中,英文原文的汉语翻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译文应当至少满足"信"和"达"的要求。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化学领域专利英汉翻译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意义引申是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在正式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它通过延续或扩展原文的词义,调和原文和译文形式上的矛盾,使译文通顺流畅。意义引申的方式有多种,只有多练习,注意积累,才能熟练运用,培养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7.
保持原作的风格在翻译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译文能否逼真地再现原文的风貌,实际上也就是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对于翻译标准,有人这样定义:"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由此可见,本文试从三方面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保持原作语体风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冯超 《科教文汇》2008,(23):251-251
保持原作的风格在翻译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译文能否逼真地再现原文的风貌,实际上也就是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对于翻译标准,有人这样定义:“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由此可见,本文试从三方面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保持原作语体风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读者的大致相同的感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习惯用法、思维方式及文化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变幻显然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本着“忠实通顺”的原则,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认真领会原文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照搬原文的词语或结构,逐字逐句地“硬译”从汉译英的角度,从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翻译的特点,对汉译英一些基本技巧进行总结,使其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徐以乐 《百科知识》2021,(12):51-52
音乐是无国界的文学艺术形式,是跨文化交流中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歌词作为音乐的载体,通常饱含着作词者的感情和思想,词语表达体现翻译的美学.翻译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很多时候,歌曲翻译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美感,它对译者的要求很高.通俗的流行歌曲翻译的口语化更有利于大众的理解."歌词的翻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翻译,其翻译目的是使译文在歌手的演唱中达到与原文最接近的演唱效果."尽管标准不定,但译者仍需要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翻译,才不会变得漫无依据.历来有很多中外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被大家引用,其中,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翻译《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这一理论,非常准确地概括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受到专家和大众的广泛认可.通常来讲,我们可以把翻译的准则划分为四个方面,即忠实性、自然性、优雅性和可吟唱性.本文主要以此原则作为英汉歌词翻译的基础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杨芳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94+210-194,210
以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中副词的翻译为例,分析译者是怎样遵从通顺的原则来处理和使用副词的。在汉英对照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的异同,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发现通顺原则在译文中体现在四个方面,而这些又都能在副词的处理和使用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2.
提到翻译的标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所提出的著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然而,就科技英语的特点和用途而言,其翻译标准应有别于文学翻译.科技英语的翻译标准应该是:准确规范、通顺易懂、简洁明晰.科技英语文体不同与文学类或其他类型的文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科技英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有关科学著作、论文、研究报告、产品说明书等方面的资料均属此类.了解和掌握科教文体的特点及规律将有助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读者的大致相同的感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习惯用法、思维方式及文化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变幻显然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本着"忠实通顺"的原则,正确理解原文的意义,认真领会原文的内涵,本文从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翻译的特点,对汉译英一些基本技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乔德阳  陈令霞  吴昊 《科教文汇》2009,(35):259-261
本文是基于专业英语教学团队多年的教研经验,对科技英语翻译技巧进行梳理,用例句说话,阐述了科技英语词汇、句子成分、被动语态、否定句、倍数、从句和长句的翻译技巧。事实证明,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能够使科技英语翻译事半功倍,译文既"信"又"达",而且"雅"。  相似文献   

15.
程莉 《科教文汇》2010,(4):81-81
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但对译本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舆论普遍更倾向于于晓丹2000年的译本,而对主万2005年的最新译本却鲜有赞扬。本文是从严复的“信、达、雅”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简要点评,以期说明两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6.
小说《洛丽塔》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但对译本的研究却凤毛麟角。舆论普遍更倾向于于晓丹2000年的译本,而对主万2005年的最新译本却鲜有赞扬。本文是从严复的信、达、雅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简要点评,以期说明两译本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7.
再谈"信"     
自古以来翻译理论层出不穷,它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揭露翻译本质,提供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翻译家莫过于严复先生,他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但这一标准被现代一些人质疑甚至全盘否定,认为"信、达、雅"三者之间出现矛盾,"信"已终结,不能再指导翻译,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本文旨在众家翻译前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强调严复先生"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丁静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6):138-139
以中国翻译界传统标准——信、达、雅为出发点,分析广告自身的特点、广告翻译的原则和技巧,定义出适用于告翻译的信、达、雅标准。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已被翻译成多个英语版本,其卷头诗也是一样.笔者运用韩礼德的经验功能分析,对李白卷头诗诗及其四种英译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对同一经验的看法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过程来体现,但与原文过程类型一致的译文似乎更能表达原文的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赵友岩 《今日科苑》2007,(6):114-114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我们在进行汉英翻译的过程中的信息流失,翻译不准确,表达不清楚,甚至出现错误。本文就汉英心理文化上的一些差异,通过一些实例,和大家共同探讨应对此类问题的一些方法。使我们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