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现场观察法,对2012年湘西自治州第十二届武术套路比赛中青少年组前三名男、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动作编排和完成水平呈现出男子高于女子、动作难度高于连接难度的特点,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级别体现为男子倾向B级难度动作、女子倾向A级难度动作的特点。提出了应提高湘西州青少年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加强青少年男子运动员A级、C级动作难度,D级连接难度的训练;加强湘西州教练员对难度动作的编排、申报和训练水平的培训;提高湘西州武术赛事有关工作人员对难度登记表及评分表的审核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美国产Power plate pros5TM振动训练器,对武术套路专业学生进行振动训练,经过十周系统的训练测试振动训练对其柔韧性,下肢力量以及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振动训练后武术套路运动员竖叉横叉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肢柔韧性得到了增强;振动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立定跳远无显著性影响,对纵跳高度存在显著性影响;振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从而提高武术套路整体演练水平,优化了传统力量训练,是对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损伤是长期困扰武术套路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为了解目前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现状及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国家队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象较为严重,且存在普遍性问题.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繁重的训练任务造成运动员膝关节疲劳,集中表现在C级(高级别)难度动作加连接动作的训练中.具体表现为跳跃动作起跳至落地过程中,运动员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要领;腾空落地瞬间,运动员膝关节承受过重压力而未正确使用落地缓冲;腾空落地时由于旋转度数不足所造成的生硬连接.二是,难度动作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以及训练时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因此,加强膝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和难度动作完成前的准备活动,教练员对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采取有效合理的保护措施,是预防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得失分因素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巷调查、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的得失分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新规则“杠杆”作用明显,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流畅性有大幅度提高,观赏性大大增强;高水平套路运动员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竞争上;加强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基本功、基本技术”,提高单式动作的动作质量,加强动作规格,是优秀运动员最终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是整套动作的主体。难度动作完成的好坏是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和整套动作技术价值的主要依据。运动员在参赛时,也特别注意难度动作的选择、完成的质量,并且力求合理地把它们布局在全套动作中。对200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赛区)长拳难度动作完成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其影响因素,对提高长拳套路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促进武术运动科学化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术新规则在长拳竞赛中应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楚兰 《体育科学》2007,27(2):94-96
对2006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长拳项目评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男子武术运动员完成长拳难度动作和动作质量的能力较强,新规则难度动作已为多数男子长拳运动员所适应。研究认为,新规则应用中,动作质量与演练水平的评判内容、演练水平级问分差等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旋风脚转体720度接马步起跳阶段、空中转体和击向、落地接马步等动作运用生物力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并对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找出影响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教学、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高水平女子长拳自选套路难度动作编排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研究我国高水平女子长拳自选套路运动员难度动作编排及完成情况的现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资料分析、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阐述目前我国高水平女子长拳自选套路运动员难度动作编排及完成情况特点。建议完善现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适当增加对运动员参赛套路中难度动作组合位置的限定与内容的选择,使难度动作组合在套路中出现的位置更加合理,增加套路的观赏性与难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类难度动作在近几年全国比赛中的成功率以及跳跃类难度动作质量的扣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跳跃类难度动作成功率降低及扣分点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现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为浙江省武术队优秀套路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类难度动作在近几年全国比赛中的成功率以及跳跃类难度动作质量的扣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跳跃类难度动作成功率降低及扣分点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针对现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为浙江省武术队优秀套路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20所中小学和11所非体育高校的师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从中找出学校武术发展的阻碍原因。结果表明,学校武术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有:根深蒂固的教育体制与学校武术教育目标相悖,主体需要的变化与学校武术特点的制约,主体需要与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不一致,武术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与学校武术价值功能方面的实现等,并提出学校武术发展要坚持学校武术继承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下,竞技武术套路在创编、演练、裁判评判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其他表现难美的项目一样,武术竞赛中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有关赛前心理训练及比赛期心理调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教练员在训练和竞赛中对运动员的教学、指导训练等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竞技武术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播武术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技武术运动员的退役问题已亟待解决。通过调查已退役的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148名,从中得知运动员对退役这一概念的认识及运动员的理想与需要。研究发现:我国现役运动员缺乏对退役的规划,就业目标较狭窄,往往集中在教师、教练员等岗位;运动员存在着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时间冲突的问题,为取得好名次长时间的武术训练使得他们仅有较少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运动员在退役后的转型期过渡期存在着心理上的不适应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使高水平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能搞顺利解决退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武术竞技化使得武术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武术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动作的编排和设计等方面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其中武术腾空动作是增强武术观赏性、提高运动员演练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腾空高度、转动速度,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运动生物力学是武术运动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在武术技术动作分析中的运用相对比较落后,同时也阻碍了武术的进步发展,文章借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体系为框架,采用文献资料、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武术腾空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2005年辽宁省竞技武术套路锦标赛部分参赛项目的难度选择与完成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难度选择方面,男运动员倾向于A、B级动作难度、B级连接难度,女运动员倾向于A级动作难度,A、B级连接难度;在难度完成方面,男运动员的A、B级动作难度、A级连接难度完成较好,女运动员的A级动作难度、A级连接难度完成较好。建议在难度申报时,不宜采取保守策略或存在侥幸心理,而应选择适宜运动员完成的难度数量或级别。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文化底蕴深厚,拳理、技术博大精深,在经过演变和代代人的传承后,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太极拳不仅深受国内习武者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海外人士的欢迎。在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流和碰撞下,武术为了成功进入奥运会,其竞赛规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评分标准也趋于细致和规范。其中,难度动作分的加入,使评分更加的量化,对运动员的套路评分更加的客观化。而太极拳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改动也对太极拳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竞技太极拳内容设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的竞争非常激烈,小的失误将左右比赛的胜负;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主要在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但不同项目不同性别存在差别;演练水平得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就第1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预赛中。武术女子太极拳与太极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难度动作规格一样,但是完成动作有差别;太极拳、太极剑难度动作失误率分别是:17%和22%;难度动作已成为太极类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关键;旋转动作结构的难度动作完成具有不稳定性,失误比较明显;太极类项目难度动作起跳或支撑时,下肢类似复合杠杆工作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