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推理     
漫画是一种幽默艺术。漫画若无幽默便失去趣味。幽默推理是漫画创作的一个手段。我们通常所说的推理,按《辞海》的解释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向提溜出未知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而幽默推理则是在推理过程中按事物原有的逻辑演绎出不协调,从而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我有一些漫画就是运用幽默推理的方法创作的,如《知识转移》(见图一)。我们都知道,读书可以丰富人的头脑,增长知识。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去推理:知识是写在书本上的,读后书变小了,人的脑袋必然变大,这不是书上的知识转移到脑袋里去了吗?这就是幽默推理。为什么这…  相似文献   

2.
对于比较关注儿童文学的人来说,《2000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这样的作品集的出版无疑是极有意义的。2000年哪些作品荣登“中国最佳儿童文学”的宝座呢?由这些最佳儿童文学作品所勾勒的2000年中国儿童文学文坛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 《2000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是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从众多儿童文学刊物中筛选出来的年度最佳作品集。阅读此书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过去一年儿童文学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向。其所选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少儿特点鲜明,反映出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的最…  相似文献   

3.
《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不是从口号出发的发号施令式的理论走秀,而是切实地站在儿童文学诗学的战略高度,审视十多年来儿童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精心之作,它的出版有利于推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走向文化诗学,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  相似文献   

4.
早在几年前儿童文学创作圈内便有了“迎合”市场的倾向,当时儿童文学家、批评家樊发稼就撰文表示,当下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中,有迎合市场的倾向,孩子喜欢什么就写什么,但这些作品思想性往往有所欠缺。近年来关于“迎合”与“引领”的争论开始逐步展开,一方认为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写出他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一方认为应该用优秀的纯真的儿童文学去引导孩子们阅读。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情谊     
一个人离开童年总是越来越远,可是童年的回忆永远是亲切的,多少事,历历似在眼前。一个作者对于创作道路上的起步阶段,也是这样,也有不少难以忘却的事。这一阶段,也许可以称为“创作的童年”吧。一九四六年夏天,《中国儿童时报》领着我走进儿童文学这个天地。当时尽管风雨如磐,在这个天地里还是有花香,有鸟语。《小朋友》、《童话连丛》、《现代儿童》、《儿童故事》、《儿童知识》、《儿童世界》、《新少年报》,集中在上海,它们都曾给我这个青年作者以帮助和鼓励。《小朋友》就是十分值得我纪念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在《中国人》里曾作如此幽默的妙论:外国人竟提问“中国人有幽默感吗?”这无异于阿拉伯商队问人“撒哈拉沙漠里有沙子吗?”看来,中国人是幽默的人种。兴趣所及,我曾研读了几部关于中国人的著作,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传统与中国人》、《中国民族性》、《中国人的人生曲线》等,每翻完一部,却觉中国人的背上又添加了一座沉沉的山。中国人,你这幽默的民族,竟然活得这般滞重、苦涩、艰难……偶得一本《中国人的软幽默》,乃“中国文化风情丛书”之一种。著者薛宝琨先生以大度宽怀写下的文字所呈出的畅然笑意,则充满对自己的民族的自信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我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称作“新儿童文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由于有一批勇于探索、不断求新的作家、出版家、批评家的自觉联合,策动了一幕幕发展儿童文学的新运动,使儿童文学呈现出令人鼓舞的繁荣局面,不仅创作观念非常开放,而且创作实践十分丰富,可以说,创作、出版、评论儿童文学日益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社会行为。如:以策划“新潮儿童文学丛书”(1988)而独领风骚的21世纪出版社,十年后的1997年,再次策动“大幻想文学”新潮,成为跨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道彩虹;1997年,明天出版…  相似文献   

8.
孙毓修在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编译出版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我国儿童文学编译出版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建构特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并易于为儿童读者接受,孙毓修在编译出版《伊索寓言演义》时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读者顺应策略:内容上增加了一些蕴含道德教育功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语言形式上浅显易懂;装帧设计上融趣味性、审美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孙毓修《伊索寓言演义》编译出版中的读者顺应策略对当代儿童读物的编译出版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我国出版界为配合国内儿童文学创作的活跃发展,相继推出了几种系统介绍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的专书,受到普遍欢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对名著的改写和缩写的形式出现的,但这中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率先做这项工作的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他们编辑了一部《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大全》,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大而全”是其特色之一。编者  相似文献   

10.
刘彩珍 《中国出版》2014,(17):59-61
五四时期,以周作人倡导的儿童本位论和以文学研究会推动的儿童文学运动,掀开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新的篇章。但是,随着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经过持续多年的战乱,使得接续儿童文学运动倡导的“为儿童而艺术”宗旨的报刊非常有限。就在这场现代儿童文学运动迫切需要复活成果的关键时刻,上海《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组织了一批深受现代儿童文学观念洗礼的编辑群体,在儿童文学的创作、翻译、理论等多个方面回应了这一时代要求,并逐步成长为抗战胜利后推进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报刊。  相似文献   

11.
“曹文轩现象”的出版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轩已经“火”了快十年了。在90年代,这个儿童文学并不十分走俏的年代里,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竟“火”遍了海峡两岸,而且一“火”就是近十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业内人士称,这是“曹文轩现象”。共和国50周年大庆的前夕,报纸刊出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名单。曹文轩一下于又得了三个奖:《草房子》分获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红瓦》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曹文轩现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韩阳)9月15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胖叔叔董宏猷在武汉外国语小学开展了一场以中小学生作文与创造性思维和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活动上董  相似文献   

13.
金倩 《传媒》2014,(20)
正《儿童文学》是1963年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创办,其注重文学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既教读书又教做人,汇聚了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对这样有代表性的儿童杂志的内容创作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他儿童杂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引。笔者通过分析《儿童文学》整体的内容创作风格以及创作队伍的培养模式,总结出各个环节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能够对市场上众多的儿童杂志内容创作方面的发展有所引导。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出版史料》2010,(4):67-67
1840年,广东出版了一本《意拾喻言》。“意拾”,即粤语“伊索”的音译,“喻言”就是“寓言”。译者以富有文采的浅显文言译出了八十二则寓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忠于原著的《伊索寓言》译本。译者是英国人,书上的署名是“蒙昧先生著,门人懒惰生编译”,其实译者的真正姓名是罗伯特·汤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似一条河流,浇灌着、养育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艺苑里的花花草草。在成人文学界纷纷扯起“20世纪”总结性质的风帆、百舸争流之际,儿童文学理论界也有一条厚实的船、一片雪亮的帆在乘风破浪,它就是2000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王泉根著,下简称《主潮》)。这条船行进的轨迹与它所载的风光景物,构成了此书完整、具体、丰富而有深厚的理论内容。其特色大致有三: 一.史与论的交织 全书共分四编。从体例看,上编“发展思潮论”、中编“个案研究论”此二者与下编“观念本体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寓言这种文体似乎越来越变成了一种为“天真无邪的小读者”而创作的故事。因此,寓言作家也变得也越来越喜欢虚构出一个阳光撒满草地、到处盛开鲜花的乌托邦,对于伊索这样的人,则非常担心他的作品会不会“腐蚀”了我们青少年洁白的心灵。就这样,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寓言就再也不能够面对简单但却残酷的现实(里面当然也有美),而充满了“廉价”的爱心,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儿童文学”,把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变成了一个小摆设。为了那些假想中的小天使,寓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拉·封丹寓言里的市侩  相似文献   

17.
王乾荣 《传媒》2001,(5):8-9
几个人侃大山,说到正在电视上播映的《笑傲江湖》,高洪波便来了情绪。 洪波如今虽然居于作协领导“高位”,但是并未显“官相”,大家也与他开得玩笑,犹如一哥们儿。其人乃文坛多面手,诗歌、散文、杂文、小说全面出击;写得成人作品,更弄儿童文学;虽以儿童文学名世,却任着《诗刊》主编。 曾听此公说,他在创作、做官、视察之余,先是搜寻把玩名  相似文献   

18.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张美妮教授在《浅谈近几年的儿歌创作》一文中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幼儿文学走向鼎盛,儿歌创作迅猛发展,投入的作者、发表的作品、出版的各种专集数量之多,前所未有。”(见重庆出版社《张美妮儿童文学论集》)此文写于1996年。我以为,张教授对这一时期创作儿歌  相似文献   

19.
别林斯基在《伊凡·克雷洛夫寓言》一文中说:“寓言是理智的诗。”我读陈忠义的寓言作品时,也有这种感受。 陈忠义从事寓言创作多年,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儿童文学学科重要奠基人、国际儿童文学格林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蒋风先生在《儿童文学原理》引言中说:"虽然西方儿童文学创作的起步要比东方早,儿童文学创作的实绩也比东方丰厚,但把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东方的起步却并不比西方晚……中国把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起步既不晚于西欧也不晚于日本,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抹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