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视角检验“以点带面”这一中国特色改革举措产生作用的过程与机理。以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邻近城市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对邻近城市产生了“示范效应”,提升了其创新水平;“示范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大;“示范效应”具有动态波动性,随时间变迁起伏变化。②“示范效应”具有城市异质性,在不同邻近距离、不同等级城市间均表现不同。③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政府政策制定的邻里效应和促进试点邻近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共同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一方面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措施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徐换歌  蒋硕亮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61-2170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逐渐向全国推广,然而在中国独特的治理结构下这种实验主义治理能否转化为治理效能,其空间溢出效果如何,鲜有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基于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设立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力的提升作用显著,但动态效应显示,这种政策效应有逐年减弱趋势。(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呈现差序格局。(3)进一步的空间杜宾效应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促进了试点地区的城市创新力的提升,而且对相邻城市创新力提升影响显著。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都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地创新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溢出效应,而人力资本则对邻近地区创新力提升具有挤出效应。稳健性检验支持上述的结论。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推动创新型城市有序扩散,强化政策的空间辐射效应;设计创新型城市政策的梯度发展战略,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崔新蕾  刘欢 《科研管理》2022,43(1):32-40
     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绩效,为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机制,基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创新型城市设立的政策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创新型城市设立可以显著增加城市创新数量,并提高以实质性创新、可持续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设立对东部及南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相对于三线城市,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系数值随城市等级的降低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试点政策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创新型城市设立可通过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国家应继续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创新路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国家创新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阶段和若干政策建议。指标体系包括创新体系、创新基础条件、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效率、创新效益、创新支撑引领功能、创新辐射示范作用7个方面共41个指标,一些指标均设置了阈值。我国应先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城市进行试点,加大对试点城市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先行先试"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并要加强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评价,试点的创新型城市也要努力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移到依靠自主创新上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该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净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该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政策通过强化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劳动力集聚程度、促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以及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城市异质性的检验发现,政策对东部沿海城市的平均影响净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政策对重点城市的影响效果显著强于普通城市。为此,中央政府有必要持续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取试点城市,以更好打造区域创新中心,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有关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发展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使用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测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此外,文章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整体偏低,并且绿色发展绩效均值在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异质性;(2)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存在促进效应,同时会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其稳健性得到检验;(3)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多重中介效应,并且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绿色经济效应,基于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数据,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方法研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试点城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绿色技术进步是主要原因;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政府干预增强是潜在影响渠道,政策效果在长江不同区位和不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上存在异质性;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在长江经济带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对这一政策的学习借鉴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的重要举措,对国际国内双循环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义明显。文章以获批创新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9年中国地级市与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来系统研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地方产权保护在政策影响企业绩效中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我国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规模,并且试点政策具有时滞性和长期动态性;(2)就影响差异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3)法律治理程度和公众保护意识等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是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关键渠道;(4)基于创新意愿和政府距离的政策再评价显示,创新型城市建设可通过增强地方产权保护来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行为,从而助推服务业企业绩效提升。同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绩效的正向效应集中在政府方圆40%分位数距离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管理》2017,(6):46-50
依据《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确定的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全面评估2013年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青岛的建设进展,总结在创新要素、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创新政策等五个方面的十大亮点,比较分析青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在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创新支撑民生改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评估试点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及不同试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双试点城市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双试点城市,双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且,相较于单试点政策,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双试点城市建设对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双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优化产业结构两条途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双试点城市建设对东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杭州21世纪最重要历史使命,为此国家、浙江和杭州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很多相关政策。本文搜集2000—2010年166条相关政策,在精读具体内容基础上量化编码,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三方面进行政策演变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政策力度提高速度快于政策数量,政策更趋规范化。第二,不同时期对政策目标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同,目前越来越重视创新主体培育。第三,政策措施主要通过激励性政策刺激城市创新动力,鼓励创新者开展创造性活动。杭州"花园城市"和"服务型"城市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其他富有旅游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我国创新型城市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总结凝练2010年以来济南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指出当前科技创新在创新环境、高层次人才、成果转移转化、高端研发机构等关键领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有操作性的建议。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2010年开展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城市正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基于动态视角,通过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指数,利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创新型城市内部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以南京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阐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创新要素组成,并对乌鲁木齐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城市创新涉及的主体、资源、环境与机制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隋鑫 《未来与发展》2012,35(3):96-101
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本文以我国副省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其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当前我国副省级城市企业自主创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系列创新绩效指标,并对我国副省级城市的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水平现状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最终提出了我国副省级城市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为分析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试点的确立实施过程对地方两阶段发展的影响机制。运用2007—2019年中国270余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匹配筛选,通过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6个典型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3个层面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效应对于不同试点城市具有较强异质性,淄博市、长治市、吉林市属于转型阵痛组,石嘴山市、娄底市属于创新型单一红利组,自贡市属于创新型双重红利组。实证结论经过时间、地区安慰剂以及双重差分法的多重检验后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一政策实践,以2010—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该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在影响路径中具有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创新资源区域之间合理配置,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元性视角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别测度了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并基于空间DID模型研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知识流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均值整体高于知识转化效率均值;(2)创新型城市试点对城市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政策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3)城市创新氛围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影响机制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4)使用动态网络DEA模型重新测度城市产学研知识流动效率并再次进行空间DID模型回归,其结果验证了主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1):9-19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按照"突出重点、创新驱动、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产学研结合"的要求,云南省从2008年起重点实施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力争使云南全省科技进步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进入西部先进行列。昆明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后,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把"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落实到实处,按照国家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昆明市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了《昆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的整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等,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狠抓落实上。在此,本刊除向昆明市表示热烈祝贺外,特将昆明市的《实施方案》公开刊载,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并运用CCR模型,对17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技术创新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在得到松弛变量的过剩量和不足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实施和创新型城市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