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针对师范生培养的特殊性,可提出师范生美育的育己和育人双重目标。育己目标指向提高师范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引导师范生走向生活的审美化和趣味化。育人目标定位于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需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的教育美学观,培养他们学科美育观以及对学科美的感知能力。为了实现双重目标,师范生美育改革路径为:美育博雅课程的定位要从艺术知识型转向审美文化型;课程的设置需加大毕业学分要求,精选公共必修课,拓展选修课程门数;课程的形态应增加课程的体验性,开发多样的活动性课程。此外,教师教育类课程需凸显美育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创设具有艺术性、审美性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美育融入初中生音乐教学过程中,旨在加强新时期学校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推进美育教育改革,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促进人格完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笔者立意在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中融入地域性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激活校园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活力;通过高校艺术教育,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心智美育是一门注重培养儿童心理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审美教育课程。它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心智美育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艺术素质,了解各种艺术形式,更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施教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以儿童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5.
赵伶俐 《美育学刊》2015,(6):106-110
"改进美育教学",首先改进学校美术课、音乐课或者艺术课的教学。美术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视觉审美素质乃至人文素质的教育,包括色彩、造型、质地等形式审美素质和在形式构成中包含的情感、价值观、思想、思维方式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人文素质。从2015年8月全国第二届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学生优秀作品的分析,可以透视学生视觉审美素质方面的潜质、能力和不足,为改进美术教学,乃至改进音乐、艺术和更大范围的美育教学,为美育质量监测和通过监测"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借助于语言,通过情感传递来敦促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与完善人格。其中高职语文教学着重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来塑培学生的人文素养,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高职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为确保高职学生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形成优良的语文素养与道德素养,结合当前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精神,创新高职语文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着人化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美的内涵,构成大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各种美的特征并发挥美育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具有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不同于普通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应从职业人文素养、专业化知识、专门化能力和基本职业品质等方面凸显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性和职业性特征,引导高职英语教师健康持续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熔铸灵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文基础课程是审美教育的前沿阵地,然而目前,人文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由于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时代感等多种因素,难以发挥美育主阵地的作用.本文旨在更新人文基础学科教育观念,将审美教育融入公共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人文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审美教育的优势力量,为...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教师教学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准确与否,关涉上述教学目的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渗入美学教育,不但给学生以美学熏陶,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审美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就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进行了阐述,通过美学的渗透,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创造美,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体育教育工作应该从培养目标、评价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入手,改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更符合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体育教师。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应加强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交流沟通,提高师范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肉”和谐统一,其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武化教育”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对学生的补给体现在对“德”的培固从“有”到“全”,对“智”的涵养从“一”到“多”,对“体”的养护从“量”到“质”,对“美”的转向从“外拓”到“内聚”;对教师的补给体现促进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演进,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教师培养由“粗放”向“集约”转向;对体育课程补给体现在对运动认知的自明、健康行为的自省、体育品德的自觉。  相似文献   

14.
美育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全过程都蕴含着美。体育与美育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转变教育的观念 ,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营造体育教学的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不仅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 用。审美原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由此对音乐的审美教育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音乐的美,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问 题,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与美育,在培养人的个性方面是一致的;同时美育的实践原则又与高职对学生掌握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高职通识教育中贯彻美育,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首先,把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其次,让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最后,为学生提供创造、展示艺术才能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体育改革,突出淡化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竞技化教学倾向,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而我们普通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专业所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方案,这对我们提高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依据全人格教育理论,主要运用文献法对英国公学体育育人的经验进行考析,旨在为我国实现学校体育育人目的以及丰富学校体育理论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公学的体育开展始终坚持“育人至上”的原则和“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指导思想,在注重学生身心协同发展的同时,更是将人格教育作为其价值取向;公学校园内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都经过精挑细选,虽然项目有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通过参与这些运动项目既可以使学生的体魄得以锤炼,更可以使学生的体育精神得以提升;公学人深知多数体育精神的获得离不开体育比赛,因此,他们十分重视体育比赛,通过多如繁星、五花八门的体育比赛来充分挖掘体育的教育功能实为上策;在提升学生学校体育参与方面,公学坚持兴趣与约束共同作用并以约束为主;公学的办学目标旨在培养领袖与社会精英,而体育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推崇体育明星,把运动场上的明星视为最优秀的学生,不仅是对体育与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北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找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制度、师资、家庭、环境等方面探讨中小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从教学体系的制定、师资的培养以及课外文化活动方面提出对策,以提升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