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期刊引用形象和期刊引用认同的期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期刊引用形象和期刊引用认同的概念;修正了Bonnevie-Nebelong选择的期刊评价指标;对现有期刊评价指标从期刊引用形象和期刊引用认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提出了新的期刊引用认同评价指标:新学科扩散指标、新学科影响指标、新即年指标、新引用刊数、新他引率;分析新指标的期刊评价意义;最后以图情领域的三种期刊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面向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科技文献引用与下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对同一主体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认识,新型的下载频次指标与当前主流的被引频次指标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用户认知水平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以及引用和下载的不同决策模式及其在文献利用行为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两者的差异。基于CNKI期刊库,从论文、期刊和机构三个层次考察两种指标的分布状态,分析两者之关联乃至引用与下载的行为特点,研究下载频次所呈现的特征并与被引频次比较,以考察其作为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期刊引用认同及其被引评价新指标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影响因子等引文数据为核心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虽广为使用,但也备受争议.本文从期刊引用认同、期刊被引及期刊国际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不仅仅依赖于"影响因子"的评价期刊的新指标,并对相关指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表明,基于期刊引用认同视角和基于期刊被引网络视角的很多指标可以与期刊影响因子指标相印证,可用作国内期刊评价的新尝试,而相关期刊国际化评价指标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往往存在着某种相似性,揭示这种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引文的本质。[方法/过程]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图书馆与情报学领域为对象开展实证分析,旨在揭示文献相似性对引用关系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发现:在网络结构、机构、期刊层面存在显著的引用文献相似倾向。具体地,引用关系更倾向于嵌入三角传递结构;来源于相同机构和期刊的文献之间更容易产生引用关系;来源于学科优势地位国家的文献之间更容易产生引用。实证结果充分说明社会接近性是引用行为的重要形成机制,反映了引用偏好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些学术期刊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大量自引和结成"互引同盟"的方式快速提高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指标,影响了引文分析的公平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利用数据挖掘中的CART分类算法构建期刊操纵引用行为的识别模型,设计了识别操纵引用行为的4个评价指标:自引率、被引年代分布、被引密度比和引用密度比.并采用国内某引文数据库中的50本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作为实验样本,采集该期刊群2009年的引文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2008年的引文数据作为验证数据集.最后,运用2010年的引文数据对期刊操控行为识别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构建的分类模型可以有效地对期刊引用操纵行为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6.
期刊论文被引用及其Web全文下载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运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eb下载统计报告》的文献计量数据分析了期刊论文网上下载频次的年代分布和被引用频次的年代分布,对比了它们的峰值(百分数)和峰值与统计年的年限差,得到“去年发表的论文被下载多,前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多,当年发表的论文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的比值高”这一规律性认识。研究了文献的网上下载频次分布和被引用频次的分布,对比了它们的集中系数。鉴于文献网上下载指标的排序与被引用指标的排序并不完全一致,建议将它们都作为独立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予以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为探索图书的老化速度与引文特征,更客观地评价图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规律。[方法/过程] 对汤森路透WoS平台中图书引文索引(Book Citation Index)中2012-2014年间的图书情报学学科图书的引文数据进行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的计量,并与WoS中该学科的期刊引文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做分析比较。[结果/结论] 对比结果显示,该学科图书引用半衰期大于期刊引用半衰期,图书被引半衰期要小于期刊被引半衰期,并从图书的引文和被引规律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期刊引用认同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以CSSCI图书情报领域的18种期刊为例,以这些期刊在2009年全年登载论文的参考文献为研究对象,从CSSCI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统计分析各期刊的引用认同。结果显示:期刊引用认同指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英文引文比、期刊引用广度、自施引率、引用半衰期、期刊集中因子、认同期刊影响力等指标)与CSSCI来源期刊定量与定性评价指标并不明显相关,但这类指标可以反映期刊载文的内容特征与偏好、对国外科学文献和对其他学科文献的利用程度、期刊的办刊定位、学科的发展模式等等,在综合评价期刊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学术期刊评价中,过度自引和人为操纵载文量是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必须设法加以纠正。[方法/过程]文章提出采用关键指标数据变权来防止文献计量指标的人为操纵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变权函数对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惩罚或激励,并将自引和载文量纳入评价体系,然后再进行评价。[结果/结论]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管理学期刊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必须重视学术期刊载文量与自引的人为操控问题;采用关键指标数据变权可以有效地解决指标人为操纵问题;评价体系应注意评价目标与防止人为操纵的平衡;建议优秀期刊适当扩大载文量。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编辑学报》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1年收录5084种期刊的引文数据库,统计了《编辑学报》2001年被引用情况。根据统计结果,从引用期刊、被引论文年份、被引频次和被引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计算出该刊的即年指标、引用半衰期和影响因子分别为0.292,1.42,1.075。  相似文献   

11.
齐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4):114-122
[目的/意义]首次被引速度是反映文献及其作者或承载期刊的影响力的重要维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被引情况。尝试通过一些改进工作克服部分现有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如评价结果区分度过小甚至错误、应用受限,以及不适应出版周期缩短的现实趋势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引用详细信息考察从计时单元细化进行指标改进的可行性,对现有研究中的两类指标进行改进,提出评估首次被引速度的新指标:S类指数(包括SF、Sz指数)和FM指数。考虑到要达到一定的数据量特定学者的发文时间跨度通常相对较大进而数据特征更为丰富的特点,选择他人同主题研究中的我国图书情报与文献学领域10名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在CNKI引文数据库中获取324篇文献的首次施引文献,基于"被引-首引文献对"的年度或月度的时间差进行相应指标的计算。[结果/结论]从10位学者的新旧指数的评估结果看,相对于现有研究指标,新的FM指数具有非常显著的区分度及精细度的提升;新的S类指数具有与h指数相近的评价效力,同时其计时数据的客观、稳定的特性使其具有比传统S指数相对更大的应用空间;而且原始数据的获取对数据库没有过多要求,仅需进行一些数据处理和运算的编程工作,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期刊PR8指数:一个新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基于论文被引频次8个区段百分位数排序(percentile rank 8,PR8)赋分,尝试构建新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期刊PR8指数(journal index for PR8,JIPR8),并检验JIPR8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效果。[方法/过程] 选择JCR中8个学科301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种期刊的JIPR8,并与其他几个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检验JIPR8跨学科期刊评价的敏感度和稳定性,以及与其他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结论] 在选择的所有指标中,8个学科301种期刊JIPR8的变异程度最低,说明其用于跨学科期刊评价的稳定性最好;不同分区期刊(Q1、Q2、Q3和Q4) JIPR8的组间差异性较为明显,仅次于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ncentile,JIFP),表明其对优秀和一般期刊的区分度较好。认为JIPR8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俞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109-114
[目的/意义] 在多属性评价视角下,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标时间轴并不统一,存在时间异质性,评价对象涉及期刊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被引、过去5年论文被引、过去两年论文被引、评价当年被引等等,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过程] 以CSSCI科技管理类期刊为例,提出了两个新指标:隔年影响因子、隔年h指数,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期刊被引数据统计,验证了这两个指标的合理性。[结果/结论] 期刊被引指标的设计必须尊重时效性、鲁棒性、年度内评价等原则;多属性评价时,期刊评价被引指标必须尽量保证时间轴一致;来源指标与隔年被引指标数据均来自于期刊载文当年数据,多属性评价时间轴本质上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构建的数字资源环境,以化学领域的15种电子期刊为统计分析样本,分析2003-2005年的全文下载量。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著者引用这15种期刊的引用数据,分析下载行为与引用行为相关的关系。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数字资源对科学研究行为的影响:期刊全文的高下载量为持续状态;期刊下载行为与期刊引用行为的趋势基本一致;高下载量的期刊引用次数也比较高;下载量低的期刊引用量也比较低。以期刊下载量为自变量,期刊的引用量为因变量,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利用皮尔松Person相关系数公式计算证明了下载行为与引用行为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对期刊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期刊被引频次、被引时间异质性与被引分布均衡性相结合的期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基于期刊被引时间的异质性计算加权篇均被引频次;其次,利用改进后的泰尔指数衡量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最后,利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将被引时间异质性与被引频次均衡性相结合,构建期刊综合评价指数——关联度指数(Relevance Index,简称RI)。[结果/结论]通过对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的40种期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JIF和h指数,RI指数能够考虑期刊被引时间的异质性,时效性更强,权重分配更合理;RI指数能兼顾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能够识别平均影响力较强的期刊,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缺乏同时对期刊影响力与期刊知识扩散能力的评价,为此本文构建了学术期刊影响深度与影响宽度的评价框架,并提出期刊综合影响指数的概念:采用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评价期刊影响深度,采用扩散因子、新扩散因子评价期刊影响宽度,通过期刊影响宽度与影响深度计算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CNKI)的引文数据,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的研究表明:期刊影响深度、期刊影响宽度、期刊综合影响指数均服从正态分布,统计指标特征相近;期刊综合影响指数与评价指标正相关,说明该指标评价是稳健的;期刊综合影响指数与自引率、载文量无关,可以防止指标人为操纵。表5。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7.
期刊引用半衰期与期刊被引半衰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试就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意义,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求法,期刊引用半衰期与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区别等几个问题进进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期刊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对于优化期刊质量、促进科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从传统指标、影响因子系列评价指标、H指数以及衍生指标、类PageRank及其衍生指标、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社交媒体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跨学科期刊评价方法出发,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特征及其不足之处。[结果/结论]现有评价指标融合度较差,较少考虑引文偏态与自引问题,且新兴的基于社交媒体的评价方法可行性有待商榷。未来应重视深度融合评价指标,引文偏态改进方法多样化,社交媒体期刊评价方法规范化以及跨领域期刊评价方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19.
丁文姚  李健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2):118-128
[目的/意义] 探索期刊论文科学数据引用特征与规律不仅有助于描述学科领域对科学数据的利用情况,还能够揭示学术成果表达中的数据引用模式。[方法/过程] 以我国图书情报领域6种期刊2017年与2018年第一期刊载论文为样本,结合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科学数据引用》的引用元素,采用内容分析法从9个维度对样本论文的科学数据引用行为进行数据编码,应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科学数据引用特征并探索不同维度特征间的关联关系。[结果/结论] 图书情报领域期刊论文广泛引用来自国内外的统计整理类科学数据,对期刊论文中个人研究科学数据的引用量较大;科学数据引用标注方式与科学数据类型存在一定对应关系,但多样化的标注方式缺乏统一性;二手引用现象较为突出,二手引用程度与科学数据创建者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期刊影响因子操纵行为及抑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峰  叶涯剑 《编辑学报》2012,24(6):567-570
国内外一些学术期刊利用期刊影响因子定义与计算方法存在的漏洞,采取多种操纵行为拉高影响因子。由于期刊影响因子被广泛应用于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不客观期刊影响因子对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造成不能忽略的较大负面影响。本文总结了过度自引、同盟引用、引用奖金等代表性期刊影响因子操纵行为,并提出抑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