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儿童理解和运用情绪词汇的水平对其情绪理解与表达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自编的用于描述高兴、悲伤、愤怒、恐惧四种基本情绪的词汇表(共59个情绪词汇),通过准实验研究测量5~6岁幼儿对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结果发现,5~6岁幼儿能理解描述这四种基本情绪的词汇约33个,其中“高兴”12个、“悲伤”9个、“愤怒”7个、“恐惧”5个;能运用描述这四种基本情绪的词汇约6个,其中“高兴”2个、“悲伤”2个、“愤怒”1个、“恐惧”1个。5~6岁幼儿理解描述高兴的情绪词汇显著多于描述悲伤、愤怒和恐惧的情绪词汇;运用描述高兴的情绪词汇显著多于描述愤怒和恐惧的情绪词汇;运用描述悲伤和愤怒的情绪词汇显著多于描述恐惧的情绪词汇;运用描述高兴和悲伤的情绪词汇不存在显著差异。5~6岁幼儿对这四种基本情绪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幼儿对情绪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并通过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其情绪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晓妹 《山东教育》2004,(12):51-52
愤怒是幼儿常见的一种激烈情绪,它会给幼儿带来可大可小的困扰。对幼儿的愤怒采取忽视或者不予理睬的态度会使幼儿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有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就是因为愤怒而产生的,而一些内向的儿童却会将愤怒的情绪锁在  相似文献   

3.
情绪能力对幼儿的认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262名大、中、小班幼儿的情绪能力发展特点进行调查,发现:(1)幼儿表达情绪的行为反应中,破坏行为占一定比例.(2)幼儿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较低,小班幼儿的情绪识别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均低于中、大班幼儿.(3)幼儿在生气和难过时多采用消极调节策略.(4)能引发幼儿积极情绪的事件主要包括感官得到满足、需要得到满足和受到表扬等,而引发幼儿消极情绪的事件主要包括同伴争执、受到批评和需要得不到满足等.研究者认为,可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  相似文献   

4.
幼儿情绪与行为是幼儿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心理行为发展具有定向性和程序性,情绪诱发幼儿的行为。因此,遵从感知运动到情绪的发展,从幼儿情绪动机到各种能力的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发展,通过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发育进行评估,能够提供儿童早期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同时通过提高育儿技能,教会成人与幼儿交流和游戏方式,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技能等,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儿童情绪认知能力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表情识别部分是儿童情绪认知能力其余各部分的基础;(2)儿童表情识别能力对情绪认知的情绪伪装能力、移情能力、信念理解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具有预测作用;(3)儿童情绪伪装和移情能力对信念理解能力具有预测作用;(4)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情绪伪装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有人甚至认为幼儿是"情绪的俘虏"。对幼儿来说,安定愉快的情绪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指标,更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及生活、游戏等各方面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和发展需  相似文献   

7.
儿童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格之一,主要是在日常生活成长过程中能够及时主动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安定、愉快的情绪,健康成长。幼儿期不仅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黄金时期,同时又是帮助幼儿形成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敏感期。文章围绕家园合力视角下的幼儿情绪管理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在为幼儿的情绪管理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8.
姜旭  钱文 《幼儿教育》2012,(18):30-34
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其情绪管理能力可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子女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独生子女父母。(2)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只与儿童对发泄策略的使用呈显著相关。(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中班儿童的影响大于大班儿童,尤其体现在对儿童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了101名3~5岁幼儿,考察年龄、情绪情境和人际关系背景等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在3岁时开始认识到外部表情和真实情绪的区别;4岁时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在早期,幼儿进行情绪调节的目的以自我保护目标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趋向社会定向目标;幼儿对伤心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相对较好,情绪表达更符合社会期望,而在生气情境中表现得更自我中心;当好朋友在场时,幼儿的情绪调节更有效,尤其是在高兴和伤心情境中,其外部情绪表现更符合社会期望。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成人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抓住4岁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调节生气情绪;为幼儿创造和谐的情绪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陈碧华 《教师》2023,(10):96-98
文章研究了生成课程视角下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支持策略。培养幼儿调节情绪的能力是当下教育的重点目标,为了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提高幼儿情感认知力;协助幼儿自我评估,使其明确自我价值;丰富幼儿情绪经验,使其学习恰当表达。文章作者概述幼儿情绪调节内容,发现后天的培养和指导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从客观和主观角度总结影响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要因素,并规划相关培养原则,以此探索生成课程视角下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支持策略,调节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不管是大人还是幼儿,甚至是婴儿,每天我们都会有或愉快、或愤怒…的情绪表现。从心理学上看,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正面和负面之说。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也会经历许多情绪变化,他们遇到高兴的事会大笑、会拍手;可当他们遇到挫折了,那就会哭闹、会大叫、会打架等。如何对幼儿进行情绪管理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一门很深的生活教育艺术。在此笔者就以平时的生活教学实践来谈谈相关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主要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进行了研究,包括实验准备、幼儿情绪能力的研究、幼儿能力培养方案的试行、验证和推广研究、项目总结等六个阶段。主要研究目标:(1)了解幼儿情绪表达的特点;(2)说明幼儿情绪理解的特点;(3)认识幼  相似文献   

13.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情绪面目表情认知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向23名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23名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和46名普通儿童呈现情绪面目表情判别任务,就三组儿童情绪面目表情判别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探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情绪认知的特点.结果表明:对于情绪面目表情判别能力,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但是非占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发展要落后于其他两组儿童.在情绪面目表情的判别上,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对一些消极的情绪面部表情如"悲伤"、"恐惧"、"愤怒"更为敏感.对于复杂面目表情如"厌恶"判别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4.
你体验过愤怒的情绪吗?有些人会说:"体验过,而且正在体验."而又有些人会说:"我从来没有愤怒过."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愤怒,愤怒是人类具有的基本情绪之一.当然,一些人可能会过于控制自己,使自己愤怒的情绪不会公开地表现.我们要认识到,表达愤怒是健康的行为,而且愤怒可以被建设性地表达出来.人们通常存在一种误解,常将愤怒和攻击行为联系在一起,认为表达愤怒,就是在攻击他人,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因此,他们感到难于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其实,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愤怒是一种自信行为,是个体有力量的表现,我们不要害怕愤怒的情绪,而要学会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儿童特指那些在行为、言语交流和社会性交往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情绪理解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社会交往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综合前人研究,系统介绍了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的新近研究成果,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蔡菲  刘氢 《教育文汇》2024,(1):63-65
情绪管理能力包括情绪知觉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运用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四个维度。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受其情绪情感认知水平、语言发展水平、自身气质特点以及外部生活环境的影响。基于此,研究者建议通过创造性戏剧游戏引导幼儿直面情绪困境;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幼儿培养自主情绪管理能力;通过生活实践引导幼儿积累情绪管理经验;通过家园共育引导幼儿习得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辨别和实际情境下的情绪认知两种实验任务测查了95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每种具体情绪的发展模式不同;(2)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情绪认知能力是儿童社会性技能的重要内容,对儿童自我及社会行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拥有良好的情绪认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更好地与别人共处。通常我们将情绪理解归于心理社会性行为的范畴,却忽视了其存在着心理社会性认知成分,使得在儿童情绪情感的教育策略上存在一些偏颇,过多机械的行为示范和道德说教,面对孩子的情绪认知培养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9.
情绪认知是儿童心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儿童情绪认知迅速发展的时期,它在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认知可分为面部表情的认知、愿望和信念的理解、情绪理解与情绪调节和儿童道德情绪认知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社会情绪调节能力欠缺的幼儿会表现出许多问题行为,迫切需要得到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在美国,基于金字塔式干预理论的社会情绪课程收到了良好效果。社会情绪课程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是早期干预的核心。这一策略强调教师要指导幼儿提高交友能力,提高情绪素养,控制愤怒和中动,解决社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