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谈大学生人格修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为大学生献身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一背景和条件下,大学生必须按照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确立与市场观念相适应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更好地肩负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一从词源上讲,修养”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范畴。“修”是指整理提高;“养”是指培育、抚养。古人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陶冶”。我们现在所谓的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磨练,以及经过长期学习、磨练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从修养的含义就可以看出,它和一个人的素质提…  相似文献   

2.
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有整治、提高的意思,“养”是指培养、养育。二字合成一个词,其基本的意思是在整治中培育、经过培养得以提高。“品德”指人品、品质。可以说,品德修养是一种改造人性和发展人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品德修养仍是护士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于1996年提出: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推广整体护理工  相似文献   

3.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4.
修养,指学问上精密之功夫。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修养包括道德品质、知识、才能和技巧等多方面。我们常说这个演员很有修养,这个作家很有修养,是说他们有很高的表演艺术水平和写作水平。我们常说某某专家有很深的造诣,这个造诣,也是修养。所以,各行各业的同志,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品德情操、工作能力,使自己能为实现“四化”多作些贡献,就都有一个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问题。从无产阶级教育的职能和作用来看,从教师的荣誉和地位来看,从中小学教育工作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来看,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来看,当前,强调中小学教师要重视自身修养,尤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白沙历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向之文化转型期,禀儒释道三家于心性修炼上的进一步交融互摄之时代思潮,在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兼宗儒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心性修养理论,提出了“自然为宗”、“率乎自然”的修养宗旨,阐明了“求之吾心”、“养之以静”的修养方法,体悟出“物我两忘”、“自得无累”的修养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沙心学。  相似文献   

6.
“养其根而俟其实”语出韩愈。这里的“根”比喻的是思想修养,“实”比喻的是文章写作。“养其根而俟其实”一语生动而深刻的阐明了思想修养与文章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切从事写作的人首先应该明了并须铭记于心的正确的为文之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将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这个决策不仅有着深厚的政治内涵,而且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实现这一战略规划,将是全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的教师,尤其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新时期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修”是指学习和锻炼;“养…  相似文献   

8.
人本德育,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以人为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道修”)课程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人本德育主线,我们对高职院校“思道修”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语文素养”能否改成“语文学养”“语文素养”,只从字面上看,总觉得它似乎只是“人文素养”的一个简单比附,如此推想开去,我们也可以说“数学素养”、“物理素养”“、化学素养”、“生物素养”“、政治素养”、“英语素养”等等,而它们在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里,大多并未被提到,遑论“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架”了。“素养”,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巢宗祺先生说,“‘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学养”,词典解释为“学问和修养”。两个术语强调“修养”是一致的,而一个“学”字,更好地凸现了语文作为学科的特点,也…  相似文献   

10.
刘安率门客编撰学术巨著《淮南子》,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其中养生学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之一,刘安“内修”养神,“外修”养形,以“内修”为主、“外修”为辅的养生之道,上承老庄的养生理论,下启魏晋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成为西汉以后中国养生学的主流,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校长。一个校长能否成为一个好校长,关键是他能否长期地自觉地修“身”养“性”。这里所说的“身”是指其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这里所说的“性”是指其党性和人性。校长要从“正、廉、勤、律、安”五个方面,做到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2.
修养     
行远,必先修其近;登高,必先修其低。近不修,无以行远路;低不修,无以登高山。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相似文献   

13.
从太极拳的化渊源入手,探讨了太极拳的功能,得“理”,“法”,才可修身,养性,颐心,得出了走正途,练功法,以静生动,动中求静,不欲修,则修自来,不求养,则养自成,修身养性,则浑然天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刘成林 《湖北教育》2004,(14):58-58
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校长。一个校长能否成为一个好校长,关键是他能否长期地自觉地修“身”养“性”。这里所说的“身”是指其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这里所说的“性”是指其党性和人性。校长要从“正、廉、勤、律、安”五个方面,做到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5.
古人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官要先做人,做人要先修身。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修身养气呢?笔者认为,应该去“六气”,养“六气”。 一、去邪气,养正气 当前,一些校长邪气太重。有些校长俨然是一所学校的“霸主”,话如“圣旨”,说一不二,不可更改,做出的事情不容置疑,错误地把自己凌驾于广大师生之上;  相似文献   

16.
93岁的著名作家冰心,书写过一幅对联:“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细细品味个中寓意,实为养生的高度概括,道出了长寿的真谛。 从对联内容看,树工高尚的情操,塑造一个纯正的心灵,乃是“居住适宜”、“置身于正道”的基劳。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东晋著名养生家葛洪指出:“若德行不修,但多方术,皆不得长生。”都阐明了养生与养德、品德修养与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17.
宋鹏 《陕西教育》2010,(12):23-23
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其中的“德”就是道德规范和自我修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心智水平,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要想实现班级的智慧管理,当然也应从“心”做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养生观主要包括“三观”,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内外兼修的修养观,具体体现为“三养”,即养身、养心与养气的和谐统一。只要具备“三观”,坚持“三养”,理论联系实践,知行合一,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便自然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高中语新课程改革凸现了以“语素养”为利好的价值追求,这一点,体现了和原来语课程价值取向的显区别。什么是语素养?巢宗祺教授认为:这里的“语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修禊事”通释田有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高校文科教材如《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等,多选用了《兰亭集序》,不一而同的都对“修禊”注为:“古代一种风俗。人们欢聚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