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5,17(5):364-366
分析科技期刊出版系统中编辑对作者及作者对编辑的作用特点.认为构建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良性互动机制应具备2个基础:一是作者教育机制;二是编辑示范机制.提出构建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良性互动机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高校学报处理稿件的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成娣 《编辑学报》2005,17(4):276-277
结合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工作实际,提出提高处理稿件效率的措施,即:取得作者的配合;约请特约审稿人并赢得他们的支持;增强编辑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3.
杨继民  潘学燕  郭柏寿 《报刊之友》2010,(12):152-152,156
本文分析了QQ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应用。QQ提供了强大的网上即时通讯功能,科技期刊编辑可以利用QQ与作者、审稿人、排版员进行实时交流,传输文件;组建作者、审稿人的QQ群,稳定作者、审稿人队伍,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还可展示宣传期刊,扩大期刊影响;QQ邮箱除具有一般普通邮箱的功能外,还可以传输大容量附件,登陆QQ,同时也就打开了邮箱,很是方便。建议科技期刊编辑以QQ作为自己编辑工作的助手,以及时、快捷的与作者、审稿人、排版员保持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陈雯兰 《编辑学报》2013,25(4):364-365
对于科技论文的学术不端有检测、惩治和教育几个环节。针对不同的作者,编辑应采取相应的学术不端教育策略:高职称、高学历作者——润物无声式;在读研究生作者——柔中带刚式;女性、35岁以下、低学历者和低职称作者——谆谆教诲式。这对编辑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是推进期刊顺利出版的关键环节.正确对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对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做好出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简要阐述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针对高校学术期刊作者群体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专家教授作者、与研究生作者以及退修稿作者的沟通现状,提出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益伟 《编辑学报》2009,21(3):234-235
对未用稿件编辑帮助转投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极少数作者遇到过编辑转投稿问题;愿意编辑转投的与已发表论文数和作者职称等因素有关;怎样处理未用稿件作者自己有一定的主见.因此,编辑应尊重作者自由投稿的权利,对一些质量好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被录用的稿件,可针对不同作者提出相应的改投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芳 《中国出版》2015,(7):16-19
编辑代表出版方,在读者、作者生态圈的营建中要有所作为。作为教育理论著作编辑,要将自己的功能定位在推动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做好正义与文化的坚守者;要担负起对作者的引导之任,做好作品创作与传播的推动者;要满足与引导市场需要,做好图书、作者、读者的沟通者。  相似文献   

8.
作者资源、专业优势、已出版图书和编辑人才是科技出版社4种最重要的资源.整合作者资源,建立作者资源库;专业细分,深入钻研专业技术;结合现有图书资源,开发优质选题;重视策划编辑资源,合理选用编辑人才.这是整合出版社现有资源、大力开发选题、突破出版社发展瓶颈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编辑和作者是出版活动的核心,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就科技期刊来说,作者撰写稿件,为杂志提供稿源,是期刊传播的信息源和期刊出版延续的有力支持;编辑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使作品得以公开传播和保存,帮助其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编辑和作者在相互需求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互信和谐的关系,对期刊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①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的互动以及编辑对作者的引导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的编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凌  赵大良 《编辑学报》2005,17(3):232-234
介绍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的编辑策略,旨在为我国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借鉴.重点介绍快报的任务、内容、编辑规则、流程、作者权利和义务,从中可以看出该刊有以下特点:采取非匿名性审查,并鼓励评审人与作者直接沟通;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审稿队伍;给予编辑适当的论文裁决权利;作者可为论文被拒绝接受提出申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强化高校图书馆学术性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从图书馆学科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职能的深化、图书馆学术性与图书馆工作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论述强化图书馆学术性的意义。提出鼓励学术研究与交流、重视学术成果的转化、建立继续教育复合动力机制等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机构知识库只有严把学术信息资源质量关,才能体现自身服务功能与优势。文章对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内涵与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机构知识库学术信息资源质量的因素,以及设计信息质量控制标准的方法,提出高校机构知识库学术信息资源的分阶段质量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针对一些对高校学报有失偏颇的评价,用事实和数据论证高校学报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其他科技学术期刊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有关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功能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建设的主要功能与实现路径,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系统调研国内外5个智库评价项目的基础上,对其评价指标进行编码收敛和聚类分析,提炼出智库发展的核心要素,建立其与高校图书馆主要功能、主要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结合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实践调查提出完善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的具体路径。[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核心能力建设、加强大数据思维和应用能力建设、促进与智库的协同共享等路径,实现在要素禀赋、组织建设、成果产出和综合影响方面对于本校智库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小强 《编辑学报》2019,31(3):351-354
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3大科技期刊源之一,具有科技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和社会功能,并获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但近年来,许多高校科技期刊没有顺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原本“姓高”的育人功能在弱化。深度探析其致因认为:社会“SCI热”渗透导致高水平论文流失,科技浮躁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编辑在学校的地位边缘化导致培养人才的“导演”源动力不足;学术不端行为导致学术失信,“小而散”的封闭运行模式导致与社会媒体的黏合度较低。以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才能找准高校科技期刊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才能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现实目标,才能补缺人才培养功能弱化的短板,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创新,践行高校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开放存取: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存取运动作为一种新的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大学图书馆应积极参加开放存取运动。分析了开放存取在大学图书馆实践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在开发存取环境下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开放获取进程中的"双重收费"问题引起了出版商、图书馆及科研人员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化的中国路径,以期引起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获取进程中"双重收费"问题的关注,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转型发展提供启示。[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与网络调研,梳理高校图书馆推动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当前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化的相关实践,分析总结高校图书馆在推动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化过程中的困境,并就如何实现转化提出相关建议。[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应从观念上认识到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化的重要性,把研究全面开放获取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以高校联盟的形式主动开展评估调研,参与国家层面的规则制定,积极研究定价模式,推进相关政策落地,推动科研成果共建共享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文库是各高校所特有的专门收集、展示和永久性保存本校师生员工及海内外校友论著的学术资料性特藏宝库。结合成都理工大学文库(理工文库)建设的实践,论述了高校文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高校文库建设发展的措施及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资源发现系统功能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资源发现系统的产生背景、逻辑结构、功能特点及体系框架,指出当前资源发现系统需要引起关注的两个问题。结合清华大学的探索实践,阐述资源发现系统在图书馆应用的经验,提出数据驱动的知识服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孙涛  闵甜 《编辑学报》2021,33(3):344-347
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出版事业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3方面阐述了高校学报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主要途径.旨在为高校学报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正名;同时以期引起高校管理者对高校学报的正视与重视,加大对高校学报的支持与扶持,使高校学报能借建设期刊强国的战略机遇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