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3月19日,《人民日报》于头版刊发的《擦鞋者说》,全稿六七百字,写的是一户进城打工的农民租7平方米门面房开擦鞋店的事,粗看是篇常见的小稿子,见报后却产生了大震动。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看了,告诉市委宣传部长,要求《南京日报》转载。该报答复:“我们已报(道  相似文献   

2.
东流 《新闻导刊》2006,(4):46-46
龚永泉同志的小通讯《擦鞋者说》.长不过800字,却令人过目不忘,《人民日报》在今年3月19日一版发表了.还加了“编后”,可见编辑部很看重。不少新闻同行看了,皆说不错、不错。我阅读后感想有三,作简评之。  相似文献   

3.
《纽约时报》的一位总编辑阿贝·罗森塔尔说“头版呈现给读者的并非只是一些重要新闻还包括本报编辑们对重要新闻的判别能力。头版不仅是新闻而是新闻加《时报》声誉”。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我们至少需要一个年龄相当的法官,或者更年长一些的,这样他可以站起来面对萨达姆,而且萨达姆也不能再像对待儿子一样和他讲话。”一位在审判现场的伊拉克摄影师说,审判萨达姆的法官才30岁出头,年龄不到萨达姆的一半,这位法官根本不是萨达姆的对手。“伊拉克现在对美国小企业来讲是黄金乐土,那里还有5亿美元的机会在等着我们。”美国一家企业员工说。虽然说在伊拉克挣钱是玩命的事,但目前仍有几千名美国人在伊拉克工作。“向你们的头版表示祝贺。祝今天过得愉快。”美国《每日新闻》给《纽约邮报》编辑的留言。7月6日《纽约邮报》头版宣称…  相似文献   

5.
4月15日,解放日报重新刊载了44年前发表的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同时刊登了《本报采发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背景故事》一文,读后十分感慨。不仅再次为“南京路上好八连”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也为当年解放日报的领导和编辑记者们崇高的职业道德所感动,这真值得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文的作者吕兴臣是一位部队通讯员,当时在稿件见报后曾感慨不已:“这篇通讯,是党和毛主席教养出来的战士创造的结果,是报刊编辑、记者和部队首长及同志们集体创作的结果,是党报对通讯员不断培养的结果。”他说的话一点不假,完全是肺…  相似文献   

6.
1989年新年伊始,经济日报在第一版右下方,连续推出三个栏目:《各地政府新决策》、《社会(?)象》和《读者来信来电》,并分别由各栏目的主持(?)“出面致词”,讲本栏目在新的一年里的新打算,(?)读者、作者提出给以支持的要求和希望。读后给人(?)新颖、亲切和激励的感觉。就在同一时刻——元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了《新年电话第一声——本报夜班编辑在新年电话采访记》通讯,这是几位值班编辑在新年第一声钟声刚刚响  相似文献   

7.
张忠顺的名字,最先引起读者的关注,大概还是从《解放军报》头版刊登的一些重头报道开始的:《有本事的人为何不安心?》、《领导登门听牢骚》、《帮典型为啥适得其反?》、《欲刹歪风,必驳歪理》、《“马放南山”之后》、《“安置卡”引起的风波》、《“热潮”中的“冷思考”》、《千军万马上网之后》,等等。特别是关于“模范团长”李国安、“军中焦裕禄”傅卫、“京城雷锋”孙茂芳等重大典型的宣传,更是增添了我们寻觅他写作秘诀的欲望。最近,我们难得有机会与他彻夜长谈。事后,又细细翻阅了他出版的《超越自我的凡人———人物通讯作品集》、…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邀请,被誉为“一朵影坛奇葩”的李丽华,最近从美国回国探亲访友。五月八日中国新闻社发了一篇通讯:《李丽华在北京》。五月十一日北京晚报头版登了一篇通讯:《访著名演员李丽华》。这两篇通讯都是反映从美国远道回来的李丽华,在北京受到邓颖超副委员长亲切接见和她探亲访友的盛况,以及李丽华在访问中目睹祖国电影事业蒸蒸日上的兴奋心情。文章生动朴实,亲切感人。这里不准备说这两篇通讯的优点,而想说一点问题。李丽华是解放前的老电影演员,正如北京  相似文献   

9.
头版的版面头版是报纸的“百货橱窗”,逐日要有新货陈列。英国报纸大王北岩爵士(1865—1922)爱把头版比做商店的“百货橱窗”。英国《每日邮报》一位编辑回忆道,有一天头版  相似文献   

10.
通讯《金融卫士邹宪光》今年8月20日在《大众日报》头版二条加编者按发表后,受到同行的好评,说通讯在写作上有所突破,感染力较强。回想通讯的写作过程,有一些值得总结的东西,如用事实讲话,注意展示细节。特别是“画外音”在通讯中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画外音”的启示。该通讯采访写作历时一个多月,前后修改了十几稿。笔者采访归来,总觉得很激动,写到稿纸上,又觉得很平淡,感染力不强。自己不满意,又找不出解  相似文献   

11.
我采写的《清廉“财神”》这篇通讯,被评为陕西省1989年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事后,我扪心自问:这篇通讯究竟算不算成功?从中应汲取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清廉“财神”——建行安康扶贫受到交口称赞》,发表在198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陕西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先后转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家建设银行专门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表示感谢:事过半年之后,习仲勋、马文  相似文献   

12.
仁义 《传媒》2002,(6):1
《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市委书记推动舆论监督》的通讯,《报刊文摘》分两次进行了转载。说的是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上任伊始,狠抓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事。 吕日周书记上任第三天,就向《长治日报》领导下达了“新闻监督令”。此后他又把报社总编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拿着报纸批评说:“这是一份由无能总编无能编辑无能记者办的一份无能报纸!”批评之严厉,措词之激烈,实属罕见。为何说“无能”,报纸上少有或没有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他要求《长治日报》:批评报道必须天天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责任  相似文献   

13.
看到2005年12月11日《新京报》A06版发表的一条不显眼的消息《北大教授孟二冬带病援疆》,我感到心颤。这类事情让我第一次感到心颤的,是90年代读到的关于好法官谭彦的通讯。通讯报道说,他每天拖着沉重的病体坚持上班,艰难地一步一步爬上他的位于四层的办公室。在那时的氛围中,反对宣传这样的典型还比较困难,人民日报头版的“今日谈”专栏,在该报全文发表赞扬谭彦的长篇通讯的同时,温和地批评谭彦的领导:看到谭彦如此艰难地每天爬楼上班,为什么不能把他的办公室调整到一层呢?此后,这类宣传“带病坚持工作”的典型报道有所减少。几年前,谭彦…  相似文献   

14.
《淮阴日报》总编辑黄善模同志在该报1月1日的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他《致读者的公开信》, 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表示愿与读者直接对话,敬请读者依据报社内部制订的“求实、公正、廉洁、守法”的职业道德准则,对他的编辑、记者随时予以监督。此举赢得称赞.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1988年2月18日头版通讯《李鹏拜年》,有一句话不合适。摘录如下:“现任卫生部顾问的马海德兴奋地说:‘我的志向是在您当总理任内消灭麻风病。不过,到那时我可能不在了。”这句话风趣、幽默,既表现了马海德的志向,又表现了他对晚年生活的乐观态度。问题出在“您当总理任内”这6个字上。一是李鹏目前是代总理,代总理的任期为本届总理赵紫阳辞职后剩余的任期,即七届人大之前这一段时间。七届人大3月下旬才召开,这样本届任期终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某报业集团的母报在头版刊发一条消息,标题是《“五一”节期间少林景区喜迎十四万游客》。而其子报在同一天头版头条刊发通讯,题目是《河南旅游摘了颗“大桃子”》,导语的第一句说,“五一期间的7天假期,嵩山少林寺景点接待游客15万人次……”。这两则新闻对“五一”节期间去少林寺旅游的人数的报道相差一万人,“母报”与“子报”之间打了架。 无论怎样说,“五一”节期间去少林景区的人数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1988年2月18日头版通讯《李鹏拜年》,有一句话不合适。摘录如下: “现任卫生部顾问的马海德兴奋地说:‘我的志向是在您当总理任内消灭麻风病。不过,到那时我可能不在了.”这句话风趣、幽默,既表现了马海德的志向,又表现了他对晚年生活的乐观态度.问题出在“您当总理任内”这6个字上。一是李鹏目前是代总理,代总理的任期为本届总理赵紫阳辞职后剩余的任期,即七届人大之前这一段时间。七届人大3月下旬才召开,这样本届任期终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闻名篇《西瓜兄弟》的作者究竟是谁?二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王匡,一说是解清。王匡同志在新华通讯社,解清是黎辛同志的笔名,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如果今天这些新闻界的老战士尚健在时我们还不把史实澄清,后人就更难分出真伪了。因此,我认为应该为《西瓜兄弟》的作者正名。认为《西瓜兄弟》的作者是王匡的,远的不说,近者可见1983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主编的《新闻学词典》。它在《通讯特写选》这一词条中说到该书收了“王匡的《西瓜兄弟》”。查阅这本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1961年编辑的《通讯特写选》,在第122页上,《西瓜兄弟》一文的作者的确为  相似文献   

20.
所谓“无备”,是指编辑案头需要而缺的稿;所谓“不意”,是指作者们都没有想到写的题材。为了写出编辑所需而案头却无的“抢手货”,我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一是研究报社印发的《编通往来》、《编采通讯》或《××报通讯》等资料,摸编辑“胃口”,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稿件。二是利用走访亲友和外出旅游等机会,挤出时间“跑”报刊编辑部,直接请教编辑,征求意见,交流观点。三是购置了《全国报刊便览》、《全国报刊地址和邮码集》、《当代中国报纸大全》、《报刊邮资总付登记证证号汇编》等工具书,力求摸清办刊宗旨和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