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从战场上回到农村,看到农村这么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而写下的一首词。听了吉老师今天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被她扣住词来教词的方法折服,使我听着听着也情不自禁的醉在“词”中。原来词可以这么教,下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2.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人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醉”和“喜”,据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揣度他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到底词中的“醉”与“喜”该作何解读,让学生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意呢?笔者听到薛法根老师与众不同的解读,眼前不由一亮.现根据薛法根老师《清平乐·村居》的课堂实录,对他的另类解读进行赏析,以期对古诗词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接受了漳州市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比赛的任务,我和指导教师就开始着手准备。出于对古诗词的偏爱,我们锁定了课题——《清平乐·村居》(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首著名的词作,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这首词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只需借助文中的插图及词语注释即能了解词的大意。  相似文献   

4.
<正>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媚好""无赖"等词语,能大致说出词的主要内容。通过诗词比较,初步了解词别具一格的形式。2.按平长仄短、灵活多变的方法尝试吟诵,诵出词的韵致,激发对宋词的诵读兴趣。3.紧扣词眼,移情想象,体会村居的诗意,感受词人别样的情怀,提升生活的审美情趣力。教学过程:一、诗词比较辨词格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几个"文化小贴士",将词与中国画、古曲、书法等中国文化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份文化大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定保 《江苏教育》2007,(18):18-18
学校举行青年教师赛课,几个老师上的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第26课《清平乐·村居》,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相似文献   

7.
<正>《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入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醉"和"喜",据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揣度他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到底词中的"醉"与"喜"该作何解读,让学生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意呢?笔者听到薛法根老师与众不同的解读,眼前不由一亮。现根据薛法根老师  相似文献   

8.
毛幸运 《考试周刊》2013,(51):23-24
《清平乐·村居》不仅是北宋词坛大家辛弃疾的代表作,而且是田园词的典范之作,入选数个教材版本。从审美角度深研词作,入境悟情,是引导学生学习、热爱古典诗词,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描绘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勾勒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这样一首质朴、清新的词.如何才能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让古诗词散发迷人的芬芳?重庆市两位特级教师刘云生、傅开国先后执教过《清平乐·村居》,他们上出了不同的味道.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正所谓“浅吟低唱皆因情,万紫千红总是春”。  相似文献   

10.
一、剖题导入,铺垫情感1.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唐诗宋词是两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认识一下南宋时期文学家辛弃疾写的一首词——(生齐读:清平乐·村居)  相似文献   

11.
夏斌 《江西教育》2012,(Z5):73-74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家和谐生活场景,这首词在辛词中显得颇为特殊。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农村生活,表  相似文献   

12.
《清平乐 村居》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笔下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让古诗词教学散发迷人的芬芳,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魏星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他们各自不同教学主张下的教学实践,给予了我们不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词作的特点展开教学。词作平易浅近的文字,作者厚重复杂的人生,是教学的思考点与落脚点。教师通过"诚信预习单"、文本插图和一课带一篇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读好词,更读懂词与人生。  相似文献   

14.
《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是辛弃疾笔下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清平乐村居》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样的文学形式,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婉约之作"。八百年前,南宋上饶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到辛弃疾的这首词里去看一看。八百年前的声音"词"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词和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基本能看出  相似文献   

16.
谢爱平 《广西教育》2012,(13):56+58-56,58
教师应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收获"作为教学理念。笔者在一次送教下校的《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中,就是实践这一教学理念的一次尝试。一、解读好每一个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特殊的诗歌《清平乐村居》,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相似文献   

17.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描述农间生活的作品。这首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的安适和宁静,并抒发作者对农间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该词历来被广为称道,是因为作者紧扣景物,凸显词中景物的层次性,展现其独特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五口之家恬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对于这样一首词,第一课时教什么,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考虑再三,我决定从“词”人手。“词”到底是什么?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朗读并背诵课文。2.在感知、体验、表达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词韵1.这是一篇新课文,哪位同学把课题读一遍?这个“乐”字还有什么读法“?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2.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  相似文献   

20.
黄丽英 《课外阅读》2011,(9):172-172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