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习得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水平状况,以学习者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为变量考察了学生的词汇量及词义量的大小和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影响词汇量和词义量的习得水平,但并不能构成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一次同一母语背景不同二语水平的学习者的中介语对比研究(CIA)。从我国二语学习者的记叙文写作角度出发,借助《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来探究我国二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1.在二语写作中,我国二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随着年级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对于我国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高原”现象的确存在,出现在二至三年级这段期间.  相似文献   

3.
第二语言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是词汇习得的关键因素,能够衡量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水平.依据动态系统理论,结合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发展的动态、非线性特点,从英汉对比与隐喻认知相结合的角度,针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特点,实施学习策略训练,构建促进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动态模式,试图揭示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轨迹和机制,从而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理论建设和研究方法服务.  相似文献   

4.
以接受性词汇量、产出性词汇量、词汇深度知识为词汇能力的三个维度,以理工科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跟踪调查了专业英语学习对词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学期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的接受性词汇在学术词汇方面取得了进步,而在别的词频上没有变化.同时学生的深度知识得到了发展.产出性词汇无明显变化.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指出了专...  相似文献   

5.
运用Laufer&Hulstin的“投人量”理论(Workload)和Craik and Lockhart的深加工层次理论(Depth of Processing),以甘肃省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二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50个目标词的测试为主要研究工具,分别对两个组的接受性词汇能力、产出性词汇能力以及记忆的保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阅读强化法与窄式阅读这两种方法都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果;阅读强化法与窄式阅读法对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而对产出性词汇能力则产生不同的影响,阅读强化法在提高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方面更有效;不论是从学习者的接受性词汇能力方面还是从产出性词汇能力方面,阅读强化法都要比窄式阅读法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以有声思维法和回顾访谈法探究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词汇提取和词汇表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机制,研究发现英语水平影响写作过程中的词汇产出: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写作词汇提取阶段相对费力,在词汇表述中无力考虑语境因素;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在写作词汇提取阶段相对容易,着力精确用词、关注正确时态、语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8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考查了视听输入模式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理解和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图像和字幕在改善词汇附带习得方面效果不显著。但是定性分析表明,学生觉得视觉和字幕的辅助的确能够帮助他们习得词汇,特别是视听加英文字幕,他们也对视听加英文字幕组显示了极大的兴趣和偏好。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对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词汇学习策略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对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词汇学习策略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大学英语一、二年级及英语专业一、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有关英语名词复数习得的横向调查。其目的在于探索大学生对英语名词复数的习得状况及其发展特征。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在于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名词复数的过程中受到了母语的影响,产生了负迁移;同时,英语名词复数的标记性也是使学习者在习得英语名词复数的过程中产生失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陈建文的社会适应量表,以166名体校学生和182名普校学生为被试者,对其社会适应进行测量。比较结果显示:(1)体校学生和与普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异显著,即体育运动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高于普校学生,特别是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以及人际适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2)体校高中学生人际适应性高于普通高中学生。主要表现在勤奋上进、怀疑倾向以及内抑性几个因子上显著的高于普校学生。(3)体校本科学生社会适应性显著地高于普校本科学生社会适应性。特别是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弹性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体校本科学生在责任心、社会接纳、灵活适应、挑战性、活力以及乐观主义这几个因子显著的高于普校本科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译本,对779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其中,体育392名、非体育专业387名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表现出了整体不成熟度较高的倾向,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升华方式的频度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P<0.01),体育专业大学生防御方式更具有积极倾向.大学生群体中,女性大学生的掩饰倾向显著高于男性.掩饰方式的差异只存在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而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实习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在中小学实习的师范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强迫症状、恐怖等5个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等9个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与偏执等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新入学的大学生人格特征状况进行了研究.并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 男生和女生人格特征在P、N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2)个性特征与体质健康程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人格特征具有外向倾向(E)及情绪稳定(N)特征的学生,其体质健康状况处于较高的水平;人格特征具有内向倾向及不稳定特征的学生,其体质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基础是和谐理念,学校教育是其培养的重要途径。师生是校园的两大主体,师生和谐的构建对和谐理念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师生和谐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构建新型师生和谐,必须对传统的师生和谐观作出当代解读,除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教学相长之外,还必须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与共享。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心理适应性量表 ,对随机整群抽样的高师女生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高师女生的心理适应性普遍低于男生 ,文理科女生之间、少数民族女生与汉族女生之间的适应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研究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程序及师生心理互动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师生互动作用失衡,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居多,缺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存在着大量的差异性;体育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间的情意互动等,并提出了体育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尽快转变角色意识、正确把握教师期待等教学对策,以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适宜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构建和谐的校园,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谐校园包括浓厚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风学风、亲密的师生关系、通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公正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对促进大学生内心的和谐、养成健全人格助益多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少数学生中仍然存在着是非颠倒、善恶不辨、荣辱不明的现象。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及原因,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和访淡,弄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哪些品质影响教师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师生对这些品质的重要程度的认知。调查表明,在对影响师生关系的教师品质的评价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学生之间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建议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