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余光中 《出版参考》2006,(14):40-41
沙田山居,忽忽四有半年,朋友当然不止七位,而于此七友,我所知者当然也不止如此.一个人的生命正如冰山,露在水面的不过十之二三,我于七友,所知恐亦只是十之三四.以下所记,多为曲笔侧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能聊充传记的脚注.取景则又不远不近,相当于电影的中距离镜头,激发兴趣则有余,满靥好奇则不足.  相似文献   

2.
礼貌一议     
《新闻知识》今年第七期刊登了我的稿件。这期杂志问世没过几天,我便收到了寄来的刊物,接着又收到了稿酬。前后不到十天。效率之快,礼貌之厨,令人敬佩。象这样的编辑部,当然并非绝无仅有。不过我还遇到不少另外一些报刊编者的作法:来稿不登也不退,石沉大海,使作者如堕五里雾中,不解其中之谜;有的刊登了稿  相似文献   

3.
七剑乱我心     
女青年TZ评价杨采妮在《七剑》中的表现是“有几分英气”,她说这小妮子比十年前“有丰韵”,“我喜欢她十年了”——听着就像足球之夜里那北京球迷穿着曼联守门员的衣服,朝着范德萨歇斯底里地大喊:我喜欢你啊,十年了,十年了!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1,(1):46-47
在我开始讲"开创活版传播新纪元"这个题目之前,我想先列举新华社过去十年间的三个创造。当然,新华社在过去十年间又何止三个创造?我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对他们的这三个创造最为之欣赏。  相似文献   

5.
我和副刊     
《今传媒》1995,(Z1)
我和副刊文/田长山已经当了十年多的副刊编辑,教训和经验都有,有的时候.也想写出来与人交流.当然,也可以采取别样的方式,譬如请人来做也能行.按目下世风,这文章应该由别人来写更合适,既收传播之效,又避自吹之嫌,聪明君子,不会家我这样笨拙。我和陕报副刊的缘...  相似文献   

6.
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伊尔登奏书云:蒙汗宠眷,节次拔擢我为大臣。伊尔登我铭记汗谕,凡居室或办一切事务,惟黾勉竭忱,矢忠图报。自今以往,凡所见过失,即行直言,出师则拼死效力。 叶臣奏书云:叶臣我罪愆大,功绩少,蒙汗宠眷,以微贱之身拔为大臣。若徒持禄保位,以负汗付托之重任。不效忠勤,不抒实见,因罪甘受罢斥。自今以往,凡有所知,惟不徇情直言。古之人臣,或垂嘉誉,或被恶名。追惟往迹,勉矢忠良,惟恐识有未尽耳。凡汗所委之事,此后以忠勤自勉也。 初二日拜楚喀率朗什、奇都楞、吴达纳、伊勒乃、兴佳、博硕库、艾达汉等八大臣,每牛录各十人…  相似文献   

7.
陆费逵 《出版史料》2010,(3):125-127
学部编纂之教科书,国文、修身两科第一册,项已出版,并咨行各省提学使任人翻印矣。教科书应否国定,系另一问题,兹不具论。惟既为学部编纂,则行且以之课遍国中之儿童,他日国民程度之高下,国势之盛衰强弱,皆将于是乎赖。吾辈既有所知,安敢默尔以遗我国无穷之忧?爰就二书之不当处评论之,以与我学界一商榷焉。  相似文献   

8.
我一生岁月,四分之三,寄居他乡。不践并州,岂仅十年?然而,我们还是恭奉父母一体,奉安无锡,迁葬马山,无非眷恋故园之心。同时,我在辅仁接受基础教育,终身受益,师友之恩,也终身铭感。近年回锡,能与窗友聚会,参拜母校,诚为快意。由此桑梓之念,我每见无锡经济大幅发展,常想在孔子所谓"富之"外,更见"教之",于人文素养,也恢复旧日盛况。秉此一念,每次回锡,  相似文献   

9.
知青梁晓声     
正谦和、礼让是我与梁晓声历次交往中旁观到的核心质素。本质上,梁晓声是个歌者。我在清华大学前后整整十年,与梁晓声先生并不相识,尽管他所在的北京语言大学与清华大学同属"五道口学院群",仅几条街之隔。真正与梁晓声发生关联是在我创立"红人馆"品牌之时,我那时操作了梁晓声当时的新长篇《政协委员》和筹划中的《梁晓声全集》——由于种种原因,"全集"只出到《伊人,伊人》《欲说》两卷。我离开漫友前,才从电话中听梁晓声说他不好意思问我,因为长期没见后续作品面市,他"以为"漫友不打算出版了,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宋代正式把"入幕之宾"称为"幕僚"、"幕客".到清代,方有"幕友"之称.据清人王衍梅说:"今自制府.中丞、司、道以下州郡县,受马币,应是聘者,率呼之日'友'.'友'于义何居?日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于尊,宾介乎尊与卑之间,故日'友'之云尔."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史学》2001,(4):20-26
行李检查之麻烦 吾等一路由香港而梧州而柳州而桂林,行李之检查,已不止十数次。记得由香港到梧州,所乘之江宁轮因轮身太大,西江中从都城到梧州一段,水位又太浅,不得已,只得改乘大渡船.由小轮拖带。当渡船将抵梧州时,有海关人员上船检查行李,吾等因事前取得广西省政府护照,行李得以免查,省去周折不少。但等待检查,眼看其他旅客被检查,翻箱倒箧,一箱一囊,无或幸免,船又为之停驶,不能前进,心颇焦急。一小时后,检查事竣,正喜船可以继续前行,此去想可直达梧州,中途不至再有留难——因吾等自晨七时从江宁轮下渡船后,迄未…  相似文献   

12.
侯颖 《中国编辑》2004,(4):36-38
当下的少儿出版陷入了三大误区:一是以“不变应万变”。许多出版社编辑都认为少年儿童成长迅速,我编辑一本书今年的七岁孩子能看,明年的七岁孩子也能看,一本书十年八年不改面孔,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容易形成品牌。殊不知,每年的七岁孩子的审美都会因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影响而不同,十年前的七岁  相似文献   

13.
史敏 《中国广播》2014,(2):40-45
中国之声十岁。我南记者站来京十年,头七年与大家同在这支钢铁般的队伍里摸爬滚打,所学所感所见识所经历,在我二十余年职业生涯中最为厚重和珍贵。流自心底一联,虽浅白却道是真朴——一块想、一块干,齐心奋进的日子好难忘;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创刊,至今已经十个年头了。蒙他们的好意,我得以成“十年一贯制”的忠实读者,亦步亦趋地追蹑过它的足迹,获益良多。虽然,《出版参考》的面世,可说应运而生;《出版参考》的成长,得益于其处春和景明之世;但《出版参考》的茁壮,也有赖于编辑人员的辛勤耕耘:既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地创意构思,又要“破石拔玉”“惟才是择”地团结作者,还要孜孜矻矻子文稿内“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方得见今日之霜刃寒光。“十年磨一剑”,真是“辛苦不寻常”。纪念《出版参考》十周年,首先应向历任编辑鞠躬致敬。 今日之《出版参考》,美则美矣,但当然不应也不会止步于此,而是要继续前进,“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而且,我相信,还会迈着更大的步子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5.
曾卓 《出版科学》2001,(1):70-71
我从事写作数十年了,当然与不少编辑打过交道,从中得到过帮助与教益,留下了珍贵的回忆。这里,我想记述其中的两位,他们都是我敬仰的前辈:章靳以先生和巴金先生。  相似文献   

16.
赵毅衡  华宁 《出版参考》2004,(10):46-46
我在上海遇到一位旧日文友,在饭桌上,他冲着我说了一通“号称西方富国,其实最小气”等等的话。例子:他与一个洋人吃饭,结束时对方竟然提议“从制”平摊付账,我本人从来没有在西方听说过这个词,只听说过Let’s So Dutch——按荷兰方式分账。旧友说那话是在饭桌上,我当然不会再有胆量建议平摊付账,就伸手取了账单,朋友照例来抢夺一番,这次我绝对不能松手,他就松了手。  相似文献   

17.
查烟毒之危害,人所共知,小则毁身败家,大则亡国灭种,事实昭昭,毋待详述。我边区自来厉行禁种禁吸,烟毒早经肃清,乃自日寇在华北纵毒,致有少数贪图重利之徒,不惜干犯禁政,偷运烟土,往来贩卖,随意逗留于边区境内,始而据报与友区接壤之城市发现烟土,近则愈演愈烈,甚至廷市亦有烟土踪迹出现,若不重申禁令,严加取缔,恐其到处散布,  相似文献   

18.
“当枪手,很丢人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笑到最后的,总是非枪手媒体。世界上大致有两种媒体,一种是枪手媒体,一种是非枪手媒体。两者都面向大众,但有明显区别,枪手媒体“识时务“,非枪手媒体则显得“少根筋“。枪手媒体,谁的枪手?应该不止一种,比如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枪手:明里暗里(往往是暗里)为维护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说话,当然也得到好处,赞助、广告之类。  相似文献   

19.
张敏 《网络传播》2005,(1):32-35
“十年难忘.十年笑忘”,总结互联网过去的十年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而展望未来十年,技术进步速度之快、变数之扑朔迷离.更是让人难下定论。在美国硅谷有条不成文的定律,网上一年相当于网下七年。若按照这一定律,未来十年互联网的发展相当于我们未来七十年生活的变化。无怪乎TOM在线执行董事兼CEO王雷雷说.十年对互联网行业来说非常漫长.我们只能预测到未来两年到三年中国互联网和门户网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姚广孝为明初著名僧人,策动靖难之役,成就永乐大业。在诗文方面很有成就,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本文就其诗文集的几个版本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