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改革高职院校经济应用数学教学现状出发,阐释了高职院校经济应用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指出了课程教学思想转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重构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方法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解读高职工学结合精品课程的内涵,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建设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将促进高职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凸显高职教育特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应对"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由前期的探索实践、经验积累阶段进入到对课程建设的深化认识、规律性把握的"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后精品课程建设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畅通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渠道,完善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管理激励机制,从而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杠杆.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背景和现状出发,反思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具有积极意义,把高职精品课程开发前期调研结果作为开发起点,确立科学的课程目标,统一课程内容编制与教学模式,推进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运用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等,将有利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谈把握精品课程特点与构筑课程建设保障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通过结合学院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经验,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特点、特色,提出了构建质量保障平台,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以及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实施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中"说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2008、2009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要求和评审指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及反思、教学团队、课程特色及创新之处等六个方面内容入手,就目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当中采用"说课程"的形式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介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对高职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学生观"和建设内涵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坚持"数学与人的结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理论基础之一,是精品课程建设是否成功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实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设"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文章依据教育部的要求,就高职院校"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结合《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所作的探索,以期为同类课程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适合软件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软件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改革。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结合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与SQLSERVER的建设实践.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系统地进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型高校整体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在数学教改中的重要作用,从四个方面研究了"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模式及课时、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生源的特点,明确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了新时期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中,教学大纲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建设、教书育人建设等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析《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高等数学"理科类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分析"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在线下课堂言传身教、在线下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精神等的培养、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系统的完善及运用等五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实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旨在为更好地实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研究生教育和"最优控制"课程的特点探讨课程建设和改革,提出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资源体系、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方法等核心内容的建设方法。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使课程学习与科研相结合,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The Mathematics Department at Monash University, Caulfield Campus, h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for the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Applied) course. In an attemp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at mathematical skills are most needed by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at what point in their course, a survey to all coordinators of engineering subjects was conducted.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o achieve cohesion and to make the course more meaningful to students, the design of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must be done in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mathematics department and the engineering faculty.  相似文献   

16.
实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建设的立足点为课程内容重构。课程内容重构要以"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个方面"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政治素养成长为两个抓手,以教师提升、课程研究、政治素养获取为抓手的三个方面,强化课程历史底蕴、内容思政育人的道路自信、内容建构的国际视野,进而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赵慧臣  何琦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64-68,58
伴随不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不同课程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反思目前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可以发现:已经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关注课程体系问题;注重课程模块的组合,课程关系有待强化;提供更多课程选择,学习应用有待提高。从理论角度看,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以协同进化为内在目的,以优势互补为重要方式,以竞争升华为路径选择。在实践开展中,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面向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引领课程群建设;应用协同理论,指导课程群建设;构建互补体系,开展课程群建设;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课程群建设。  相似文献   

18.
"金课"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推动"金课"建设必须依靠育人前线和教学一线的教师。目前,高校本科教育"金课"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认知问题,即教师是否能够认识到"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愿意采取相应的教学调整和变革。本质问题则是教师能否实现自身角色快速转换,进而在"金课"建设中贡献自己应有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金课",必须破解教师存在的课程育人主责角色不清晰、课程教学主动角色不明显、课程变革主要角色不到位、课程研究主体角色不显著等角色认知和行为障碍,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推动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多元文化科学教育的观点,对港澳台沪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知识及知识结构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建构初中科学课程知识体系要遵循的原则;应注重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整合性、人文性,强调初中科学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和个性化结合,以及在多元文化科学教育视角下初中科学课程知识结构的建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提炼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和改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事业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的英语课程与教学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为此,本文试图探析英语课程与教学如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学生情感、课程建设与改革、评价体系、语言习得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