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经》以诗言志,先秦诸子散文大都为说理、论辩而作,唐宋古文运动提出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白居易确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准则,等等.表明中国文学历来强调“文以载道”,且文学的主题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天机”最初用于中国道家哲学,后被文艺家发挥。中国美学“天机”观经过历代文艺学家发展,可总结为本体、现象、作用三个角度,这恰好与佛教“体相用”思想相契合,“体”为艺术创作的本体,“相”为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用”为艺术作品的传“道”作用。艺术家与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对“道”体悟与交流,“天机”在艺术创作、艺术交流与个人体悟的过程中一以贯之。在“体相用”思想的视角下,中国古代美学“天机”观构建了一个以“道”为基础的艺术世界,其内在逻辑为“道”→“天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蕴含“天机”)→“天机”→“道”。  相似文献   

3.
艺术作品的“品牌化”如同产品的商标一样,既代表着成熟艺术家作品的固定图式,同时也为其在市场上走俏,起到盲目和浮夸的宣传效果,尤其在这个消费膨胀的时代里,“品牌化”艺术作品有着刺激人神经的即时效果,或者一夜捧红,或者淘汰出局。这种现象影响到了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评论家的品评标准,以及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品牌化”现象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和研究者不得不讨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出版物是艺术作品的载体,又是读者与艺术品的桥梁,更多的观众通过出版了解了艺术家,间接地欣赏到艺术作品。无论是学习还是欣赏,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出版物还是不可替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从“三育人”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作实践出发,对“三育人”的认识和实践应不断地深入和发展。育人应与素质教育的主张相一致,其本质是启发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和谐品格与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工会应在推动素质教育中,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完善“三育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部优秀的教育学著作,“教学相长”是书中论及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与学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对师生之间产生的心理影响上,对“教学相长”做出新的解释,从而更深刻和全面地认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晕轮效应”是社会认知心理学中研究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对某事物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对其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社会学家认为,“晕轮效应”广泛地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并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微妙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人际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晕轮效应”必将对体育教学产生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形象——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是作者于润生在长期从事俄罗斯艺术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以18至19世纪俄罗斯艺术作品为对象,系统分析俄罗斯艺术对本国国家形象塑造作用的艺术史研究新著。全书分为四章,前三章主要以历史画、风景画和肖像画三种艺术体裁为基础,从历史范畴、地域范围和身份认同等方面,重点考察各类体裁将绘画题材转化为视觉图像所使用的修辞手段,深入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俄罗斯国家形象;最后一章则结合艺术品收藏历史和展示方式展开讨论,形成对艺术作品的修辞学和符号学反思。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有关哲学的教科书上对认识的发展过程持有这样一种说法:“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是“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还是“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待”与“必须”两字之差别并不影响坚持认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但“有待”两个字用在此句子中,对于认识的真正任务,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整个认识  相似文献   

10.
康德认为,艺术作品是否美取决于其是否有精神。精神就是指艺术品的那种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及其表现力,它是审美理念的灵魂,是美感生成的必要条件,是促使审美进入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的本源性动力因素。而且,精神可以在对创造、超越与自由的终极追求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所以,我们要在审美活动中坚守作品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1.
刘晓红 《美育学刊》2020,11(1):39-44
2004年赵汀阳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可可西里的最后一枪》的一篇影评,文中提出,如何使艺术作品呈现出"真实"并"有力量"的美,这一点很重要,它触及了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问题。在美术领域,蒋兆和的《流民图》等作品,也阐释了"真实""公共性""力量""卓越"等艺术批评关键词。结合这些作品的分析,可以说,艺术作品要观照生活、关注人类命运,摒弃表面的琐屑和虚饰,揭示生活本质真实,通过"真实"获得"公共性",从而获得"力量",进而追求艺术作品的"卓越"品质,使这种力量外化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汤克兵 《美育学刊》2020,11(1):45-50
作为"反美学"先锋的现成品艺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波普艺术、偶发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概念艺术等广义上的观念艺术,表面上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分类和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其实质是对艺术界限和本质的重构。藉由"现成品"和"空画布"这两个分别关乎"艺术"和"绘画"本质的临界点,观念艺术瓦解了艺术作品的物质唯一性和传统真实性成规,转而确证了作品的内涵是思维存在本身,观念永远比形式更深刻更真实。由此,观念艺术确立了一套更为开放的艺术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13.
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其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也就是促进学生审美发展。美育教师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目标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能力和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美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需要成千上万合格美育教师,而美育教师的培养要以对学校美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认知为前提。因此,学校美育教师基本能力和素养的研究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学校美育的目标,结合我国师范艺术教育专业现状,学校美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掌握最基础的美育知识,理解所承担的艺术教育课程的美育目标;熟练掌握一门艺术的技能及其表情达意的语言;掌握至少一门艺术的系统知识,并能够理解和阐释这一门艺术中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从理论上认识儿童审美发展的心理特点;掌握“遵循美育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具备组织和辅导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多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4.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扬州剪纸更是以其灵秀、唯美、精致的艺术风格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我校从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出发,积极开发利用剪纸资源,开展剪纸艺术特色教育,促进了残疾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艺术教育新路。  相似文献   

15.
壁画创作中,存在一个“鼎足原则”需要遵守--即面向公共环境的“立身”原则,面向作品价值的“立德”原则,面向创作本质的“立品”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前,优质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学校艺术教育的共同追求。在美国,制定并推行"2020年推进艺术教育行动纲领"便是重要举措之一。"行动纲领"的产生以美国教育界重视艺术教育独特价值、对优质均衡艺术教育的强烈需求为背景,以AEP工作战略计划及行动理论为基础,由AEP组织制定并进一步推广。"行动纲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大优先领域:强调艺术学习应成为所有学生发展及评估中的关键要素、重视教育工作者入职准备与专业发展中的艺术学习、关注优良艺术教学环境的营造、明确相关领导者知识能力的补充更新对艺术教育政策制定与推行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教改中体育教师能力与理念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主力军,体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活跃思维,敢于探索,打破体育教学的一贯格局,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通过分析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种主要能力,得出结论认为体育教师只有在新的理念下,提高驾驭教科研的整体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跟上教改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18.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携眷来到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有所投靠,其"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所"因"之"人",当指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从杜甫秦州诗中看不出他有所投靠".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可知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是有所投靠,而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相似文献   

19.
对美术创作而言,创造力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创作者没有活跃的创造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教师可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合理构思、艺术表现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