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疏浚抓斗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疏浚抓斗的工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与陆上散货抓斗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土力学知识建立疏浚物料的模型,得到疏浚抓斗的各组在性质和数量上都不同于陆上散货抓斗的挖掘力和挖掘阻力,进而建立疏浚抓斗挖掘过程的力学模型。其次,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推导建立抓斗刃口的曲线轨迹方程,运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挖掘过程仿真,得出各个开度下的挖掘深度,求出总的抓取物料体积和总的抓取量,并绘出挖掘曲线,得出泥沙粘聚力和斗齿对挖掘的影响。最后,在研究仿真的基础上得出几点结论,以期能对工程设计人员的实际生产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抓斗设计阶段,能否根据其挖掘曲线预知抓货量,这对选定较佳的抓斗参数,十分重要,而抓取阻力的正确计算方法,则是上述问题求解的前提。试论如下: 已知给定散货的物理、机械性质,并由抓斗设计方法初步选择出抓斗参数,然后以抓取  相似文献   

3.
简括了1m3内河液压疏浚抓斗的研究背景,探讨了抓取对象的物理性质及针对该对象的挖掘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挖掘阻力计算,并介绍了模型斗试验、计算机模拟挖掘软件编制、实斗测试及使用效果的整个工作过程。对挖掘对象的研究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指出了疏浚土壤与通常散货在物理机械性能方面的不同,并由此产生在计算水平切割阻力与垂直切割阻力和普通散货的不同之处。模型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预测实物性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提供了实物设计所需的重要参数。在理论研究和模型试验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软件包是设计同类型抓斗的有力工具。本文还通过若干图表介绍了该斗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耙剪式抓斗在抓取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情况、抓斗工况载荷以及斗口运行轨迹,运用VB程序实现抓斗挖掘量的数值分析计算,并运用ANSYS从强度和屈曲两方面对抓斗进行有限元分析,具体介绍了耙剪式抓斗总体结构参数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测试内容1.比较不同抓斗对不同物料的抓取能力系数。2.记录抓斗抓取过程中闭合绳拉力、中心铰上升位移以及抓斗转角之间的关系,求作挖掘曲线。3.静载强度。4.抓斗抓取、满载上升起动、满载上升制动、满载下降起动及满载下降制动时闭合绳拉力的变化和动载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力矩式抓斗为模型,将抓斗运动视为非对称的四自由度刚体平面运动,提出了非对称抓斗抓取曲线的测试方法。文中提供了青岛港务局16吨双索力矩式煤炭抓斗抓取曲线的测试结果,并与将抓斗运动作对称简化的抓取曲线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定量地说明了对称简化测试方法的误差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一系列抓斗模型和样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钳式抓斗的主要参数对抓斗抓取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试验结果,推导了钳式抓斗的抓取平衡方程式。本文还阐述了钳式抓斗在结构设计方面的特点,如为了提高抓斗的强度和刚度,把抓斗主腹板由原来的开口薄壁截面改成为局部箱形结构,并运用解析法通过电算求得了抓斗平衡横梁的最短长度和离开抓斗头部的最短距离。最后,本文列举了在计算抓斗零部件强度和刚度时应该考虑的三种工况,供抓斗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力学的观点建立了剪式抓斗的研究模型,并以此对抓斗斗体和斗内物料在抓取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惯性力进行了分析,从而导出了计算运动参数的普遍公式。应用这些公式对剪式抓斗作了计算,定量地揭示出惯性力的量值和变化规律,同时还分析了这些惯性力的总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可供设计剪式抓斗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反剪式抓斗的研究过程、结构原理及与其他形式抓斗相比所具有的显著优点,分析了反剪式抓斗、剪式抓斗和普通抓斗的抓力来源,并据此推导出抓力矩和循环时间的计算公式。本文还介绍了在反剪式抓斗设计中一些要注意的方面,并且对抓斗的开斗计算,斗臂与斗体的连接形式以及抓斗的张开度、斗宽、底背角的合理选择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桥式卸船机抓斗的定位和防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桥式卸船机抓斗的定位和防摆控制方法。为实现对小车的位置和抓斗的摆动分别控制而设计了两个控制回路,其中一个回路采用常规的PID算法来调节小车的位置和速度,同时另一个回路则利用模糊逻辑控制器来消除抓斗的摆动。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线性状态反馈控制(LQR)相比,该方法对不同的绳长有着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起重机械的大型化,由于拉杆自重弯曲而引起的应力十分可观,对之至今尚无恰当的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建立拉杆挠曲线微分方程并求解,得出考虑拉力对挠曲影响的设计方法。文中还给出数表,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学美,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要续写辉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动项目的战略新布局和金牌增长点的不断开辟。在讨论北京奥运会新的冲击目标时,应该考虑:进一步挖掘优势项目潜力;把技术型项目和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作为我们的突破点;关注的重点放在短距离、小级别项目上;女子项目仍然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知直动斜底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的凸轮实际廓线方程,阐述反求确定刀具中心轨迹方程和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理论与方法,并采用曲线拟合等方法解决数值反求中的3个关键技术,所提理论与方法对进口设备的国产化和凸轮的加工复制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挖掘工作在军事训练课目和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我军兵员入伍前少有挖掘类活动的经验,入伍后也缺乏专门的训练和规范的考核,面对军事活动对挖掘的高需求,应通过在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法规《军人体能标准》中专门设置挖掘项目,以考促训,提高官兵挖掘能力,从而真正做到练为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以第16届亚运会100m跑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4人次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双波峰与三波峰两种曲线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双波峰结构优势在于双脚后蹬时间短和双脚后蹬力量更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在起跑训练中,我们应重点加强双脚后蹬用力协同性的训练。如果劳义在起跑训练中将其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由三波峰结构转变为双波峰结构,将使他的100m成绩由10.24s提高到10.21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以第16届亚运会100 m跑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4人次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双波峰与三波峰两种曲线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双波峰结构优势在于双脚后蹬时间短和双脚后蹬力量更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结构。在起跑训练中,我们应重点加强双脚后蹬用力协同性的训练。如果劳义在起跑训练中将其起跑后蹬时间-压力曲线由三波峰结构转变为双波峰结构,将使他的100 m成绩由10.24 s提高到10.21s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以及在磁场中的运动,均涉及到重力场,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做好受力分析,运用不同的力学观点建立空间模型,写出相应的受力特点的方程以及运动学方程,能量观点方程,动量观点方程,联合求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速摄影机、拉力传感器及遥测肌电仪三机同步的测试方法,探讨吊环悬垂后摆振浪时拉力曲线变化的规律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完成吊环悬垂后摆类动作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拉力曲线,即单波峰型和双波峰型;最大垂直分力值出现在铅垂线后(从时间上计算);拉力值的大小与身体所处的位置肌群用力的大小及完成动作的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