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深厚的友谊 难忘的会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尔斯·玻尔曾于1937年访问过中国,并且立刻就成为众望所归的英雄:几千人从收音机里听到他的讲演,或者从报纸上读到有关他的文章。他开创了中国和他的祖国丹麦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工作,这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一位担任领导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在本文中把玻尔称作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相似文献   

2.
一位曾和尼尔斯·玻尔一起工作过、并一直在接近于玻尔感兴趣的领域内工作的丹麦物理学家,以亲切回忆的方式系统地叙述了玻尔开创性工作的进展。玻尔及其为数不多的学生与合作者,就是以这项工作奠定了现代量子物理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艾文编译 《知识窗》2013,(17):30-31
近些年来,魔术不仅吸引着孩子们,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不久前,我作为在电视台表演过30年魔术的老魔术师,应邀参加了一次神经科学研讨会。会议休息时,我问一位科学家朋友为何突然对魔术有了兴趣,他开玩笑说,他发现魔术师“比实验室的小白鼠更性感”。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魔术不仅吸引着孩子们,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不久前,我作为在电视台表演过30年魔术的老魔术师,应邀参加了一次神经科学研讨会.会议休息时,我问一位科学家朋友为何突然对魔术有了兴趣,他开玩笑说,他发现魔术师"比实验室的小白鼠更性感".  相似文献   

5.
在玻尔原子模型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本文通过考察尼耳斯·玻尔在1913年之前的思想发展,以及他提出原子模型的过程,试图回答如下问题:玻尔为什么从金属电子论的研究突然转向了原子模型的研究?他是如何在原子结构与光谱线之间建立不可分割关系的?他的原子模型在哪些方面突破了经典物理学?更进一步,科学家如何解决一个公认的科学理论所遇到的问题?一个人如何才能从学术边缘走向学术中心?通过梳理对玻尔建立原子模型过程的不同解读,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给出初步答案。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8)
玻尔理论对量子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是一个由发展到完善的过程。本文首先论述了玻尔理论出现的历史条件,然后解释了玻尔理论存在的局限性。之后的科学家们初步探索玻尔理论,最后索末菲全面扩展了玻尔理论。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9-23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Bohr,Niels Henrik David,1885—1962)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有才华的生理学教授;母亲出身于一个享有声望的富裕犹太人家庭。这个家有三个孩子,玻尔排行第二。孩子们除了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还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鼓励,使他们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玻尔于1903年入哥本哈根大学攻读物理,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他的弟弟踢得更好,曾入选丹麦国家足球队,为丹麦在19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亚军出了力)。玻尔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就被认为是一个理解力不一般的学生而出众:他的一篇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在1906年荣获科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他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异常细心和严谨。邮票B36a上是青年时代玻尔的肖像。  相似文献   

8.
玻尔研究所何以如此快地从建立到成为当时国际物理学的三大中心之一 ,并创立了哥本哈根精神 ?本文从科学家之间的互动即协同和竞争 ,来分析研究所发展的原因。玻尔研究所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科学家之间交流与合作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玻尔研究所是近代物理学的圣地,在中丹科技交流史上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玻尔父子的三度来华,在中国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直接促成多批科学家赴玻尔研究所访问研究,从而对中国核物理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深入挖掘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史实,包括奥格·玻尔1973年访华,1960年至1990年中国出访玻尔研究所的确切名单,并尝试分析玻尔研究所、哥本哈根精神对中国当代科技交流、科技创新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从未失败过有人问一位科学家:“你试验一种新型电池总是失败,为什么还要继续试验呢?”科学家回答:“失败?我从来没失败过,我现在已知道了5万种不能制造这种电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文化评论》第14卷第5期(2017年10月)刊载了厚宇德教授的文章"生命终点前的戈革教授"一文。文章的前面三节,写了作者在2007年戈革临终前不久与戈革的三次交往,生动感人。但在第四节中,作者对戈革做了"盖棺论定",认为"戈革研究玻尔,堪比牛刀杀鸡,实在令人惋惜""玻尔与量子力学的建立几乎没有关系"(~([1]),页89)。我想,戈革如还在世,看了厚宇德的文章,必然会勃然大怒,甚至同他绝交。对玻尔的评价,我比较赞同戈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他曾攀登过珠穆朗玛峰;他曾参与建立了南极“中山”考察站;他曾在北极展开过五星红旗;他曾和队友一起徒步考察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他是科学家,又是探险家。他——高登义,一位大气物理学家,至今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在中国古代,关于英雄的定义,是“能上高山擒猛虎,能下深海捉蛟龙”,在众人眼里,高登义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阿诺德·索末菲(ArnoldSommerfeld)个人研究日程的角度出发,回顾了索末菲对于玻尔原子模型的反应。他欣赏尼耳斯·玻尔(NielsBohr)对有关氢元素的里德堡公式的推导,但却对其模型有所批评。1913年,索末菲试图通过扩展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Lorentz)关于塞曼效应的经典理论来解释近期发现的帕邢一贝克效应。光谱线在电场中分裂这一发现,是其研究计划中的另一项挑战。经典理论在这两方面都失败了,因此索末菲转而代之以玻尔模型。通过量子化电子绕原子核的径向运动和方位角,索末菲扩展了玻尔模型。在非相对论情形中,他再次得到了里德堡公式(此时用两个量子数总和来取代玻尔模型中的单个量子数);在相对论情形中,他则得到了后来有名的精细结构公式。虽然关于从玻尔理论到玻尔一索末菲理论的发展一直有详实的历史记载,但从索末菲私人和专业信件往来的角度去考察这一过程中的动力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1943年8月,天空中密布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一位好心的丹麦警察透露,德国法西斯占领军马上就要逮捕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玻尔了。丹麦的抵抗组织决定协助他逃离法西斯的魔爪。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玻尔来不及把许多珍贵的东西包括他的金质诺贝尔奖章带走,却带着那装在啤酒瓶里的重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工作了多年的实验室,坐上一叶小舟,渡过波罗的海到了瑞典。他又立即登上一架专门为他而准备的英国“蚊式”飞机,由瑞典飞往英国。飞机在北海上空的云隙中匆忙飞行,不时被气流抛起推下。飞行员…  相似文献   

15.
仁者长寿     
《金秋科苑》2011,(6):1-1
据说日本有一位科学家做过这么一个科学试验:他把水放在一个脸盆里,和颜悦色地说:"水呀,洁白无瑕的水呀,你是来自上天的圣水,我爱你!"这时候,脸盆里的水表现出更加纯  相似文献   

16.
仁者长寿     
据说日本有一位科学家做过这么一个科学试验:他把水放在一个脸盆里,和颜悦色地说:"水呀,洁白无瑕的水呀,你是来自上天的圣水,我爱你!"这时候,脸盆里的水表现出更加纯  相似文献   

17.
尼耳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丹麦人,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闻名遐迩的尼耳斯·玻尔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简称NBI)隶属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1921年由尼耳斯·玻尔创立,起初取名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学研究所,1965年,为纪念玻尔诞辰80周年,改为今名。  相似文献   

18.
<正>虽然说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和社会担当,但其实很少有科学家将科普做得很好,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我见识到了一位将科普做得很好的科学家。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博士毕业后留台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他通过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天文学数据结合,主持创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19.
声音     
《金秋科苑》2010,(21):104-105
“我想做学问,对当官不感兴趣。”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在很多同事和同行看来,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年轻科学家,也是位成就非凡的将军院士。一位了解他的高层首长视察学校时,告诉他组织上要选拔年轻干部担任校领导,但马伟明平静地表示婉拒。)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玻尔一直对新中国和中国人民友好。中国科学界也一直尊敬、仰慕玻尔。1957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邀请玻尔访华。杨振宁曾会见玻尔。但自1952年开始,在苏联的影响下,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学术界开始了对玻尔哲学观点的批判,到文革后期,苏联学者从批判玻尔转变为赞扬玻尔,中国两个刊物仍坚持批判玻尔。直到改革开放,情况才有所改变。1962年玻尔逝世,中国科学界向玻尔家属发去了唁电。自1962年起到1995年,中国有近40名学者访问了玻尔研究所,玻尔的儿子奥格.玻尔曾两次访问中国。1985年玻尔诞辰100周年,中国物理学界进行了隆重的纪念,对玻尔作了很高的评价。戈革为介绍玻尔和翻译玻尔全集奋斗了一生。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已没有人对玻尔进行哲学批判,但对玻尔、对哥本哈根学派、对互补观点的评价仍是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